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民营经济论丛 |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现状、问题与制度调整
承惠,仁立墨人(2005年)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加以重视
1.总量上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面临巨大的资金困难。2003年,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占比分别为37.5%和44.9%,但占有的资金却占到56.3%;非公经济的贡献分别为62.5%和55.1%,却只获得了43.7%的融资。如果考虑到大量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尚未进入统计(这类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规模以上企业要大得多)的话,非公经济与国有经济在融资领域的差异性将更加明显。
2. 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短期负债比重过高。
2003年不同类型企业融资结构[1]
企业类型看,其中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比重占65.8,长期负债比重占34.2;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流动资金比重占86.3长期负债比重占13.8。
目前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非公有制企业从银行获得长期资金基本上没有可能。由上表可见,非公经济流动负债比重超出国有经济20余个百分点,长期负债则低了20余个百分点。结果:一是短贷长用(短期贷款多次周转),不仅增加了资金使用成本,也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二是易受银行信贷调控影响。尽管所有的银行都否认存在所有制歧视,但操作中往往首先压缩流动资金(长期贷款具有一定刚性)。
3.融资成本负担过重。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总成本估计在12%以上[2]。如果从民间市场融资,则成本在20%左右[3],比大中型优势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一至数倍。如此之重的资金成本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要达到12%才不致亏本,而从目前我国工业的情况来看,除少数垄断行业之外,平均利润率能够达到12%的行业是很少的。
二、中小非公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因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有体制原因、政策原因、非公经济自身原因,但核心是体制和政策环境问题,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欠缺问题。
第一,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放慢了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的速度。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核心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使最有效率的企业得到价格最低廉的资金。只要这一目标没有实现,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就没有到位。
第二,近两年金融改革中,延续了保护国有资本和国有金融机构的传统思路,金融市场对内开放迟缓,监管部门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设置了过多的障碍,同时市场退出机制没有建立或不够健全,抑制了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降低了金融服务体系的效率。
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非公经济的崛起需要一个分工明确、能够提供多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需要一个能够高效配置资源、拥有丰富金融商品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一个能够有效监管市场行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金融监管体系;需要一个能够全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配套体系。没有这四个体系,中国非公经济特别是中小非公企业的融资难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三、改进非公企业融资环境的十条政策建议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第一,建议参照外国做法,对商业银行明确提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指标要求。
第二,建议中央银行在充分总结中小企业再贷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专项再贷款的规模,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和反馈制度,并可以考虑利用调整专项再贷款利率等手段对金融机构进行奖优罚劣。
第三,鉴于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难以识别贷款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出台“中小企业贷款指引”,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用以企业家素质、还贷意愿、企业经济经营状况为基础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取代现有以资产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帮助商业银行提高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规范业务活动。
第四,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推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型金融商品。
2.放松准入管制,增设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
长期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对地下金融活动一直采取“堵”的方式,结果却很不理想,而且与金融市场开放的大趋势也不相适应。无论是从提高金融效率还是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看,都有必要改“堵”为“疏”,让地下金融浮出水面。为此一是要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二是要严格鉴别银行经营者资格,将有违法历史和黑社会背景的人清除出金融系统。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管水平,防止出现损害公众利益的关联交易。,并尽快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3.完善担保体系,改善担保机制。
第一,尽快出台适合于担保机构自身特点的《担保组织法》。
第二,进一步完善担保制度,改进担保交易的法律环境。
第三,在政策上对担保机构一视同仁,以信用等级、规模和经营业绩而不是出资人背景为标准选择政策支持对象。
第四,建立担保业的自律机制,促使信用担保机构强化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担保行业的整体素质。
4.充分发挥融资租赁机构的作用。
第一,放松对融资租赁机构的管制,加快对新设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鼓励银行、厂商、和独立的投资人开展租赁业务,用较短的时间把租赁行业的规模做大,以促进我国租赁行业的发展。
第二,认真解决解决租赁公司中长期资金来源问题。建议在规范的前提下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长期金融债券、设立租赁基金、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尽快颁布金融租赁公司委托租赁资金、同业拆借、金融租赁债券的管理实施细则,以解决租赁公司的多元化筹资渠道问题。
第三,通过梳理有关会计、税收等制度和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项目同银行贷款和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的项目一样享有加速折旧、返回增值税、技术改造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以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5.选择适当时机,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
按照现有职能定位,三家政策性银行均不能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建议组建或改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并建立有别于现有政策性银行的经营体制。
6.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为此建议将现有产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建设成为专门为中小企业融投资服务的场外交易市场。
7.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机构,提高民间资金的组织程度。
8.降低中小企业板上市标准,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
建议对现有上市标准进行修改,将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资本金标准降为3000万元。
9.适度放宽对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融资性票据的管制。
10.应特别重视民营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中小企业支持系统建设中重点加以解决
包括财政预算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借助社会和企业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微小企业特殊贷款机制;制订特殊扶持计划;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等。
[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
[2]例如四川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总成本(贷款利息、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为12-17%
[3] 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资金充裕的浙江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的成本就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相对紧缺的地区。根据人行温州支行2004年1月的调查,民间借贷的利率为6-24%,平均为10%左右,但4月以后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正式金融系统信贷规模快速收缩,该利率水平有明显提高。据媒体介绍,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最高可达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