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业生命论 |



按语:《企业生命论》写于1990~1992)(作者笔名仁立墨人,博士论文(32万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编辑的《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评价《企业生命论》:“我国学者仁立墨人(笔名)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问题。1993年其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生命论》出版,把我国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推向高潮。总的来看,《企业生命论》集系统性和深刻性于一体,是我国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重要著作。”
连载二十四
第二篇 企业进化论(续八)
二、企业起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途径
人类社会已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早期的人类社会并没有企业的痕迹。而
人们公认的现代企业的出现至今才150余年的历史。考察企业的起源,犖R们
可以从非企业的生产单位向企业转化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宝贵资料,从而为
我们探索企业发展途径提供必要的帮助。这种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
途径如下所述。
非企业组织的演化对原始企业的影响
有大量的资料证明,有效地经营管理复杂的社会团体的历史已经大大超
过了6千年了。在原始企业产生前,组织主要有部落、教会、军队和国家。
在古罗马为了生产军队用的武器,生产向世界市场出售的陶器,以及后来为
出口用的纺织品,罗马人发展了一种类似工厂的体制。并且第一个类似公司
的组织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成出现,它向公众出售股票,以便履行为支持战
争而签订的政府合同。(40)在我国,周代(公元前400年)已出现了官办工场,
汉代建立了庞大的官办工业系统……。有一个目标,一个宗旨,一个目的,
或者实现某种事。第二,为了加入组织,人们必须关心目标或共同的意志。
第三,组织的成员需要拥有工作或战斗的工具。第四,需要对参加组织的人的各种活动作出安排,目的是为了协调一B,最后,必须有一个负责解决意见分歧,决定战略和时机,以及使各种活
动和关系符合集体的目标。可见,在原始企业产生前,非企业组织如教会、
军队、国家的组织形态已经相当进化了,这无疑不对企业组织的诞生产生重
要影响。另一方面,国家、教会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也必须组织
力量搞经济,所以官办的工场或教会的生产单位,也是原始企业发展的前身,
或是原始企业的大练兵。为此,这种非企业组织的演变对人们创立原始企业
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把这称之为企业起源的“最初阶段”看来是不过分的。
家庭生产是向原始企业过渡的中介组织
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家庭工业逐
渐发展起来。一般来说,在城镇、家庭工业主要是以行会手工业的形式出现。
在农村,家庭则以小工业和小地产的联合形式出现。这种生产体制工具简单、
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劳动分工有限。生产目的并不是为了赢利,
而是到市场上换回自己生产用的劳动资料和生活用品。如1790年左右刚刚独
立的美国,家族仍然是基本经营单位。最常见的是家庭农场,少数的农村家
庭制造业,则由小工场的手工业者来操作。在城镇里,家庭手工业通常有一
两个学徒或雇工帮忙,但通常也被当作家人看待。“城镇经济的核心成份是
单人工场。大多数的费城人都单独工作或有一两名助手。”(41)在1790年时,
美国几乎所有生产工作物和手工制品的家庭,它们的住所就是其工作场所。
许多家庭农场,也生产自己用的许多食物,并自行制造自己所使用的家具、
肥皂、碱液、蜡烛、皮革、布匹和衣服。(42)同时家里制造的商品也卖给邻
居和附近的城镇。当时的财政部长艾伯特·加勒廷在1810年时曾作过这样的
估计,“美国的非城市居民所穿着和使用的布制品,包括袜子、房间用品和
餐桌用的亚麻布,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家庭业的产品。”(43)在小城镇,
从事制造业者大部分是住在店铺楼上或其附近的手工业者。他们都从事某一
专门的行业,如布匹加工、皮匠或木工。在我国,徐一夔在《织工对》中描
写了14世纪50年代杭州的丝织家庭手工业的情况。“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
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每夜至二鼓,一唱众和,盖织工也。余叹曰:乐
哉!”其规模“杼机四、五具,”“工凡十人”,其中“提花小厮立花架木
上”,提花是学徒者担任的辅助性劳动,看来真正的大工只有四、五人。这
种家庭生产制,说明社会生产仍然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它的基本特征是T给自足,即使是为了市场而生产,也是一种简单的商品生产,是为了换取
进一步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组织成员主要是自己家人或雇一
两个帮手,它仍然保留着家庭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小商品生产者。但这
种家庭生产制又具备了企业的某些特征,如生产的产品是一种商品,具有了
某种或微小的盈利,有了雇工,支付工资,如《织工对》中的姚姓织工具有
很高的手艺,所以待遇比一般工匠稍高,“日佣为钱二百缗。”劳动有了进
一步分工等等。因此,我们说,家庭生产制是向原始企业过渡的中介组织。
这种组织始终处于原始企业的过渡阶段中。很类似于我国目前农村中的某些
家庭生产单位。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形态。具有过渡性。
坐商是家庭生产制向原始企业过渡的媒介
马克思指出:“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到处对于各种已有的在
它们各种不同形态上主要从使用价值为目标的生产组织,都多少发生分解作
用。”(44)也就是说,商人资本对于小生产的自给性生产转化为商品生产,
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商人资本对小商品生产之间的分化,也起着一定的推
动作用。商人资本在历史上是早已存在的。但只有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商
品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处于分散性、孤立性,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动地位
时,也就是小生产的性质同大宗整批的市场销售产生了矛盾时,大宗销售对
零星的小量销售占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时,小生产者就必然依附于商业资本。(45)
坐商(包买主)就出现了,并且成了家庭生产制向原始企业过渡的媒介。
我们简单看一下我国棉纺织业中商人资本的演变过程。我国棉纺织业中
的商人资本始于牙行。“牙”称始于唐,《旧唐书》已有“互市牙郎” 犚T
及“市主人,牙子”的记载;开始“牙”以个人身份居间介绍和评价交易,
后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与行业出现了牙行、牙店(见之于元代),后来有了固
定的店址,牙行被视为“通有无,常歇客”的地方。在棉纺织品的交易中,
在产地市场购买棉花、布,必须通过牙行,由牙行居间代为买卖。其主要业
务是代客买卖,收取佣金,本身并不做销的。客商:明清之际,在棉手工业
商品市场上活动的商业资本。其主体是客商。牙行是产地的商业组织,客商
是外地的行贾,有主客之分。客商通过牙行收布,剥削小生产者,在贱买贵
卖过程中,积累大量资金。他们挟资巨万,进行大规模贩运。“富商巨贾重
赀而来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他们大都是销地的商人。布号(或字号):原G“布坊”之意,它是在染踹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资本。布号支配
着众多的小作坊,或者自己没有作坊,俗称“本坊。”这些商人资本一开始
是不支配生产的,仅仅是一种买卖关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就要
支配生产,于是原始企业就开始萌芽了。
在17世纪初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的商人曾支配了当时殖民地的经济,
他们买卖各种产品,执行所有基本的商业功能,他们身兼出口商、批发商、
进口商、零售商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扩大,他们逐渐开始支配
生产,使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坐商也从一种媒介,变成企业主。
因此,我们说,从一开始的贱买贵卖的商人变成从原料购进一直到出售产品
的企业主,有一段历史过程。它是伴随着家庭生产制的解体(犘!生产者的两
级分化)而逐渐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