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生命论》连载三十八

(2019-02-25 09:07:30)
标签:

历史

企业理论

财经

分类: 企业生命论

按语:《企业生命论》写于1990~1992)(作者笔名仁立墨人,博士论文(32万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编辑的《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评价《企业生命论》:“我国学者仁立墨人(笔名)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问题。1993年其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生命论》出版,把我国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推向高潮。总的来看,《企业生命论》集系统性和深刻性于一体,是我国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重要著作。”

连载三十八

第三篇 企业生存论 (续一)

 

  生存和发展是现代企业的两大主题,也是两大难题。美国著名企业管理

专家阿尔温·托夫勒(Alyin Toffler)在描述当今企业面临的形势时认为,

现在各企业无不面临重订企业目标、改革企业体制的形势。有些企业是不可

救药了。就组织上说,好比已经成了恐龙化石,僵掉了。其中很多不消到本

世纪末就会销声匿迹,不复存在。总之,时至今日,无论牌子多硬,产品多

红,资本多厚,职工队伍多大,也无论它在金融界信誉多高,在市场上风头

多健,凡属企业,无不人人自危。(1)托夫勒所描述的企业面临的局面绝非耸

人听闻,世界上每个企业,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都面临着生存危机。生存是

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生存的延续。只有生存才能求得发展。本篇将主要研究

企业生命有机体的存在方式。企业作为具有生命力的系统,包含两个重要方

面,一是企业有机体的生命运动;二是企业有机体对外的适应。企业的机能

和经营机制反映的是企业有机体的生命运动;企业与国家、企业与市场、企

业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企业有机体的适应性。本文将从企业基本机能、企业经

营机制、企业与国家和市场关系、企业生态等方面入手,阐明企业生存的主

要机理。

 

第六章 企业的机能系统 

 

  企业生存体现着企业生命有机体的运动状态。企业生存的直接外在表现

就是企业在不断实现正常(有效的)经营。正象一个人一样,表明他(或她)

存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看其是否能从事正常活动,否则他(或她)就存在生存

危机。企业也是如此。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在商品经济的市场竞争条

件下,企业成立后的成败关键在于经营企业。社会承认企业的存在是一回事,

企业是否真正存在则是另一回事。在日益激烈的商品竞争中,企业的生存空

间没有固定的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有效经营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

保证。而有效经营则是指依据企业环境及内部能力而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

为了保证企业有效经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要有健全的机能系统。

我们把企业既然看作一个生命有机体,因而它就具有各种各样的“器官”,

从进化的角度看,各种企业都有相类似的“器官”,只不过这些“器官”的

发达程度因企业进化的快慢而有所差异。企业有机体的各个“器官”并不是

各自分散独立地排列的,而是由许多“器官”集合成为具有一定机能的“器

官”系统。如由设备、厂房、仓储、工艺、装配线、质量控制、作业排序、

班组等等构成了生产机能,来共同完成生产功能。而各器官又是由人机结构

组成的基本单元,以及由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而连接起来的,从而形成支

持和支配功能,使各“器官”动作起来,起“骨骼”、“血液”和“神经”

组织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应有两套机能系统来确保有效经营,一套是由

营销、生产、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构成的企业机能系统。它确保企业实

现经营职能。另一套是由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组成的管理机

能系统。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这两套机能体系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下面我们仅就机能系统的内涵及相关理论进行讨论。

  一、研究企业生命有机体机能的意义

  研究企业生命有机体机能,实际是研究企业的“生理”,我们可以称它

为企业机能理论。它是企业生命论中生存理论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企业的生

存机理才能比较全面知晓企业。因此,企业机能理论的主要任务就是阐明企

业有机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机能,例如,企业

的营销、生产、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产生的机理,运作的条件以及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其机能的影响;从机能角度阐述企业有机体及其各“器官”

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以便从形态与结构的制约关系中,分析机能的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企业有机体基本构造单位的功能特点的研究。犉s业有机体是由

各种“器官”和组织构成的,而其基本的构造单位是工作单元。每一“器官”

的功能特点都与其生理特性分不开,因此针对企业某一部分的研究称为普通

的机能理论。如对销售机能的研究,就构成销售功能理论。而对组成生产器

官之一工艺进行研究,就构成工艺功能理论。

  2、关于各“器官”及系统的机能研究。其任务就是说明各个“器官”

及系统怎样进行活动,它的活动特点、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它对整体的生

理机能的作用等等。例如生产“器官”的研究,要了解怎样生产,如何组织

生产,生产过程的构成及运行等等。这种以“器官”及系统为对象的研究,

称为“器官”水平研究。由此而构成诸如:营销理论、生产理论、财务理论、

计划理论、组织理论等。

  3、关于企业有机体各个“器官”组成的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的研究。犂}如,由营销、生产、人事、财务、犙P究与发展等企业

