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生命论》连载三十三

(2019-02-19 07:22:48)
分类: 企业生命论
《企业生命论》连载三十三
第二篇企业进化论(续十七)
第五章 企业进化机制
  企业进化机制是企业进化理论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进化的因素和
一般性。企业在其产生的1200多年的进化历史中,由原来的两种基本形态进
化成多种形态。迄今世界上的企业数量数以千万。而且就其复杂程度来讲,
已由原始的家庭经营进化成由上万或几十万人组成的几十亿乃至成百上千亿
固定资产的覆盖全球的高度有序的复杂企业有机体。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
企业的进化究竟采取什么方式?有哪些因素?存在什么样的具有一般性的规
则?为此,我们综合企业发展史料,力争在本章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以便
引起学术界争论。
  一、企业进化的因素
  我们认为,决定企业进化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变异和选择。造成这
两种因素的原因为内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
它的变化对企业进化有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
  变异
  变异(Variability)一词来自于生物学。犝b里我们把企业变异理解为同
类企业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时期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
一切企业之间都有变异的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同时我们认为,
企业存在“遗传”差异,也就是说传统企业的某些特征具有遗传性。因此,
我们讨论变异是遗传变异。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受环境的影响,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组
织的优点或发展了企业的新特征,我们称这是“获得性”。如原始企业就是
吸收了历史上已有的国家、军队、教会等组织的特征而发展了企业组织的某
些特征的。股份两合公司就是将股份公司和两合公司的优点结合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特殊股份公司。这就是说企业的获得性对生存有利,有些特点是在环
境影响下形成的,从而具有遗传性。同时我们还看到企业的遗传变异具有普
遍性。在企业界里你不可能找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同是独资企业除他们
的共有特征外,存在许多差异性,可能是在规模上、资金上、产品结构上、
销售策略上等等都有所差异。
  1、企业遗传变异的方式
  企业的遗传变异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的,一种是突变的。
  渐进方式。企业的进化是缓慢而又连续的,而这个过程对人来说,几
乎是不变的,因此,人们往往认为企业组织形式在一段时期内是不变的。但
我们用历史的方法去观察则发现企业的差异性是渐进变化的。也就是“积微
而渐进”。这方面的渐进变化主要是指同一形态的企业组织,或不同形态的
组织形式的进化。如独资企业自古有之,在现代经济中自然存在。但具体考
察独资企业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其变异是渐进式的。人们简单看来都是独资
企业。但今天的独资企业和早期的独资企业存在差异性。它是由原始独资企
业、近代独资企业到现代独资企业发展而来的。就其遗传性来看它具有独资
企业的一般特征,个人出资经营、规模小、具有独立性、盈亏性等特点。就
其获得性来看,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又吸收了其他一些性状。如经营思想变
化较大,经营方式也有所不同;风险性有所不同;雇工方式也有所不同;法
律依据也有所变化。也就是逐渐进化成现代独资企业。
  在不同形态的组织形式中也存在渐进方式。如1884年,美国纽约州的乔
治·伊斯门,当时是一个小照相器材厂的厂主。1888年获得柯达专利,生产
柯达相机,1890年建立了柯达公司,1900年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照相业巨头。
现在已发展为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它是由一般的独资企业发展起来的,经过
100多年的渐进发展变成为另一种更高级的企业组织形态。它是从独资企业、
近代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一直进化到跨国公司的。该公司具有遗传性,也就
是可以在该企业中发现原始企业的痕迹,又有获得性遗传,公司之所以发展
