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时空的沟通——辽西历史遗迹行杂记

(2016-07-05 22:41:14)
分类: 旅游

http://s10/mw690/00183T5Uzy731qvdTex69&690

http://s16/mw690/00183T5Uzy731pWdOmH1f&690

http://s6/mw690/00183T5Uzy731pWq2BD95&690

http://s4/mw690/00183T5Uzy731pWFsdRc3&690

http://s11/mw690/00183T5Uzy731pWTww2ca&690

http://s5/mw690/00183T5Uzy731pXaatm44&690

http://s1/mw690/00183T5Uzy731pXFyPS20&690

http://s11/mw690/00183T5Uzy731pYhpma9a&690

http://s15/mw690/00183T5Uzy731qco4ou7e&690

http://s3/mw690/00183T5Uzy731qcAyb052&690

http://s9/mw690/00183T5Uzy731qdZlIk78&690

http://s10/mw690/00183T5Uzy731qfafz3d9&690

http://s7/mw690/00183T5Uzy731qg7m8Sc6&690

http://s4/mw690/00183T5Uzy731qgWEVl33&690

http://s16/mw690/00183T5Uzy731qhJ1D19f&690

穿越时空的沟通——辽西历史遗迹行杂记

    辽西朝阳市建平县牛河梁的红山文化,是东北最有名的古老历史遗址,牛河梁遗址我在十年前曾经到访过,后来这里重现建立了博物馆,一直想去看看;2014年我去过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的辽上京遗址,回来后了解到还有个比辽上京还好的辽中京遗址在宁城,知道那里有个最大的辽塔,这也是梦想游览的地方,梦想的事要等猴年马月吧。由于近来工作太忙,我有9个月没有参加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外地走访活动了。今年端午节正是猴年马月,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提前发出通知,节日期间要去我梦绕的这两个地方以及另外一个遗址,于是我立马报了名,可惜却满员了;经过几天煎熬的等待,有人节日有事退出了,我是捡漏才圆了在猴年马月要实现的第二个愿望(第一个是走观了沈阳的英雄公园)。
    辽宁西部朝阳市建平县和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原来的属地昭乌达盟)宁城县及元宝山区三地两日的历史古迹考察行,我们走访了红山文化遗址牛河梁以及四座古塔,虽然预报有雨,可是天公作美,参观游览都是晴好的天气,只是在路途中和回沈后才遇到了大雨,夙愿的完成还真得到了上天的恩赐。
   

