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业生命论 |
null
《企业生命论》写于1990~1992)(作者笔名仁立墨人博士论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
连载三
企 业 生 命 论
目 录
导论…………………………………………………………………………… 1
一、西方企业理论的发展……………………………………………… 2
发展历史概况………………………………………………………… 2
西方企业理论中仍须扩展的理论…………………………………… 7
二、我国企业理论的发展………………………………………………10
企业经济理论…………………………………………………………10
企业行为理论…………………………………………………………11
以企业整体为对象的企业理论………………………………………12
三、企业生命论的提出…………………………………………………14
四、本文结构……………………………………………………………16
第一篇 企业本质论………………………………………………21
第一章 企业的本质…………………………………………………………21
一、企业本质的探讨……………………………………………………21
西方经济学家对企业本质的不同看法………………………………21
我国经济学界对企业本质的不同看法………………………………26
二、企业的类本质………………………………………………………34
企业的系统本质………………………………………………………34
企业的历史本质………………………………………………………42
三、企业的类内本质──社会本质……………………………………43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社会本质……………………44
在同一社会中企业也具有不同的类内本质…………………………45
第二章 企业的主要特征……………………………………………………47
一、企业的生命特征……………………………………………………48
二、企业的经济特征……………………………………………………52
企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53
盈利性是企业突出的经济特征………………………………………53
自主经营是企业具有独立经济地位的标志…………………………53
—1—! 自负盈亏…………………………………………………………… 54
承担特殊的社会经济责任………………………………………… 55
三、企业的法律特征………………………………………………… 56
企业的法律身份──企业是经济法人…………………………… 56
企业的合法权益…………………………………………………… 57
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57
第二篇 企业进化论…………………………………………… 59
第三章 企业起源机制…………………………………………………… 59
一、企业起源的基本条件…………………………………………… 65
贸易的充分发展是企业起源的原始环境………………………… 65
劳动分工是原始企业产生的前提条件…………………………… 68
商业资本是原始企业起源的物质条件…………………………… 69
劳动力市场的出现是企业起源的催化剂………………………… 71
二、企业起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途径……………………………… 72
非企业组织的演化对原始企业的影响…………………………… 72
家庭生产制是原始企业过渡的中介组织………………………… 73
坐商是家庭生产制向原始企业过渡的媒介……………………… 74
从家庭生产向原始企业过渡的主要途径………………………… 75
第四章 企业进化的过程………………………………………………… 79
一、原始企业阶段…………………………………………………… 79
二、近代企业阶段…………………………………………………… 83
三、现代企业阶段…………………………………………………… 86
四、现代联营大企业阶段…………………………………………… 90
第五章 企业进化的机制………………………………………………… 92
一、企业进化的因素………………………………………………… 92
变异………………………………………………………………… 92
生存竞争理论──市场选择理论………………………………… 101
二、企业进化的一般机制…………………………………………… 108
企业进化方向……………………………………………………… 109
企业进化的速度…………………………………………………… 110
—2—! 第三篇 企业生存论…………………………………………… 112
第六章 企业的机能系统………………………………………………… 112
一、研究企业生命有机体机能的意义……………………………… 113
二、企业机能系统…………………………………………………… 115
关于企业的营销机能……………………………………………… 115
关于企业的生产机能……………………………………………… 116
关于企业的人事机能……………………………………………… 118
关于企业的财务机能……………………………………………… 120
关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机能……………………………………… 125
三、管理机能系统…………………………………………………… 127
管理机能系统中各机能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128
有关企业管理机能系统的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132
第七章 企业的经营机制………………………………………………… 141
一、理论界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讨论………………………………… 142
二、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究竟指什么……………………………… 145
三、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 146
自负盈亏机制是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和基础…………………… 146
动力机制…………………………………………………………… 147
自我调节机制……………………………………………………… 148
自我约束机制……………………………………………………… 148
技术进步机制……………………………………………………… 148
四、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形成……………………………………… 149
五、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自我更新………………………………… 150
第八章 企业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 151
一、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152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152
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153
二、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156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企业进入产业的影
响…………………………………………………………………………… 157
—3—! 企业与市场关系中企业退出壁垒的分析………………………… 160
第九章 企业生态………………………………………………………… 162
一、企业生态系统…………………………………………………… 163
二、企业生态的基本原理…………………………………………… 164
竞争原理…………………………………………………………… 165
技术原理…………………………………………………………… 165
企业生态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流动渠道的
建立和完善………………………………………………………………… 166
三、企业种群………………………………………………………… 166
企业种群(形态)统计学特征……………………………………… 167
企业种群的增长…………………………………………………… 168
四、企业群落………………………………………………………… 169