到今天,就是不断获得新的企业特征,使其渐进发展而成为现代大企业。
  突变方式
  从企业史学的众多资料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变异中渐进式的演
变是漫长的,但不是主要方式。从时间上来看,从原始企业萌芽到近代企业
出现经历了九百多年的时间,牰x近代企业进化为现代企业仅经历了140年左
右的时间,现代企业向现代大企业的进化仅仅半个世纪。这里除渐进方式外,
我们说还存在一种更重要的方式──突变。研究发现,企业变异与外部环境
变化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生活发生重大革命的时候,必然导
致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巨大变化。有时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是突然的、迅速的。
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的进化有其内在因素的突变,而更多的突变是迅速变化着
的外部条件而引起企业类型的突然变化。有时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是骤然发
生的、急进的、一次变化,没有过渡的形式,急变时期过后,又存在一个平
稳不变的发展时期。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进化或许是有节奏的,即经
过一个平稳的发展期,必有一个急变的时期。也就是说企业进化总体上是一
个渐进过程,但其内在力量是遵循辩证法规律在运动着,它是在飞跃,所以
有时企业的变异又表现出是不连续的,是一系列的突变。
  造成企业变异的突变原因我们把它归结为自我突变和合并突变。
  自我突变是由于内部构造的变化造成的。在第一篇中我们研究了企业的
本质,在这一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是一种生命现象,它具有一系列的生命
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具有繁衍能力,也就是可以自我复制。企
业在自我复制过程中由于遗传信息的改变,可能使其内部构造发生突变,从
而引起企业变异,换句话说,企业的自我复制,复制后的企业既是自我又不
是自我。企业这种自我突变我们还可以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我突变
是自然发生的突变。如经营者的继承人接管了企业,但继承人是有教养的会
管理的商人。经过短时间经营后企业还是原来的企业,但企业的面貌确发生
了突变。诱发突变是指人为原因造成的突变。例如企业因技术发明而获得专
利权,从而使企业规模变大、资本雄厚,昨天还是独资企业,今天成了股份
有限公司。
  合并突变。这是指在不同企业种类中互相联合、兼并而实现的突变。在
企业遗传基础上的企业重组,会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生物学中称为“杂
交优势”。在企业学中称为优化组合原理。但我们看到,企业重组发生突变
造成的企业差异,所产生的企业个体又是不同的。也就是同一个企业与不同
企业的重组所形成的企业新个体是不相同的。
  突变的事实
! 首先我们看看企业组织形式的突变性进化方式。这种突变方式常常与社
会经济发生的重大的革命性变化有关。至少在这几次大的事件上大家都是公
认的。封建社会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蒸气动力的产生,促使封建社
会的解体,引起家庭生产制向原始企业的过渡,这种过渡从原始企业产生到
完成是漫长的。但大量的原始企业产生和占有主导地位确是突变的。第二次
是产业革命到来之际,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产生
了近代企业──股份公司,而且在19世纪末达到了高潮。第三次是资本主义
竞争与垄断交替时期,由于垄断经济产生,促使大量和大批的现代企业产生
出来。第四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涌现出许多公有制企业,使企业形式
也发生了突变。第五次是近30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引起企业组织形
式的又一次突变,现代大企业成批出现。这些突变是以发散式的突发式的方
式大规模兴起的,而不是零散的由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缓慢渐变方式产
生的。
  第二,在企业个体层次上发生的突变。由于企业具有自复制能力,企业
自我突变而形成新的企业类型也是可以大量见到的。如比较典型的世界知名
大企业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于1918年创立的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1980年该人数居日本企业的第11位,总资本第13位,
销售额居第16位,纯利润居第4位。成为世界一流大企业。犓|的特点就是创