                         一梁一园一世界 一目一步一风情

   6月9日早上6点27分,我和18位拥有同样梦想的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成员,从沈阳市府广场乘上空调中巴车,前往目的地。车走沈阳三台子高速公路入口,经过绕城高速,北行到丹锡高速,从彰武附近又西南行,上到长深(京四)高速公路。中巴车经停了那四、朝阳两个服务区,行走了5个小时,约在11.35分从建平南站高速公路出口驶出,来到距离沈阳约390公里的建平县城。 车走县城一路打听,行到101国道10公里开外的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旁边。在褐色的“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石碑的人字形路口、村头公路边,建平的文保者与我们相会,陈赫队长下车乘当地的车领队,我们进入附近的牛河梁遗址公园停车场,大家下车到游客服务中心就餐,已是12.10多分了。当地建平县电视台的记者闻讯省城文保志愿者团队来访红山文化,也特意赶到,随团采访录像我们团队的行踪。
    下午13点,我们团队一行人跟随建平县“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的解说员,开始了揭秘遗址的参观行走。我们先经过女神像广场,看褐色石雕广场,对面的石头上刻有“圣地牛河梁”字样,因为考古发现这里可能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所以这里才称“圣地”。走上坡路来到圆球加长条形结合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前,等候队长办理入门参观手续。南望群山中,一个长桥公路蜿蜒在山里,那就是我们来时走过的京四高速公路建平段区。去年初,我随职工报春节采访队到朝阳四县走访时,曾在公路上远眺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当时还想不知何时能到此地参观哪,没想到一年后我真就成行了。
    十年前,我在省国企改革办专刊工作时,采访凌钢来到凌源,由于时间充裕,便请求朝阳国资委的陪同人员开车从凌源来到与建平交界的牛河梁,到这个久负盛名的遗址参观,那时候这里只是一个简易的博物馆,没有对外开放,重要文物都被省里拿走了。我和朝阳的同志爬山坡来到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参观,再下到公路上又看了路边的第二地点,当时除了第一地点有个简易大棚和红砖看护小房外,其他的遗址地点都是露天陈列,根本没有现在的大型博物馆和宏大展馆。这里为了申遗,2008年当地启动了遗址公园项目建设,2012年一起与赤峰红山文化共同列入申遗名单。
    走入博物馆,我们先参观圆形的序厅,了解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发源于辽宁西部的(赤峰市是原来的昭乌达盟,曾经归属辽宁省),起始于公元五千多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其中牛河梁遗址是最具代表性的红山文化遗迹。著名的女神头像,女神庙,玉猪龙都是牛河梁的标志。古老的辽西很有可能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起源。牛河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有5500年至5000年,遗址1981年被发现,1983年开始挖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第十六地点的挖掘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重点大遗址。来到牛河梁,我们感受了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华夏先人在东北的圣地。博物馆大厅放大版的玉石雕玉猪龙,最为引人注目。