“实体器官”组成的企业机能系统的功能及作用方式和规律的研究。或者是

对由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企业“程序器官”组成的企业管

理机能系统的功能及作用方式和规律的研究。或者是对由企业机能系统和企

业管理机能系统的企业有机体的研究。我们把这种以企业各大系统为整体的

研究的为整体水平的研究。

  4、从机能的角度,对企业有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进行研究,

从而找出形态与机能相互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和结果。企业重要“器官”

的形态结构对其所执行的机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企业的营销“器官”,

在生产型企业形态中,其机能作用是很小的,只起服务作用。在经营型企业

形态结构中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的“器官”机能又影响

其结构。还以营销机能为例,随着企业营销机能作用的扩大,企业的营销部

门也在进化,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进而使企业发展为一个以营销为中

心的有机体。该“器官”明显地进化了。因此,我们说,企业有机体的每一

个“器官” 都具有其固有机能并具有它们各自的活动特点。一个“器官”

的形态结构是其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的变化又可影响该“器官”的

形态结构。同时企业的后天成长及外界环境也会影响其结构和机能。我们的

目的就在于认识这些变化规律,使经营者通过改变机能条件或增强机能活动

方式,使企业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有益于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

生命力的形态变化。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研究企业机能系统对企业生命有机体的

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知己知彼,企业要生存,经营者确实应该了解企业

的生理及机能,以便更好地经营企业。

 

"  二、企业机能系统

  企业的功能本质是占有、创造和实现财富的增殖,而功能本质的体现是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也就是说,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本质活动和本

质表现,这等于说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活动能力是企业的本质性功能,是企业

的最根本的能力。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是要把投入要素转换为所需产

品(或服务),实现财富的增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们把投入要素称为

企业的生产要素,犚;般指自然资源(如,土地、原料、时间)、犎K力资源

(如,劳动力及管理能力)、人为资源(如,资本、机械设备、技术、情报

等)。如果将这些生产要素转换为所需产品(或服务),还需要有“营销”、

“生产”、“人事”、“财务”和“研究与发展”的机能,这五种机能被称

为“企业机能”要素。它们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要不断提

出新的构想、提出新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从而开发出新产品、优质产品、新

服务开拓新市场,实现有效经营目标和社会财富的增殖。在本节中我们不可

能详细地去阐述这五种企业机能,以及企业如何运用五种机能去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从而实现投入要素的转换,这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即生产经营学所

研究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与企业生命理论有关的问题.

  关于企业的营销机能

  企业的营销机能是企业机能系统最重要的机能之一。一个企业得以存在和

发展,取决于它在市场上营销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所谓营销机能是指把产品

和服务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必须发挥的全部功能。一般来说包括购

买、销售、运输、储存、标准化和分级、筹款和付款、承担风险、收集市场

营销信息等八个方面。在现代企业中,营销已成为企业机能的首要机能。现

代企业经营思想已转到“营销导向”、“消费者导向”及生态营销观念。在

西方发达国家中,在进入现代企业阶段以后,企业的经营思想大致经历了四

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30年以前,是“生产导向”,即经营者不大关心顾

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因产品相对地不足,供不应求,企业的主要职能就是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产品产量,没有必要在产品的销售方面多下功夫,

产销关系是以产定销。第二阶段,即30年代初到40年代,是“销售导向”,

这个阶段新顾客增加的速度比产品的速度慢,虽然许多产品还不能充分供应

但不能光等顾客上门了,应该重视推销工作,此时人员推销术、包装术、广告

等等都出现,成为企业营利的重要工具。但此时并未跳出生产导向的范畴。

第三阶段,即在50年代以后,形成“消费者导向”,或称“市场导向”。也

是营销成为企业中心的阶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顾客(市场)需要什么?

就生产和推销什么?”,正象彼得·F·德鲁克认为的,犉s业目标的唯一有

效的定义即是创造顾客,也就是说,企业必须生产经营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的

商品或劳务。换句话说,企业本身打算生产些什么东西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而顾客想要买什么,他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这才具有决定意义(1)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国家大都在本世纪相继发生了市场营销革命,把市

场营销看成是整个企业的一个中心,而不同于企业的生产、人事等机能。第

四阶段,在60年代后,人们发现由于企业片面强调市场需要而去追求生产企

业并不擅长的产品,很难满足消费者,企业利益也难以实现。为此而产生了

生态学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应该象一个生物有机体一样,使其生命力适应外

部环境的变化,并保持协调关系,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最近又有人提

出了社会市场观念,认为企业的营销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特点,

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利益。由此可见,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机能,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竭尽全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并有益于社会发展。

