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也需要规则
文/崔恕
这个五一我打开电视,满眼是避之不及的选秀,电视台都疯了。
快男算挑对了时间,占尽了天时地利,不过可惜关注度大不如前,不是因为其他选秀节目的分化,而是被人看淡了。
两年前我们看选秀节目,很新鲜,觉得选出草根明星很亲切,去年我们看选秀节目,觉得过程还算精彩,当电视剧看了。
今年再看,就像看颁奖礼一样,只觉得黑压压乱哄哄,没有意外,也没有意料之中的发现。
还是我以前那句话,选秀节目终究只是一个电视节目而已。
除了这一点,真不知道他们为了什么。可是如果连电视节目的精彩程度都无法企及,那就干脆不要选了。
作为从业人员,我还是关心结果的,不是谁被选出来谁没被选出来,而是被选出来那些有什么出路。
所以说一个节目要有立场,两个评委吵架,我觉得不是谁的问题,只是标准的问题。
快男到底比谁的是什么?当然比的不是谁最快乐吧。但我总觉得大家都不快乐。
按照以前的习惯,选出来的人是要做明星的。
尽管大部分的人后来没做了,而且有些冠军还要到另一个选秀来回个锅,不知道后来会怎样。
会不会像尚雯婕一样整天闹着解约呢?
下午参加了一个会,听到李宗盛大哥一席话,深有感触。
其实我们的乐坛还是很需要一些新的血液的,因为如果再没有新鲜血液,这个乐坛就死了。
但是这些血液从哪里来的?抱歉,从选秀中,我看不到。而且是越来越看不到。
我自问不是一个偏颇的人,不是外形至上,更不会因为个人情结而偏袒某一种风格。
但我重视原创,因为我深知最重要的是创作力,不是因为别的条件够好
而是对于目前的华语乐坛来说,创作力是基础。一个连基础都薄弱的土壤根本谈不上造星。
我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新人新作,大部分都很有诚意,但是没有价值。
但是其中不乏可塑之材,只不过比例比较小而已。
但是话说回来,再小的比例,乘以一个十四亿的基数,都是不小的数量。
这些人也许就藏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发现他们。可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发现他们呢?
前些日子偶然接触了一支校园乐队,他们并不是玩很偏的摇滚乐的人,但是想法一样很独特。
他们说自己不会去参加选秀,因为不想被人拿来比来比去。
在他们的眼里,做音乐很单纯,写歌,表演,让自己爽。
我记得那个队长,每次上台前都要喝几罐啤酒,人前很害羞,但是一上台,立刻精神抖擞。
但是这样的人,选秀是发现不了的,而且即使来参加,很有可能连海选都过不了。
不敢想我们的海选们,埋没了多少音乐天才,又留下了多少只会装腔作势的木偶?
假设每个评委有一个自己的规则,那么三个不同规则加在一起,等于什么?
再加上导演组的规则,唱片公司的规则,又等于什么?
就像一个颁奖礼把年度艺人颁给雷光夏,把年度金曲颁给《香水有毒》一样,单拿出来都算有道理,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笑话,
我喜欢猜比赛结果,有些中了,有些没中。
去年我看好许飞和尚雯婕,而今天看济南赛区的快男,我看好的刘雨潼和汤群,都被淘汰。其实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因为我有我的规则。而快男没有。
选秀和颁奖礼一样,是需要规则的,哪怕是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