    由于牛河梁第一地点保护展示馆距离博物馆还有1.8公里,第二地点也有2.5公里,大家便乘车前往,车行石头甬路前往遗址点。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是女神庙遗址,此地1983年发现了女神头像,2009年这里在原来的简易临时保护大棚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了大型的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当年的文保碑立在门前的土坡上,凹凸文字被新刷上红色油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十分醒目。馆内上下两大层,中间是回填后,红土地上用石头摆着女神庙的轮廓,复制的女神头像在中间陈列。人们在绕遗址一周的走廊里可以俯视中间女神庙遗址复制的轮廓。走廊里除了介绍女神庙的展板外,还有“朝阳记忆——老照片专题展”、“红山女神视觉图画”和建平名人展示。
    离开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乘车再走1.6公里,来到公路边的第二地点。当年铁丝网围着一堆石头的地方,建起了庞大的第二地点展示馆,这里是牛河梁目前发现最大的积石冢群,内有圆形祭坛、墓葬中规格最高的墓葬。展示馆由清华大学和英国建筑师联合设计,主体为可逆钢结构形式,外挂氧化铜装饰板,设计理念为“变形的玉猪龙”,工程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据说这个钢结构大棚式展示馆投资达9000万元,罩在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的遗址第二地点上。这个庞大的展示馆很是抢眼,外形奇特,建平火车站等对外宣传展示介绍中,都是该馆的形象照片,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投资这么大,可见当地当年申遗的决心和扩大影响的力度,可惜申遗还在路上……
     大家进馆参观,走在玻璃通道上,听博物馆的解说员介绍钢结构大棚内各个石头堆和墓坑情况的现人版述说。老式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石碑在祭坛旁的土地上朝南摆放着,与第一地点的文保碑一样,都是当年的老碑,只是方向变了。
    离开第二地点,我们的团队在建平文保人士和博物馆人员带领下,来到一处没有对外开放的“第十三地点”参观。这里是红山文化“金字塔”,从外观上看就是个小土丘。关于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的金字塔(小土丘),到底是祭坛、还是石块堆积起来的墓葬“积石冢”?专家对于这个5000年前,红山古国留下的古国王陵遗址还有争议。在这个小土丘金字塔四周,有铁栅栏围上,还有各种小铁塔监视器等设施。我们团队一行人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下,沿石板条小路,登上了“金字塔”顶。虽是小山丘顶,也有登高望远之感,西眺可见远方凌源市区和烟雾腾空翻转下的工厂凌钢。此地山丘上下,我们一行人两次合影。这里的“牛河梁遗址第十三地点”国家文保碑,是带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新式文保石碑。
    我们用了二个半小时,参观完了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及三个遗址地点,由于时间尚早,当地人士引领,来到建平县城北部的郊外小溪河床去捡拾石头,因为这里离玛瑙石产地很近。由于是节日,这里人员车辆很多,我们只能在河床尾部走走看看。看到大家兴致尚好,当地人又开车,把我们领到山坡一处高地里去捡拾。从牛河梁回到县城,经过县城新区,一大片未完工政府机关大楼和住宅,引起团队一行人感慨,国家反腐风潮让偏远小县城的腐败工程成了烂尾楼了。
   建平县牛河梁当地的宣传标语“一梁一园一世界、一目一步一风情”正好诠释了我们今天一日的行程的内容。晚上18点多,我们团队才返回县城,在京沈路建平客运站附近一家小宾馆入住。晚餐后,我走红旗街下坡大马路,到县城商业区以及建平县火车站叶柏寿站转转、散步,感受一下辽西县城的夜生活。在车站附近的站前邮局,投寄个明信片,可是一直也没有收到,难道小县城的信箱邮寄业务取消了?!