立事业部制,重视技术和销售,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等。这种由于自身内部
的原因和诱发因素(如专利发明等)产生的突变使企业的许多特性如经营规模、
法律形式、生存能力、企业机制等许多企业机能和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在外
表上往往表现为显著的截然不同的突变。
  第三,就是企业重组所造成的突变。这类突变发生于一切企业中。我们
以现代企业的进化过程为例,可以看到由于生产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
市场体系等改善和提高,使得现代企业的进化呈现突变。主要是合并突变。
以美国为例,所采取的企业重组方式就是合并突变。
  纵向合并。在美国现代企业形成初期,某些小的、单一单位的公司直
接建立它们自己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销售网络以及广泛的采购组织,并取得它
们自己的原料来源和运输设备。目的是要通过协调几个经营的工作以降低成
本和提高生产率来增加利润。19世纪80年代,大量生产者发现销售商无法销
售和分配他们生产出来的如此大量的产品,于是他们才向前而结合销售工作。
采取这种结合的工厂,一种是采用了新连续作业机器的工厂,一种是由于工
厂的特殊性质需要专门的分配和销售服务而现有的销售商又难以胜任。(犎g
生产易腐坏产品的肉类、啤酒业、制造新型复杂昂贵专业机器的缝纫机和收
割机等制造业),它们具有多种经济功能,经营许多工厂、销售机构、牪I购
单位、矿山、森林地带和运输线路。因而必须建立管理层级制。有的一开始
就是全国性企业,有的很快变成了多国企业。如1890年美国烟草工业杜克及
四家竞争厂商合并,牫I立了美国烟草公司,其业务分为制造、犗z售和烟叶
(采购)部门,由纽约总公司指挥,在经济萧条的90年代也获得了高额利润。
这类合并企业的共同点是使用新的连续作业的机器来生产降价、包装好的消
费品,新的生产过程高度资本密集,因此只需集中于几家工厂就行了。然后
建立大规模的销售和采购网络,从而把批发商职能接过来。20世纪初柯达公
司就已在各大城市建立自己的零售商店了。但这种纵向合并后的企业中,控
制企业的仍是企业家族和他们的合伙人,并亲自握有公司的,几乎全部有选
举权的股票。日常经营交由专职支薪经理负责。重大决策,如长远投资、资
金分配、人员招募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仍在少数老板手中,还有近代企业
的痕迹。
  横向合并。这种合并的公司则先行横向兼并(合并),许多小的、单一
单位的、家族或个人拥有的公司兼并成一大型全国性的企业,新合并的企业
把生产管理加以集中,然后再向前和向后实行结合。其目的是要通过控制每
个经营单位的价格和产量来维持利润。其具体步骤是先建立同业公会,控制
许多小型制造企业形成的卡特尔;接着以合法方式合并而成一单个企业,以
托拉斯或控股公司的形式出现。尔后就是在管理上集中,合并后的公司的董
事会对各个成员公司的制造设备进行合理化改革,并且从一个单一的中央办
事处管理扩大后的工厂;最后就是对销售实现向前的结合,对原料和半成品
的采购和控制实现向后的结合。这些步骤完成后,雇用一批下层中层和高层
的经理来管理、监督、协调和计划其各个经营单位和整个企业的活动。这些
所有企业合并并不是同步的。制造商们是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来完成这一演
变过程的。少数人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更多的人则是企业迫于市场选择中的
竞争生存压力和生意上的困扰才一步一步走到了这一步的。换句话说,横向
合并不是一场政治运动,也不是拉郎配,更不能硬性搭配,只能靠压力和
市场竞争力加以实现。
  1873年美国经济恐慌之后形成了长期不景气,市场疲软,竞争加剧,为
应付产量居高不下而价格下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形成全国性同业公会,
缩减生产以维持价格。为维持整个工业的价格水平和生产限额,同业公会为
不同的厂商分配特定的市场。办法是成立货币联营。但这种横向联合难以维
持,因为经常有人导致秘密回扣以杀价,作虚假报表或漏报销售额等办法而
增加利润,产业卡特尔宣告失败。因为卡特尔协议并不是有合法的合同所具
有的约束力,无法由法庭强制执行。为此,要对联合起来的各公司进行更有
效的控制,需要把各成员公司合并而成为一个单一的,在法律予以承认的实
体。因此,托拉斯应运而生了。1882年1月2日,40家石油公司的股东以其股
票换取新成立的标准石油托拉斯的证券,美国第一家托拉斯诞生了。以后相
继出现了许多这类公司,但托拉斯只是一种权宣的手段。1900年美国国会通
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明文规定“以托拉斯或其它限制生意的形式的联
合”为非法。如1911年,标准石油托拉斯被最高法院判决解散。而能够满足
合并企业需要的,显而易见的合法形式就是控股公司。于是,“新泽西控投
公司”立即取代了托拉斯合法地把几个州许多单一企业的经营设备合并成一
个大的、单一的联合企业。使众多小企业的联盟保持更严密的合法机构。如
1901年,美国十家大钢铁公司合并为以卡内基钢铁公司为中心的著名的美国
