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很久没见金老师,其实有几次不见他是因为我怕喝酒,说出来有点惭愧。
金老师是我的良师,他每次都对我们的相遇津津乐道,我也乐于听他讲的一些往事,有些他记错了,我听着听着就听成对的。
他今年五十岁,大我二十年。
他说他这些年来一直关注我,看过我很多评论和歌词,他说我还需要再狠一点。
他说你当年骂我的劲儿哪去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关心我的良师益友,金老师是最重要的一位。
酒过三巡,他突然间问我:你到底想要什么?
他说这是一个苏联作家的小说的名字。
他说这半生以来他也经常这样问自己。
我也是。
我第一次反省这句话是在杨德昌的电影《麻将》里。当时这句话是唐从圣饰演的陈红宇的一句口头禅,当时我就认为唐从圣有很出色的表演天赋和喜剧才华。后来在赖声川的舞台剧中看到过他,再后来看到他在某综艺节目中模仿李敖,再后来就在天津卫视主持综艺节目,半天轮不到说一句话。
而杨德昌导演也在去年撒手人寰。
而我,又减少了一个热爱电影的理由。
关于《麻将》,还有很多故事,比如那张我找了很多年的原声CD,比如张雨生,比如郑智化……
喜欢一出戏,不仅仅因为戏本身,可能是因为很多关联的东西,比如说一首歌,一个人,一段痴狂的岁月。
说得有点远了。
是因为今天想得有点多。但是面对老师,却好多话说不出来。
试问我怎样对一个中国最资深最优秀最权威的乐评人说出,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乐评了?
其实,很多东西都不需要了。
在网络的年代,很多东西都不宝贵了。
因为,太容易得到。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你还想要吗?
我常常会凝望我满墙的CD出神,那些曾经很难找的唱片,今天都可以在新浪乐库或者搜索引擎里找到。
但是,你们听到的只是声音,我拥有的是回忆。
我的回忆是有形的。
这也许是我喜欢收藏的原因。
去年,或许是前年吧。我花了150元港币在二手铺买了刘镇伟导演的《都市情缘》,我爱那部电影,不为别的,只为回忆。
可惜现在的消费者,像我这样的已经越来越少。
越来越少。
听音乐的乐趣也越来越少。
很多时候,我们都沉迷于寻找和等待的过程。
金老师说,那个时候,我之所以觉得你写的好,是因为我知道你评论的你都听过。而且我印象很深刻,某年你说你正在听许冠杰的歌,从起源开始恶补。
于是老师感慨,像我这样的有志青年越来越少。
我该怎么跟他说,现在我也不怎么听歌,因为太容易听到了。
打开一个网页可以听,给别人打个电话也可以听。
这不是我的错,是这个时代的错。
老师说,你用五六年的时间,尝试了这个行业所有的事情。你到底要什么?
我无语,因为我也说不清楚。
但是肯定不止是名和利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