                     一朝辽帝都中京 三座佛塔矗宁城
   

    6月10日早7点我们团队集合出发,从建平县城北走普通公路叶天线,奔35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城天义镇。车走20分,来到了内蒙古与辽宁之间的省际交界处,大家下来观看路边的公路路界标志碑并拍照留念。石碑朝北一边刻着“路界辽宁,这是说南面是辽宁省,另一面则为“路界内蒙古”。我特意看了一下两省区交界处的公路路面,还真有区别,辽宁省的路面相对还好一些,内蒙古的交界地路面相比散碎一点,用料也不一样。过去也曾多次路过省际交界处,但是都是坐车一晃而过,不是团队行为也就没有机会下车观察界碑了。
   中巴车继续行走不到十分钟就进入内蒙古宁城县的村落了,路边的竖形石头上用蒙文和中文一起刻着地名,蒙文朝外。“苏木皋社区”等村落石碑从车窗里晃过,我们已经进入宁城县城,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了。路边一座大楼还有中共党徽标志,说明这个党委机关。前方左边映入眼帘的是个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火车站“天义站”,车站大楼两侧是两个带有锅盖式凉亭装饰的内蒙古特色建筑。车停车站前边的“中京街”上,大家下车到旁边饭店吃早饭,时间已经快8点了。饭后大家分头在天义站附近商店,搜寻当地特色食品和久闻盛名的“宁城老窖”。我和队友巴钢及张焕君老师来到了旁边的宁城县大宁路邮局,给自带的明信片加盖当地的邮政日戳留念,这个邮局的邮编是024200。奥!这个邮编的前三位还和我们沈阳的电话区号雷同。(从这个邮局门前的邮筒给自己邮寄个明信片,到家后一周才收到。而在建平县城叶柏寿站前邮局投寄的明信片至今一直不见踪影。)大家从契丹街旁的特色小店处上车,已是8.30分了。
    车走宁城县最重要的大街哈河大街,经过县政府、公检法机关和宁城汽车站,西出县城走306国道,前往10多公里之外的辽中京遗址。遗址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以西约15公里的铁匠营子乡和大明镇之间,大明城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遗址中最有名且“高大上”的建筑就是号称国内最大的辽塔——“大明塔”。远远的公路上,我们从车窗就远眺到了那高大的辽塔,心中的期待的地方在一点点靠近、靠近。
    辽中京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三个古塔和附近方圆约30里的夯土城墙遗址等物品。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地理位置是五京之中,是辽朝中后期事实上的首都,今仅存遗址。辽中京城墙遗址是诸多夯土城墙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内外城墙数重,墙体高大。辽中京遗址除断壁残垣之外尚存三座古塔,其中大明塔巍峨壮观,是辽代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背景之下修建的超级大塔。辽代大明塔也是一座典型的具有辽宁风格的密檐砖塔,大明塔建于 1092 年(随队专家郎先生说是1098年),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0.22 米,基座直径35.6 米,每面长 14 米,周长 112 米,体积庞大,是我国第三大高塔,也是现今保存最好、体积最大的一座古塔,为全国第一粗塔,在现存辽塔中雄居魁首。塔身第1层每面镶嵌有砖雕的佛、菩萨、力士和飞天像,转角柱砌成双层塔形,上层刻佛塔名,下层刻菩萨名。传此塔为辽圣宗时感圣寺内所建舍利塔。1983年修缮时曾在塔上发现寿昌年间的题记。可惜,繁华一时的辽中京在历时392年后,在火海中变成了废墟,只留下三座古塔、两重土城墙和点将台。因此城毁于明朝,人们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巨塔为大明塔。