第四篇 企业成长论…………………………………………… 171
第十章 企业生命周期…………………………………………………… 171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内含…………………………………………… 172
幼稚期……………………………………………………………… 172
成长期……………………………………………………………… 176
成熟期……………………………………………………………… 178
衰退期……………………………………………………………… 179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主要特征……………………………………… 179
非线性……………………………………………………………… 179
一次性……………………………………………………………… 179
模糊性……………………………………………………………… 179
不规范性…………………………………………………………… 179
相关性……………………………………………………………… 179
第十一章 企业死亡理论………………………………………………… 182
一、破产死亡模型…………………………………………………… 183
二、因被接管和兼并而死亡的理论………………………………… 188
三、因其他原因而死亡的企业……………………………………… 191
第十二章 企业成长途径和方式………………………………………… 192
—4—
! 一、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193
影响企业实力的因素……………………………………………… 195
影响企业本身质量的因素………………………………………… 196
二、企业规模分析…………………………………………………… 196
对企业规模的不同解释…………………………………………… 197
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 199
三、企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202
通过获得专有技术使企业成长…………………………………… 203
依靠专业化使企业成长…………………………………………… 204
依靠企业内部扩张使企业成长…………………………………… 204
依靠企业兼并实现企业成长……………………………………… 206
第十三章 企业增长理论………………………………………………… 207
一、企业增长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207
基本状况…………………………………………………………… 207
马歇尔的观点……………………………………………………… 208
卢卡斯的观点……………………………………………………… 209
吉布拉特定律……………………………………………………… 209
约万诺维奇的观点………………………………………………… 209
伊文思的观点……………………………………………………… 210
埃里克松的观点…………………………………………………… 210
马场正雄的观点…………………………………………………… 210
二、企业增长的最优化问题………………………………………… 211
劫夺性厂商………………………………………………………… 211
接管………………………………………………………………… 211
估价比率…………………………………………………………… 211
增长──估价函数………………………………………………… 211
增长──盈利函数………………………………………………… 212
企业增长理论的最优化…………………………………………… 212
三、企业增长与企业规模和寿命的相互关系……………………… 213
有关企业增长与企业规模和寿命关系的理论假设
—5—
M推论(或隐含条件)……………………………………………………… 213
伊文思对上述假设和推论的检验………………………………… 215
伊文思的计算和检验的结果……………………………………… 217
伊文思检验对企业增长理论的贡献……………………………… 221
伊文思检验所获得的结论………………………………………… 222
四、企业增长与企业进入和退出产业的关系……………………… 224
假设条件…………………………………………………………… 224
对产业中原有企业行为的分析…………………………………… 224
企业退出和进入产业是如何决定的……………………………… 224
埃里克松动态模型的建立………………………………………… 228
埃里克松模型的评价及与其它相关模型的比较………………… 229
五、我国企业增长问题研究………………………………………… 232
吉布拉特定律及相关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235
卢卡斯和埃里克松模型在我国的运用…………………………… 235
我国企业增长的模式……………………………………………… 238
第五篇 企业发展与未来论…………………………………… 239
第十四章 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42
一、企业发展的实质和方向………………………………………… 243
二、企业发展的机制………………………………………………… 248
企业集中化过程…………………………………………………… 248
企业分散化过程…………………………………………………… 250
大中小企业并存…………………………………………………… 251
企业集团化过程…………………………………………………… 253
三、现代企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254
现代企业发展的萌芽阶段………………………………………… 254
现代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254
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256
现代企业的脱成熟化阶段………………………………………… 258
第十五章 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264
一、实现社会主义工厂企业实体的转变阶段……………………… 266
—6—
! 恢复企业的本来面目,还其“女儿身”………………………… 266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269
创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70
创造适宜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运转条件……………………… 273
大力发展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实现企业组织形态的多元化…… 273
二、现代企业进入迅速成长阶段…………………………………… 274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阶段…………………………………………… 275
第十六章 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276
一、大企业向何处去?……………………………………………… 277
存在问题…………………………………………………………… 279
摆脱困境的主要对策……………………………………………… 280
我国大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280
二、中小企业应有何种地位?……………………………………… 281
第十七章 未来的企业世界……………………………………………… 291
一、企业的未来环境………………………………………………… 291
企业面临国际化问题……………………………………………… 292
工业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292
世界正在进入软件化──信息化社会…………………………… 292
国家管理体制的变革……………………………………………… 293
企业生态系统内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293
二、决定和影响未来企业世界的跨世纪企业理论………………… 294
三、未来企业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 299
由现代企业向联合大企业方向发展……………………………… 299
跨国公司的成熟和发展…………………………………………… 304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