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韩寒怎么说
(2010-03-02 14:41:48)
标签:
杂谈 |
但凡开博客者,必先纠结人气,网络时代,点击率就是生产力,所有假扮低调的人其实都不用假扮,因为开博客的,绝对没有低调的,低调只是低人气的借口,我也不例外。
2000年初来北京之际,我写诗,在《诗江湖》等论坛发布之余,也在一些民刊官刊发表,也与人自费印过民刊。目的只有一个,推广,推广自己的作品和朋友们的,东西写了,就想让人看到,无他。
看的人多了,就会知道看你东西的人不只有知己,还有大量小人和白痴,我相信有真知灼见的东西有教化作用,即便对白痴也是如此,但是看着那十位百位数的点击量,难免纠结。
后来不写诗了,改行写歌词,背着追名逐利的恶名,可以叫多点人看自己写东西,多点人喜欢,也多点人骂。开始的时候特别在意别人说我写得好或者不好,后来索性不怕开水烫,只要自己心里清楚自己没有刻意往不好里写就好了。对我而言,写诗与写歌词没有分别,只是前者看得人少,后者听得人多而已。现在行业不景气,估计数量上也没有多多少。
但是写歌词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制作周期的局限,很多配合实效的观念来不及表达,比如说2008年奥运之时,接到谢霆锋的邀歌,恰逢刘翔退赛,感同身受写了首《不败的天才》,结果第二年唱片才发,赶上迈克尔杰克逊离世,于是就捎带送给他老人家。2009年初,环球邀写陈慧琳的歌,适逢《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正热,于是心生欢喜,定名《贫民富翁》,写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版本,谁知后来KELLY身怀六甲,制作期拉长,于是引得歌词一改再改,听说半个月后发片,歌名已经改成《快乐移动》,让我实实在在地拍了一把移动的马屁。
各种例子还有很多,其实无关跟风的事,而是思维波动难免受到时事的影响,观点来不及宣泄,搞不好会憋出病来,不能在歌词里发挥,只能在网络里挥发。想起多年前自己写诗无法谋生,曾经以写专栏为生,最多时候每周四篇,什么事都写,没事找事写,虽然差点累吐血,但练就了对字数的控制能力,版面所限,每篇800到1000,不多不少。几年前一位前辈劝我整理成册,我说算了吧都是些太有实效性的经不起时间推敲,当时那些热点现在已经降到了冰点,可惜实事不是食物,放在冰箱里还能保鲜,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炒炒,历史是经不起炒的冷饭。他说你错了,你那几年,曾经以你的角落记录了一个时代。虽然这话大大煽动了我,但出书的事仍然没有成真。
扯得有点远了,到现在都没说到韩寒,或许有点文不对题之嫌,他前一段时间把博客的文字整理成了一本叫做《可爱的洪水猛兽》的书,尽管那些字在网上都见得到,但在纸上和网上终究是不相同的,我明白了那位前辈的意思。我基本上还算个环保的人,但在阅读上我仍然坚持对纸质书籍的热爱。同样是人气很高的博客,韩寒的书比老徐的可看许多。
我写博客的历史,也是一波三折,心血来潮时每天都写,心血不来潮的时候半年不更新一次,有时候也难免因为看得人太少而灰心,觉得不付费的观点人们不会珍惜,尽管写的人一样认真。大家来看你的博客,是为了什么呢?在博客首页,看到一周人气排行,前五名都是股评员,这世界财迷心窍的人可真多。
说实在的,很羡慕韩寒,写得那么好的博客还有有那么多人看。而且可以以他的观念影响一批人。曾经有一段时间,看到什么感兴趣的新闻之后,首先点开他的博客,新闻就是这么多,看看韩寒怎么说。
总之有内容的文字是值得花钱花时间的。希望他的杂志早日出来,我会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