    从大塔发现的一块砖上写有“寿昌四年四月初八”(1098年),说明大塔是(1007-1098)年之间修建的。这是在京城皇帝眼皮子底下全力营建一座空前规模的超级大塔(是我国现存古塔中最大的),以大明塔惊世骇俗的巨大体量看,不妨就按5年计算,那就是1093年(大安九年)始建,这个年代还算靠谱。大明塔建于中京,中京地处五京的中心位置,是辽代四个陪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是辽中后期(也是强盛时期)事实上的首都。辽代的最后两个皇帝道宗和天祚帝都是于中京行大册礼, 即皇帝位的。辽中京的地点较辽上京距离北宋要近,中京的兴建很大程度上是辽宋建交的产物,是接待北宋使臣之所在,也是展现辽朝强盛国力的窗口。所以说,修建大明塔这样一座空前规模的大塔除佛教方面的因素外,也是要通过中京大塔的伟岸、中京城的繁盛将辽朝的鼎盛时期呈现出来。中京城位于大辽腹地,中京大塔气势磅礴,对内凝聚全辽国人心,对外展现强盛大辽国风采。是大辽国的标志,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9点10多分,我们团队终于来到了夯土城墙遗址之中的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南城村),大明塔塔前马路,大家下车先远距离观看向往中的辽代巨塔。走近大明塔院落中的东出口,也是正门口,这里建有一个仿古木制牌坊门,上有绿地黄字的“辽中京博物馆”。此院落除了的大明塔外,还有“辽中京博物馆”和宁城县文物局。此处相对偏僻,它距离赤峰市有93公里,离辽宁朝阳市也有135公里,沈阳到这有424公里之远,游人相对偏少,可能因此这里不收门票,现场仅有当地百姓手拿简易白纸印刷的6页小册子“辽中京简介”,以2元价格进行销售,我们离开时就变成了1元了。
     我们在团队中的辽塔专家郎先生带领下,近距离参观最大的辽塔。郎先生介绍虽然大明塔在我国现存古塔排第三,但它的体积最大,从整体来看,也可以说大明塔是最大的古塔。大明塔的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在辽宁其他塔上一般都是砖砌的密檐,可在大明塔上是实实在在的木头制作的,大部分还是900年前的原物。辽代进入道宗朝时,以砖仿斗拱为代表的砖仿木技术早已炉火纯青,但大明塔却区别于其它所有辽代砖塔,塔身上找不到任何以砖仿木构件,而使用的是货真价实的木质斗拱。大明塔高大、粗壮、雄浑、凝重,与中京小塔的风格截然不同,巨大的辽塔耸立在眼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辽中京大塔,竣工于辽道宗寿昌四年(1098年),为辽代晚期作品。辽朝统治阶级极度笃信佛教,辽中京大塔体量宏大,建于辽代晚期的首都——中京,堪称这个极度笃信佛教的朝代的第一塔。辽中京大塔是辽代最高、最大的佛塔,堪称大辽王朝的代表之作,可以想象,900多年前,全辽国的人民一定是以着朝圣的心态从四面八方来到中京,对中京大塔顶礼膜拜。然而,各方面对辽代第一塔的宣传,远远不够。中京大塔券门里的佛像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他辽塔的佛像大都是预先烧制,然后安放于券门中。而辽中京大塔由于体量宏大,佛像为直接在塔砖上雕刻而成。下图为塔正面的观世音菩萨像,雕刻细腻、栩栩如生,展现出菩萨的雍容华贵,绝对为雕刻中精品之精品。那24个“万”字就是雕栏的变形。所以,“中京大塔是非标准辽塔”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中京大塔的地位决定了后世必然有许多重量级人物前来观瞻,比如乾隆皇帝就曾来此,郎先生如是说。
     进入大明塔院落时,朝东有块现代制作的大横石头,上刻“辽中京遗址”。院落里,朝南方向的草坪中还散落着各个朝代的石碑,其中还有斑驳陆离的辽代石狮子。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大明塔四周都有香案,除了东侧的是摆设不让烧香外,其他都可敬香;其南北两侧还为大型的高台上香处,香火甚为旺盛,这也是这里免费进入,方便信徒上香的原因之一吧。“辽中京遗址”国家文保碑和简介石碑并列陈放在南侧高台香案的后面。大明塔西侧基台上,还有几个分别排列的不知何用的石台。塔北院落外面就是紧邻的夯土城墙遗址。塔的高大基台之上就是24个万字符号“卍”,卍字之上为莲花宝座,再上为八面的砖雕佛像等物,依次往上是十三层密檐、塔刹(旁边的博物馆内就有原来的塔刹陈列,塔刹有2米多高)。
