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2019-01-03 09:17: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民营经济论丛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

东涛,仁立墨人(2005年)

2005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监管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和管理,其任务是对行为的监督和问题的管理。从广义上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性行为包括两个大类:一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体制摩擦行为”。这主要是指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着种种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非公有制经济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曾经采取了“撞红灯”或“绕红灯”等行为。“体制摩擦行为”曾经产生的问题属于改革的历史过程。另一种是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的问题性行为。这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一是政策法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假售假;逃税漏税;从事国家禁止性产品的生产经营,等。二是市场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关系营销;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三社会公益性问题。主要包括:乱采滥伐,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物,制造环境污染,等。四是社会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信誉缺失、欺压劳工等

上述各个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也都属于政策法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家法治不健全,政府行为不规范。比如:国家法律缺失、不健全,或已有法律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政府行为不规范;对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不足,市场的信用约束力尚未形成,等。二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素质不高,法治观念淡漠,信用缺失严重。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产权缺陷,治理结构不健全。各个方面的原因总的都可归结为法律法规不健全。

改进对非公有制监管,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打结合,建章设制,标本兼治”的方针,多管齐下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既要从完善市场经济大环境入手,又要加强正面引导,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素质;既要加强监督力度,更要提高和改进政府服务水平,全方位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程序性法律,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国目前缺少的法律法规,清理和修订过时法律法规;要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二、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工商、质检、税务、环保等部门之间建立“工商牵头,信息共享与协调,相互联动”的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工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消费者协会完善群众监督,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形成时时处处有监管的体系。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水平和能力,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质量。

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自我约束能力,不仅要关心利润,也要自觉地关心国家和社会。

五、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制度创新,完善治理结构,向规范化经营管理发展。

六、构建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全方位监管指标体系(见附件)。包括: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管;对企业诚信守法度的监管;对非公有制经济社会责任感的监管。完善对非公企业信用警示和救助制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来之不易,因此一定要谨防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走入误区。第一,防止政府监管过滥,设置过多的行政审批,干涉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监管是平等的;第三,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要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对症下药,防止“乱开药方”;第四,对监管者也有加强监管。通过积极有效的监管,促进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做好、做强、壮大、持久”。使监管不是“谁战胜谁”,而是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和“共赢”。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