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同行们:
大家好!作为这次活动的一名随行记者,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既激动、温暖而又百感交集。因为,今天晚上我们将从这里出发,奔赴一个笼罩在地震阴影当中的城市——德阳。在那里有许许多多心灵遭受震痛的孩子,正等待着我们的抚慰。
这次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了灵魂的创伤,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地震给我们的肉体和心灵带来的伤害。因为不管我们是在灾区,还是在非灾区,从大的意义上来说,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因为,他们的苦难,也是我们的苦难。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和这场灾难息息相关。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思的写的这首诗:没有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大陆就是少了一点,如同一座海岬少一些一样;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处于人类之中。
在这场灾难中,心灵遭到最大伤害的,还是那些被我们称为“祖国花朵”的孩子们。他们毫无防备地经历了这场地震,心灵的大厦也在地震中坍塌,死亡与恐惧的阴影时刻伴随着他们,虽然,我知道,他们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坚强的,但是这种伤害和阴影有可能像噩梦一样伴随他们的一生。
我们知心人,作为少儿媒体工作者具有“新闻人”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责任。在这个时候,在孩子们最需要心灵抚慰的时候,我们的作用和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从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开始,我就在思考着,作为这样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面对这场我们全中国、全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一直被一种不在现场、不在救灾一线的内疚感和罪恶感折磨着、压抑着,无法在夜晚安然入睡。所以,当领导问我是否愿意参加这次德阳之行时,我还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不是没有想做我将面对的惨状,不是没有想过将可能面临感染疫病的危险,但是这些忧虑和我心中无法逃脱的罪恶感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应该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因为如果没有这次机会,也许我心中的内疚可能永远都无法治愈。我其实是在用医治孩子们的创伤的方式来医治自己的心灵内伤。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完成的是一场彼此的、相互的心灵疗伤。我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我们全民族、全人类从这场精神创伤当中走出,在真正意义上重建我们的心灵家园。
在出发前,我特意地请教了心理医生,并且认真学习了编辑部印发的灾后心理干预手册,可以说,我现在已经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迫不及待地想要迈开脚步出发。在这次行动中,我将严格遵守作为一个新闻人的道德伦理,在采访中把握好方法,避免对孩子造成二度伤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孩子的心理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各位,我们已经准备好,正等待着出发,去完成一次温暖而百感交集的心灵旅程,完成我们身上肩负着的使命。
我在一篇稿子的编者按里写道“有没有一扇窗,让你不绝望;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孩子别哭,我一直在你心灵的最深处;孩子别哭,我陪你就不孤独。”
我们相信,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有正义感的新闻人泪流满面。有了这种爱,有了这种爱赋予我们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共同战胜这场灾难,以及灾难带给我们的心灵伤害。因为,在爱与死亡的交战中,爱永远比死亡更强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