   关于企业的生产机能

  企业的生产机能是指将投入要素变为产出(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要完

成的全部功能。主要是制订产品计划和制造产品(或服务)。在过去传统的生

产过程中,着重于工业化社会中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其生产管理方式采用

了费雷德里克·泰罗的科学的逻辑方法,发展了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和进度

安排等内容。特别把统计学应用于质量控制,数学的规划方法的基本原理以

及储存理论进一步发展。霍桑试验的出现,使人际关系的管理方法运用于生

产,从泰罗把人当作机器的观点变为认识到工人是具有精神上的和物质上需

要的,有复杂情感的个人。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发展相当完善的就是厂商生

产理论。在该理论中把生产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使用全体资源

将一种商品转变为另一种商品。因此,从广义上认为生产不仅包括制造,也

包括仓储、批发、运输、零售、再包装等。主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限制

厂商规模和产量的因素:生产能力、交易费用、外部供应效应;利润最大

化:利润的性质、利润函数、风险;职员人数最大化,销售额最大化;生

产函数、最优要素组合;成本函数;要素价格理论;均衡理论;帕累

托最优等等。厂商生产理论在定量化方面已相当成熟了。在现代生产过程

中,专门研究生产过程的也已经有较成熟的生产管理学。它回答的是如何实

现生产机能。包括厂址选择、设备布置、生产规划、作业排序、物料管理、

制造工程、质量管理等等方面。最近,彼德·F·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

杂志上撰文,提出了指导90年代生产过程的新兴生产理论。认为该理论主要

包括统计质量控制(SQC)、会计理论、“舰队”或“集合单位” 和多系统设

计理论。其中,SQC是严格的科学方法,犛C以检验在现存形式下特定生产过

程中所规定的质量和生产率,并把二者的控制纳入生产过程中去。犛QC能告

诉人们在什么地方,怎样不断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和生产率。犑GSQC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互为矛盾的理论融合在一起。犛QC使传

统的两个理想变成现实成为可能:即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人的劳动价值感。

因此,他认为SQC正改变着工厂的社会组织。研究表明,犎U本的主要生产率

增长便是SQC引起的社会变化的结果。而新的生产会计理论,牷r者更准确地

称为“生产经济学”,其目标是将生产和企业策略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

而将生产决策当作经营决策来对待。生产成本会计是继科学管理理论和装配

线之后的凳子的第三条腿。没有成本会计,其余二条腿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它克服了传统会计中忽视非生产成本(例如工资、调温、照明、利息、薪水、

甚至原材料方面的非生产时间同生产时间开销一样多)的弱点。犜Z新会计理

论中不仅把时间考虑进去,而且把成品库存看成是“沉积”成本,是非资产。

今天的企业是一艘战舰,而在新的生产理论中将其视为一支“小舰队”,由

聚集在生产过程中某阶段或位于许多密切相关作业中心的许多“单位”构成,

尽管需要总指挥和控制,但每一“单位”也有自己的指挥和控制,因而存在

机动灵活性。它可以任由设计和产品的迅速变化,而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

应,以低成本生产批量小的“选择性”商品和“特殊”商品。从而使得企业

形式机构发生很大变化,企业也将成为一个信息网络。需要企业主管象驱逐

舰舰长一样知道整个舰队的战术计划一样,牸H是团体一员又要注意整体。

“舰队”这样的生产过程的组织为把标准化和灵活性诸优点结合起来提供了

美好前景。在多系统设计中,制造业整体被看成是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即

转化为经济满足的统一过程。这种系统把企业只看成是产业河流中的一块开

阔地。企业必须从销售终点开始,重新设计并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来经营。产

品离开工厂,生产并未结束,分销和服务是生产过程的整体组成部分。在

新的理论体系下生产把一切维系在一起。从而使多系统设计嵌入了生产过程,

既企业创造价值的经济过程之中。这些理论的关键是都确定以生产率为工作

标准,虽然这四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工具,自己的语言,适应不同的人,但它

们认为生产是把经济价值注入原材料的物质加工过程。每个概念都试图以不

同的方式提供经济价值,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生产理论(2)。犠[上所

述的各种生产理论基本构成了企业生产机能理论的内涵,当然需要有人较为

系统地阐述和应用,这一工作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企业生产机能说到底,它的核心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从而使

其以最小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由于各生产要素都有其独特的内在素质规定性

及其结构功能的特殊性,其技术构成也具有一定的弹性或替代性,因而,生

产要素的配置组合存在多种方式。即使同类同质同量的生产要素的不同配置

组合方式也会由于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形成不

同的投入产出率。在实现生产机能时,在生产要素投入一定的条件下,也可

依据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和现实投入的过程,加速要素流动或更新换代,缩

短生产要素从开发到投入时间。在这一点上,我们应注意到,生产要素从投

入到产出,实际上是一个组合过程,经营者可以利用时间变量,在要素滞留

与闲置时间上做文章,缩短结合时间,提高要素利用率。同时经营者还应在

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向、结合点上做文章,实现生产机能的优化。

  企业生产机能是企业的基础机能,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我们首先应

该明确企业生产机能的强弱与企业实力、管理水平、经营者的素质关系很大。

即使同样设备水平、相同实力的企业,由于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的不同,

其生产机能的强弱也是不同的。上述众多生产理论,只有经过应用才能发挥

实际作用。其次,生产机能的强弱与企业技术进步的水平也是相关的。生产

机能的强弱要受到技术进步水平的制约。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生产机能与营销

机能等其它机能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营销机能,生产机能是在营销机能的

保驾下得以发挥作用的。

注释:阿尔温·托夫勒:《论企业改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中译

本,第1页。

《企业生命论》连载三十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