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岂能当儿戏
(2009-05-26 12:17:06)
标签:
杂谈 |
沈阳的虚拟财产抢劫案,让众多玩家重新开始关心虚拟财产保护立法的问题。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个东西这么多人关注,甚至连人大代表都提出过申请。作为一个视网游为毒草的人,可能是我观念老旧跟不上时代,我觉得如果真的单就虚拟财产立法,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真的叫做把法律当儿戏了。
法律是很严肃的东西,一旦把虚拟财产摆上台面,无疑意味着国家政策对网络游戏的从容。自有了网游这件事,就有无数年轻人被毒害,荒废学业者有之,违法犯罪者有之,抑郁轻生者有之……这样的东西,就算不是精神鸦片,其本性也绝对不是要倡议所有人来加入的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绝对不能因为参与的玩家多,成为社会现象,就探寻他的合理性。从古到今许多例子证明,让人趋之若鹜的不一定是好东西。如果纯粹当成游戏,当成课余时间解压的方式,我没意见,怕就怕大家游戏成瘾,拿它当事业当生命。
把虚拟和现实搞在一起时,我觉得不但不应该支持,反而是要明令限制。衡量虚拟财产的现实价值,本身就是一件相当荒谬的事。而这恰恰是网络犯罪的根源。几乎每家网络游戏都有虚拟财产,如果真的纵容他们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这个世界岂不是乱了?玩游戏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如果认定他们的虚拟财产是财产,岂不是等于鼓励他们不工作不为社会作贡献,靠赚取网络财产也可以生活?那我们的社会导向哪里去了?按此逻辑,难道虚拟的夫妻关系也需要法律保护吗?难道在虚拟的世界里杀了人,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吗?游戏当然是游戏,怎么能认真呢?
既然是游戏,那就要按游戏的规则办。游戏的规则是厂商定的,所以虚拟财产只能让虚拟的法律来保护,虚拟的法律也应该由游戏厂商在自己的游戏里制定。不应该奢望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的公民权益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怎么能成为游戏规则的附属品?
但是,沈阳案件不同之处在于,在过程中是真的发生了抢劫和殴打的行为,所以可以有法律依据来制裁这四位年轻人,但是仔细思考一下,这四位年轻人的犯罪根源,是不是网络游戏厂商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扯得远了,看看现在的网络游戏影响了什么?游戏本身的内容暴力与否就不说了,关键的问题是它影响了传统的社会关系。而这种影响愈演愈烈已经影响到现实的生活,这是我们要引以为诫的。人毕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与其力法保护虚拟财产,倒不如用法律武器去规范那些游戏厂商来得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