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 |
第九十四论 发展手工艺必须“以工匠立道”
“工”,巧饰也,巧“技也,从工”。在古代泛指工种;“匠”指带工具的手艺人。“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具备某种熟练的技术或才能的人。当今社会更指在某一领域造诣颇深的人。所以手工艺人并非都能称得起工匠两字。今天的工匠更具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是呼吁社会发扬工匠精神。具有工匠称呼的人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无论是哲学家的哲匠,政治家的政匠,宗教家的宗匠,史学家的史匠,还是手工艺家的工匠,都必须具备人文情怀的工匠精神,而以此为道,立足社会,感动苍天,服务人民。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踏实做事、心无旁骛的端正态度;是对高超职业技能的敬重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上进心;是对社会的诚信负责任的态度;是确信通过自己的工作能获得尊严,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忠诚;是思考者,行动者,知行合一者,是一种人文自觉。对手工艺匠人而言,就是透过所造之物可以直观手艺人的道德水平。所以通过匠人之手创造出来的手工艺品,其价值不全依托于精湛的技艺,而是指向其精神内涵。20世纪初的世界手工艺运动的先驱者昭示:在上帝之外,另有一个“自然”与上帝一样具有人性自由完满的象征意义,而手工艺的生产恰恰是最符合神性的生活形态,因为一来手艺人给物质赋形,类似上帝造物之功,体现神性的存在;二来手工劳动意味着对自然和上帝最朴素、最无隔阂的贴近。最近看到邱春林教授写的一句话比较好。他说:“中国文化中虽没有上帝的位置,但同样有崇高的造物—‘道’。‘道’不是人格神,却同样是原初之本、变化之本。如同自然事物都是上帝的显现一样,道即自然,道不远人”。看来工匠立道就是我们手工艺人追求的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