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实际出发制订振兴地方工业的发展战略

(2019-02-25 09:45:07)
标签:

财经

历史

分类: 经济理论
从实际出发制订振兴地方工业的发展战略(作者与杜秋根合写于1988年)。
   近几年,鞍山市地方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年总产值从1978年的17亿元增加到1987年的51.8 亿 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在产值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提高,1987年创利税5 9亿元,比上年增长20%。

鞍山市地方工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由于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订了正确的地方 工业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落实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回顾这几年的工作,主要有下面一 些做法。

一、发挥鞍山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和
产品结构,着力培养地方工业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由于历史原因,鞍山工业形成了以鞍钢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地方 工业 比较落后,多数企业只能配合鞍钢生产一些简单粗糙的产品。三中全会以后,鞍山市委提出 “坚持改革、加速改造,振兴鞍山、服务全国”的战略方针,决心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市委 市政府认识到,要加快地方工业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摆脱只为鞍钢搞简单 配套协作的状况,培养地方工业自己的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
一是立足现有企业,寻找新的生长点,走改造、发展、提高的道路。近年来,我市 有计划、 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轻工等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 ,“六五”期间共安排95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52亿元。使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大 幅度提高,改造后的企业成为我市地方工业的骨干企业,仅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轻工 五大行业的固定资产、产值、利税比重就占地方工业的80%以上。
二是利用鞍钢的资源优势,开发有鞍山特色的拳头产品。近年来,我市着重发展了以钢材为 原料的地方工业产品,注重把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比如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推出了重 点产品带钢、镀锌钢丝、冷弯型钢、氧气钢瓶、液化气钢瓶、震动筛、除尘设备等。轻工民 用发展了自行车、钢木家俱、全钢家俱、钢窗、方便桶等。化工行业也利用鞍钢的副产品搞 深加工和精加工,生产了炭黑、树脂、油漆、塑料制品等。这些产品已经成为鞍山地方工业 的拳头产品。到1987年未,我市产品获国家金、银牌奖33个、部优质奖328个,省优质奖333 个。
三是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下力量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产业。从80年代开 始 ,我市抓住全国大上轻纺工业的有利时机,下了很大力量发展轻纺工业,兴建和扩建了合成 纤维厂、方便食品厂、啤酒厂等企业。“六五”期间用于轻纺工业的改造资金占地方工业改 造总投资额的53%。目前,轻纺工业年产值超1000万元,实现利润百万元的企业达20多个, 轻工业总产值占地方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103%,上升到1987年的417%,地方工业 中轻重工业比重为一比一。
二、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切实把企业搞活
  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下放权力,全面落 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二是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改革企业经营机制;三是搞好 企业内部“五改”,使企业的运行机制适应商品生产的要求;四是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 支持企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第一,上边有文件规定的政策坚决照办,凡是国家、省下放给企业的权力,坚决落实到企业 。几年来,我市一方面注意把宏观政策具体化,使国家和省下放给企业的权力真正落实到企 业;另一面狠抓兑现政策,做到说话算数,取信于民。市长经常和厂长对话,检查执行政策 中不落实的地方,一旦发现,立即解决。去年九月份,有关部门反映鞍钢附企公司承包合同 没有兑现。市长亲自过问,并由经委协调解决,很快就兑现了合同。
第二,对外地经验虚心学习,认真借鉴。去年年末,沈阳市对小型企业实行租赁试点,对大 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取得了经验。我市闻讯,立即选择八户工商企业试点。由于学习兄 弟市经验,改革起步较早,1987年国家要求在大中型企业中普遍实行承包时,我市改革的步 子比较大,承包经营面比较广。在县、区以上603个工商企业中,推行了11种形式的承包经 营责任制,在210多户小型微利和亏损的工商企业中实行了租赁经营。
第三,对上边没有文件规定、外地也没有经验,但确实有利于搞活企业的办法,勇于探索, 大胆进行试点,从中取得经验,开拓前进。1987年初市委和市政府决定在市自行车总厂 等 八户工商企业中搞了建立“企业特区”的试点。“企业特区”享有市级某些经济管理权限, 并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
第四,对特殊问题采取一厂一议、一事一议方式和到企业现场办公的办法解决。
第五,学会动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近年来我市经济工作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大胆地运用财政、税务、信贷等经济杠杆发展地方工业,给企业注入了活力。
一是利用地方财力支持地方工业发展。1983年,我市对钟表厂、铸钢厂等32个企业,实行上 交利税包干、盈亏自负、一包三年的政策。使这些企业利用财政让利所获得的资金,积极进 行技术改造,大上新产品,都发展成了该市的盈利大户。在落实1987年承包经营合同中,财 政又让利一大块给企业。这样,企业搞活了,财政收入也增加了。
二是运用税收杠杆,支持企业发展。几年来,市税务部门采取放水养鱼、养鸡取蛋的办法, 培养骨干企业发展重点产品。这几年市税务部门为市自行车总厂免了4000多万元税,使他 们有能力投资1900多万元,建成了11条自行车生产线,使企业获得了重要发展。
三是灵活运用信贷资金,支持适销对路产品增产和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几年来,我市 通过协调资金流向,先后为100多个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4000多万元,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 面。同时,成立了地方投资公司,随时为企业筹措资金。如以发放债券的办法给市合成纤维 厂筹措800万元改造资金,使涤纶长丝工程于1987年8月正式投产。截止1987年末,地方金融 市场已为企业拆借资金近亿元,解决了生产急需,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步 伐。

