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2019-01-04 10:53: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民营经济论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非公有制企业素质问题研究

王欣,仁立墨人

非公有制企业的素质,从总体结果上看,表现在其企业规模及市场份额、运营及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三方面。大量研究发现,非公企业虽然在平均规模上仍然偏小,但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个体规模,近年来都呈不断壮大趋势。非公企业经营及盈利能力相对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非公企业抗风险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偏弱。

非公有制企业的素质,也分别表现在影响其竞争力的单项因素上。

在非公企业家素质上,非公企业家教育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人员来源不断丰富。但是,投机观念过强,法制观念薄弱,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以及经营观念缺乏理性等问题在部分企业家身上表现得仍然较为突出。

在治理结构上,非公企业在适应市场现状,灵活采用不同组织制度上具有优势,但一股独大、集权化管理、家族化经营等问题仍较突出。

在基础管理上,非公有制企业经常通过上市、实施各类认证、引入信息化管理等,取得了基础管理上的重大进步。非公有制企业在基础管理上的主要劣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条件上。

在战略管理上,虽然近年来非公企业对战略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战略失误仍然是导致非公企业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大中型企业。最典型的战略失误一是盲目多元化,二是盲目的规模扩张,三是没有合理的战略决策程序。

在市场营销管理上,总体说来,非公有制企业的营销能力呈现两极分化。大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和品牌营销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中小型非公企业营销方式仍然较为原始。

在技术创新能力上,近年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自主开发和购买知识产权逐步成为高竞争力民营企业的主要技术创新手段。但是,中小非公企业总体技术开发费用仍然较低,影响了技术创新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非公有制企业的用人机制是非常市场化的。但是,非公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员工奖惩不公,激励手段单一,用人不当,用非所长,或缺少与员工分享经营成果的机制,导致员工缺乏归宿感。

在企业信用水平上,非公企业信用的社会评价较低。一是产品质量问题,二是商业往来的合同履约问题,三是劳资关系问题,四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根据以上研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素质:

一、通过多种方式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治理结构。

首先,要确立企业治理结构多样化的指导原则。对于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要鼓励和推动其引进战略投资者,促使其股权多元化。对于中小型非公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个体企业等组织形式均应得到公平对待。甚至于,在企业融资体制中,应对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组织形式给以特殊倾斜。

二、建立对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援助体系

首先,吸取我国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的经验,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管理援助机构,对参与执行国家中小企业服务计划的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进行认证。要建立政府培训、社会中介机构培训、非营利机构培训、学术机构培训以及企业内部培训等多元培训主体。要建立法律、管理、商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多方面内容培训体系。针对中小企业对管理援助的特殊需求,鼓励社会中介机构面向一个地区的非公企业群体开展集合服务。

三、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通过立法、执法、监管等手段适当加大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责任。其次,由政府机构牵头协调,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第三,大力发展和规范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第四,加强商会建设,增强行业自律。

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解决企业个体规模较小的问题,将企业做大作强。

鼓励企业开发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解决非公企业产业结构偏重于资源消耗型问题。努力推动资源性要素的市场化使用,对于短缺的资源,要以市场的方法通过价格机制抑制其消耗。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的资源使用法规的执行,遏制违法违规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

五、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信息交流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机构以及非公有制企业自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各个机构平台上进行经常性的、多种多样式的信息交流机制。其中包括全国工商联及各地工商联,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学术机构,新闻及其他媒体等。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