钢铁公司。控股公司之所以合法是因为:a、犞;要它持有其他公司的多数普
通股票,就可控制这些公司;在股票持有人数为分散时,只要据有不到50%
的相对多数的普通股票,也可以有效控制。b、牨;收买的公司名义上仍是一
个独立的公司,这就避开了法律上的有关规定。c、采取控股公司的形式,
可以获得同时收购或兼并许多公司所需要的资金。另外我们现在所说的“托
拉斯”一词,已经不是那种违犯法律的托拉斯了,一般是泛指各种各样大企
业联合的通用术语。
  合并方式的成功与失败。合并这种进化方式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适合
的。由于企业存在不适应性,所以很多企业的合并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
的。美国经济学家肖·利弗莫尔对早期合并企业的成败作了系统性分析,认
为成功的合并企业实现了两点:合并生产、管理集中化以及建立自己的销售
采购组织。而成功的企业产生于同一类型的工业中,在那里,技术和市场
允许这样的合并企业通过生产和分配过程来提高速度和降低材料成本。它们
大都聚集在19世纪80年代出现第一批大的结合企业的那些工业中。他从1888
年到1906年间成立的328家合并企业中,挑选了157家大得足以影响所属该工
业市场结构的合并企业。他对成功的定义是:“投资额的赚钱能力”,把这
些公司分成四类:失败、成功、勉强成功和重整旗鼓成功者。
  他所列的合并企业是指具有自己的分支销售机构和自己的采购组织,并
且(或者)控制了原料或半成品原料的供应来源的企业。这157家合并企业,
除8家外,全是属于制造业或加工业的。
  调查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合并企业为数较少,而且失败者较
多。因为在该种类型的工业中,生产的集中并未大量降低成本,而且在分配
方面并不涉及高额的流量,或者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纺织产品组中,几乎
所有的合并企业都失败了,12家有10家很快就倒闭,只有一家勉强成功。另
外一家毛织品公司慢慢地进行着失败。在皮革工业中,四家合并企业没有一
家是成功的。沥青产品中有两家失败,一家勉强成功。机械制造企业中失败
的大多是产品销售不需要特别服务,或制造上不需要复杂技术者。而成功企
业大多数发生在大批量生产或连续作业程序的工业中以及需要特别的销售服
务的工业中。在食品工业和复杂但标准化的机器制造业中,更是得到了特别
的成功。调查表明,合并企业成功的还要靠管理层级制的建立。而重整旗鼓
的公司都是在它们改变了策略和组织结构之后才由失败转为成功。几乎所有
这些公司都是在其经理人员实行横向结合的策略无法获取利润之后才发生转
机的。都是采用管理集中化和纵向结合的办法而起死回生的。
  通过对美国合并事实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合并突变方式使企业产
生的变异更大,从一种低级企业形态可以迅速进化为一种高级形态。其获得
性状更明显。合并带来了速度的经济性,科技力量的增强,成本降低,管理
费用下降,垄断性增强,生存能力更加提高。
  渐变和突变的基本特征
  从哲学观点来看,企业和其他事物一样,总是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永不
停息地运动着、变化和发展着。但运动的形式同样表现为渐变和突变的形式。
企业渐变是指企业形态表现为一种缓慢的逐渐连续变化的形式,而并不表现
为外在冲突或短时间内就加以完成。企业渐变的过程的基本特点是相对于同;
企业形态上的突变过程,一般表现为较长时间的跨度,而且速度缓慢,变
化量较小,变化的质也很微弱,反映在与时间变化的曲线上是一种稍有波度
的曲线形式。但它却总是在企业演变中存在的。如原始企业的独资企业和合
伙企业演变为现代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就是如此。
  从哲学上分析,渐变和突变虽是两种运动形式,但渐变比突更变经常,
更普通地存在。渐变表现出量的差异,突变表现为质的差异。但要注意渐变
也有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独资企业在漫长的渐变过程中,也存在由量变
到质变的过程。如老牌的大企业,就是在漫长的百余年历史中渐变而来的。
如突变曲线模型中的曲线。但我们还要看到渐变和突变又是一对矛盾的两
个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相互统一。对立是指在强度和方式上存在差异。统一
是指两者相对的,渐变针对某一特定时间又是一种小突变,而突变对于人的
想期待的方式可能又是一种渐变。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上会互相转化,也就是
渐变的过程意味着有突变要发生。突变之后即是渐变过程。渐变中有突变,
突变中也有渐变。
   
企业突变是指企业形态突然发生剧烈变化的运动形式。其特点是:突变
过程的跨度时间很短,变化强度迅速而激烈,变化量也较大。这在企业进化
中也是存在的。在同一形态上表现出间断性。其曲线坡度较大、明显。如下
图曲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