     参观完巨大的辽塔后,我们走入北侧的“辽中京博物馆”参观,这里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六,今天是周五,难怪领队说以前周日来过不开哪。博物馆一层是“塔的华章”展览,展览收集了国内的特别是赤峰周边古塔图片资料,从“古塔溯源”、“赤峰古塔”、“古塔集锦”、“古塔之最”等几个方面全面介绍古塔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力图使人们对古塔之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新的认识和了解。这个2014年4月开办的古塔展览,形式、内容受到了团队人士的共同赞誉,办的不错。古塔,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为祖国的锦绣山河增光添彩。古塔自魏晋以来流入中国,至唐、宋、辽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它分布广泛、形态各异,在形制上蔚为壮观,在形体上婀娜多姿,内容上丰富多彩,它是中国古建筑群中的娇娇者,也是讲述文明历史的忠实使者。
    辽中京博物馆一层还有“契丹风云录”展览,用蜡像场景,展现了契丹的由来和辽代的产生、发展、消亡。场景节选了与中京有关联的“天神送子”、“檀渊之盟”、“奚王献宝”、“天祚亡辽”等选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历史上契丹族的风云变幻。二层“草原青铜器”陈列馆展示了当地出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游牧和半农半牧生产工具、装饰品、车马具青铜器;还有小黑石古墓群青铜器、宁城发现的中原青铜器、青铜短剑、青铜兵器、青铜农具等物品。二层还有个“古都辽中京”展馆没有开放,出外再次观瞻辽中京大塔大明塔,回来一看“古都辽中京”展馆开门了,团队大部分人员都在此参观。辽中京是辽圣宗在奚王牙帐地建立的辽代规模最大的土筑古城,是辽代中晚期政治、文化中心,对辽代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展览分“辽墓觅踪”、“古都雄姿”、浮图探秘、“市井生活”等部分展出130件(组)文物,展示了辽中京的历史风貌。其辽代墓志碑比辽宁省博物馆的同类碑小了许多,大明塔的原塔刹陈列在此,辽中京微缩景观按1:1000比例微缩,建筑物按1:500微缩。
    离开博物馆,绰号“辽塔”的郎先生将大家引领到大明塔院落的东南角的碑亭,大家走在现代人建的“卍”石甬路上来到碑亭,看辽代遗留下来的古碑。据郎先生介绍,这个石碑是距离此地60公里以外静安寺的石碑,不知何时流落到此,静安寺是我们行程参观的最后一站。
    我们一行人在辽中京博物馆院内观瞻了辽代大塔和博物馆,逗留了1小时40分,近11点上车沿大塔院落东墙南行在西走,前往西面约1公里的金代小塔。这里南城村中主干道正在修建施工,好在村内大都是水泥路,刚好够我们中巴车通过,车子绕走在村民房屋之间,又走过夯土城墙遗址,过遗址中间的村落间大道,不几分钟就来到小塔下。小塔在大道的南侧路边,现有围栏围住,四周是玉米地,由于在道边看塔逆光,大家为了看塔拍照,只得走进玉米地里。好在现在是端午节,玉米还没有长高,不影响拍照的视线,大家相互提醒,小心翼翼地脚下躲开玉米苗,对这个金代小塔进行观瞻和拍照。
    小塔,高24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可能是辽末或金代建筑,一说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建。小塔相比大塔是俊秀、瘦美,基座每面二三米(大塔14米),大檐下龛内及转角处雕有立佛、力士、伏狮、仰莲、飞天等。这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佛龛下,八面都有的伏狮。从小塔可往东偏北发向,看见不远处的大塔。而西面还是夯土城墙遗址,那面是城里村。
    看完小塔,在郎先生指引下,大家远望西南发向,那边还有个古塔即半截塔。继续乘车前往半截塔,西走来到城里村,前边修路,中巴车只好绕回,沿辽中京遗址之一夯土城墙遗址外边大马路行驶,过朱夏门土墙遗址旁,来到半截塔村,参观辽中京三个古塔之最后一个半截塔。该塔在外城城外的西南方,是一座残砖塔,仅存塔身第1层以下部分,残高约6米,俗称半截塔。半截塔也是八角形砖塔,是个辽塔。有的说此塔当年没有建完,有的说此塔在古代大地震中倒塌了。辽中京三个塔,半截塔历史最久。在半截塔处,透过附近的夯土墙,可见远处的大塔和小塔。
     12.30多分,我们折回到前往大明塔时的人字形岔路口,在这里的居民商业区,找饭店就餐。