三、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大力推进横向经济联合,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这几年市政府把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建立以城市为中心,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重点的城乡经济网络作为发展地方工业的战略措施来抓,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联合,并主动牵线搭 桥,不仅打破了鞍钢、地方、农村三块割据状况,而且还加强了与外地的经济联系。目前, 我市已有500多家企业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协作关系,共签订了经济技术协作 合同近300个。
  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使我市工业格局发生 了改变。城市大企业和乡村工业的联合,又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辽宁经济》1988年第4期)
 学习外地经验,加快鞍山市利用外资的步伐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从近年来兄弟市地发展经济的主要 经验 看,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工业技术进步的 一条重要途径。鞍山市近年来,利用外资有了一定发展,自1979年以来,利用外资近一千多 万美元,在引进的34个技术项目中,大多数已投产见效,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 鞍山市矿山机械厂前两年仅用14万美元,从美国引进振动筛技术专利,经一年消化,投入批 量生产,成为全国生产振动筛的一流厂家。但是,由于鞍山市地方工业基础薄弱,地方工业 整个技术水平还很低,许多产品性能落后,样式陈旧,质量差成本高,跟不上国际国内市场 的变化情况。拿1983年有关数字看,鞍山市地方工业产品技术水平具有省以上先进水平的产 品135个,仅占产品总数的10%,近年发展的新产品具有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的仅占新产品总 数的372%。在产品质量上,优等品只占52%,一级品只占112%,在同行业评比中,五 年来 被评为省以上优质产品的只有61个,仅占产品总数的44%,这说明鞍山市的地方产品大路 产 品多,高精尖产品少,配角产品多,龙头产品少,经济效益低的产品多,效益高的少,非常 缺乏竞争力,与其它先进市比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上述差距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鞍山 市的引进速度不快。辽宁省大连市1979年以来引进项目达四亿多美元,营口市也近三千多万 美元。这些市都大大改进了所在地区的地方工业技术状况。从全国看,佛山市、无锡市、天 津市等地引进的速度则更快。这些市在引进方面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做法是:

一、大胆引进,敢于负债
被人们称为“负债市长”的佛山市市长,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工作时说:“我市工业产值增长 快,主要是大规模引进新兴技术,加速老企业改造”。佛山市大规模引进新技术,改造老企 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资金。但他们敢于破除怕担风险的思想,确立了敢于负债搞引 进的方针,大胆利用外资、内资。几年来共利用外资36亿美元,内资72亿人民币。还先 后 派出100多批干部和科技人员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地考察,开阔视野,掌握信息。该 市先后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各种设备92,000台(套)、生产线106条。其中不少是国内首 次引进,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由于该市采取了这些措施,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 年增长265%,比1980年翻了一番多。该市在引进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速度快。如该市 塑料三厂引进的一条生产线,从引进、安装到投产仅两个月。二是质量高。他们注意用引进 技术开发新产品,1984年开发新产品360多种,增加新花色品种2,436个。其中有35种产品 成为拳头产品,出口产品由原来150种增加到250多种。三是效益好。他们对全市500多个 老企业进行了1,500多个项目的技术改造,使经济效益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该市每引进一 美元新技术改造老企业,平均年创产值11元,创税利22元。
二、要大量吸收外资,必须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和优惠
深圳市的经验表明,要吸收外资必须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外商来我国投资,主要考 虑是否有利可图,是否有法律保障其正当权益,也就是需要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政 策优惠、法制健全、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方面主要是搞七通一平。即道路、供水、 供电、电讯、排污、排洪、供气和平整土地。此外,还要在所得税、产品、原材料、机器设 备进出口、土地使用费、产品销售市场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这当然要在国家给予地区的 立法权限之内。鞍山市的一些谈判项目所以未谈成,上述原因所占比重较大。
三、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有关市地利用外资遇到的情况和有关专家建议,是否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要注意实施我国宪法、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既要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又要对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
2注意谈判技巧。谈判班子在谈判中要采取注重实际和讲究实效的方法,每个阶段都应全 神贯注。谈判者要周密准备,占有全面的、最新的情报。所有步骤要慎重,决不能“临时抱 佛脚”。在没有对提供引进技术的许多可供选择的客商进行充分调查和挑选以前,先不要 开始谈判。要拥有专业谈判人员。外国企业谈判人员大都是谈判专业人员,专门从事谈判 业务,因此他们往往处于有利地位,我们要有充分准备。要注意如何表达意见,小心进行 ,不做不必要的承诺,要设法在取得清楚、真实、准确的情报后再表态。在个人会见中, 必 须很好地了解对手,并在制订建议和反建议以前,观察对方反应。避免顶牛。用合情合理 的论点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就要拥有本国和世界市场的有关知识。
3签定合同时有关法律专家认为要考虑如下几点:合营对象的资信审查,不要上皮包公 司 的当。权利义务应该对等、明确。责任要有保证,双方都应有担保单位。合同内容要 合法。签约方注意不要越权。纠纷出现怎样仲裁。适用的法律。签约要符合法律程 序。
四、几点建议
根据鞍山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兄弟市地经验,提出如下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的建议,仅供参考 。
(1)制定吸引外资计划,颁布本地区投资促进条例,设立投资情报中心,扩大和改进各种投 资服务。(2)公布优惠待遇,加强宣传活动。在国家给予的权限范围内公布外国投资优惠待 遇公告,在法律、政策、联营企业、税收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设立投资服务中心,负责向 外商介绍鞍山情况,宣传国内有关政策和优惠条件,以便造成良好的投资气氛。(3)兴办一 定的投资市场,允许多种形式,多渠道的投资方式。(4)利用外资搞技术引进,注意与有关 行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防止“两张皮”。这就要求企业有全局观点,服从行业安排。要加 强全市的协调工作,做到一家引进,百家共享。同时把科技攻关、技术引进、技术开发,技 术改造串连成龙,把科研、设计、生产、情报、经济、管理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织成龙。(5 )要搞好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工作。天津市一些企业引进技术的经验教训表明,利用外 资引进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他们注意了在引进 设备后进行仿制、生产,并加以发展,以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 尽量组织本企业技术力量进行消化、仿制,这样成本低,技术实用。
(6)重视引进软件技术。天津某厂1981年在引进日本设备的同时,引进了19册技术资料。经 研究消化,能按技术资料的数据、要求设计产品和模具。他们为另一厂家按该资料研究试制 了200多种橡胶密封件,仅此一项就节约外汇25万美元。(7)要注意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如某电声器材厂在利用外资引进测试仪器后,又结合本厂情况,引进了科学管理方法,运 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了产品质量控制反馈系统和工艺过程管理反馈系统。开展了TQC活动 ,按PDCA循环法进行生产,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值比1978年增长109倍,利润增长8 62倍。
总之,要加快鞍山市工业发展步伐,必须学习先进经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只有积 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认真加以消化吸收,才能使企业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辽宁经济》1985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