           山巅辽塔引远客   佛山静安观变迁
    
     13.40分大家上车,前往本次辽西历史遗迹行的最后一站,60多公里外的赤峰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大营子村北佛山脚下的静安寺,沿赤凌一级公路北行,在这个类似高速公路的快速干道行驶不一会儿,就遇到了两天来说下没有下的雷阵雨。大雨这时如期而至,这是恰到好处啊,一点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游览行程。我们在车上看见了天空乌云翻转变化的情景,远处的乌云外出现了蓝天,蓝天下方就是我们前往的目的地。一个小时左右,车在楼子店附近驶离赤凌一级公路时,天上已是一片晴空了。车在楼子店下道,走村道,前往本次出游的最后一站辽义州——静安寺。车的左侧山坡顶端一个小塔渐渐地映入眼帘,静安寺快到了。14.40来分我们抵达了静安寺,静安寺依山而建,现在的寺庙是近年重建的,原来的寺庙早毁于金代了,而山顶辽塔则是原物维修的。
    辽义州静安寺现存辽塔一座,首先此塔和刚刚游过的大明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明塔在营建过程中,借鉴了此塔的部分形制。更巧合的是,静安寺的辽代石碑竟然流落到了宁城,如今正耸立在大明塔下的碑亭。(义州并不是今天的辽宁义县,义县是辽代的宜州。)
    来到静安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访历史遗迹静安寺辽塔,大家登上台阶,从静安寺中穿寺而过,从寺庙的左后山门出去,开始爬山。虽然这个小山不高,但是都是乱石山路,爬起来还有些不顺,加上又是下午日头最旺时节,爬起来还是有些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由于前面领队爬得快,我等也就跟随仅用20分就登顶了。来到山顶这里的山风有点大,正好将我们的汗水吹干。登高望远顿时心旷神怡,回头俯瞰静安寺全貌,已是处在群山田野间的一个四方大院了。晴空白云之下,远山近峦农田尽收眼底,刚才登山疲劳感真是一扫而空了。
    山巅之上的静安寺辽塔塔顶是圆形的覆钵形,辽塔专家郎先生介绍,多年以来,人们一致认为此塔是残损了半截的辽式密檐塔,因为塔在维修之前相轮缺失、覆钵残损,现在维修后,才能看出塔顶覆钵的形状。但仅根据塔顶的半球形覆钵,来确认此塔的形制,还是不全面的。该塔身往下与常见的辽式密檐塔几乎一致,但塔身往上再无任何仿大木作构件,第一层檐下无斗拱(而辽代密檐塔第一层檐下斗拱乃仿木之精华),转角饰以小塔或经幢(无仿大木作之檐柱等);密檐以枭混曲线出檐,皆为三层,第三层檐上为覆钵体,此塔是“覆钵三檐组合式塔”。该塔为八角实心三层密檐式砖塔,塔高16米,平面八角形,边长2.95米,直径6米。
    站到静安寺辽塔下,仰望细观阳光普照着的塔身,须弥座上缠绕着厚厚藏传佛教五彩经幡,塔身四正面的券龛中有新塑的佛像。由于此塔和宁城的大明塔有相关缘分,以及二者须弥座上共有的大型“卍”、“卐”字纹,这也是领队郎先生指引来此地的原因。
     创建静安寺碑中记载,静安寺为辽咸雍八年(1072年)落成,当时并未建塔;萧氏墓志记载,耶律昌允妻萧氏病逝于大安七年(1091年),享年81岁,当时塔已落成。所以推断赤峰静安寺塔的建筑年代时间段应为1072-1091年间。
    在塔的东面也是后面的乱石上,立有内蒙古自治区文保碑,蒙汉两种文字“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塔子山白塔”,虽是1996年5月28日公布的,看石碑的样子好像是新立不久的。
    下的山来,这回看了一下毁于金末战乱,2006年开始重建的静安寺。该寺号称是“五台山下院佛山静安寺”,从下往上先是三层阁楼式屋檐的牌坊山门,接着是天王殿、观音殿(殿顶有露天汉白玉观音菩萨巨像)、大雄宝殿等建筑,两侧还有若干小殿财神殿、耶律家族殿、四海龙王殿、孔子殿等。大家就是在大雄宝殿前的西侧山门登山的,又从这里折返下山的。来到山下的停车场,回头再看一眼山顶的辽塔,辽塔右下的静安寺观音像也显得很是突出。                         
    下午16点,我们团队终于结束了两天的游览行程,离开静安寺,启程返回沈阳了。坐在车上,虽然感到有些疲惫,但觉得两天的行程内容是满满的,回去要慢慢品味。这次端午节出行,凡是遇雨,都是在行驶的车上度过,一到景点和遗址处,立马就是晴天白日,一路顺风观古迹呀。虽然回来的时间比计划晚了两个多小时,但是团队的一行人都已尽兴了,并没有觉得时间晚。回程沿村道从小五家乡道口驶上205省道,可是遇到赤峰地区205省道修路,我们绕走美丽河镇,走山路田间小道,近17点才在平庄站上到赤峰到朝阳的高速公路,过平庄主线站来到内蒙古和辽宁的高速公路交界处。经停老建平和阜新服务区,在朝阳并入来时的京四高速公路,到阜新天就全黑下来了。越往沈阳,天气越黑,进入沈阳地界新民,车外已是雷雨天气,返抵沈阳市区,外边已是瓢泼大雨,大雨在欢迎我们归来,我等中巴车经停辽宁中医时下了车,已经接近深夜11点了,打车到家已经23.30分,离家已经42小时了。2016年端午节两天参加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的穿越时空的沟通——辽西历史遗迹行活动结束了。
     两天来我们团队一行人,有着急回来的,有不想回来的,有下次还想去的,有羡慕大辽国的,有以大宋使臣自居的,还有横扫大辽土特产品的……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回沈阳好,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