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东证期货_煤焦钢矿黑色产业链数据周报_20220405
(2022-04-06 08:21:12)
(转发)东证期货_ 煤焦钢矿
黑色产业链数据周报_20220405
增强13301066923
钢材:
本周钢价延续强势,期价依然强于现货,基差整体走弱,5-10价差也有进一步的下降。同时,市场交易钢厂复产逻辑,盘面利润也略有收缩。
本周钢材库存转而小幅下降,需求没有进一步回落,螺纹周表需小幅回升到310万吨。随着华南和华北地区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需求预计会逐渐开始释放,加上其他区域需求的季节性回升,对于钢材需求略有提振。另外,本周成材产量有所回落,日均铁水产量下降到226万吨,体现出疫情对于钢厂原料补库和生产的影响。而随着唐山地区疫情趋于平稳,港口运输预计会有所恢复,对于供应的影响时间不会太长。钢厂复产补库的预期也是近期拉动原料价格和成本上移的主要原因。
从基本面来看,预计后续钢厂供应和需求都会有所恢复,但供应恢复的速度大概率会快于需求。东北和上海疫情尚未明显得到控制,需求短期难以恢复。同时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可能趋严,整体也不利于需求的释放。整体来看,后续需求提升的强度不宜预期过高,这对于现货价格仍有压制。不过,弱现实强预期的交易逻辑仍会持续。尤其是国常会再度强调今年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也使得市场对政策放松有进一步的预期。钢价上行的驱动尚未转变,建议回调偏多的思路。
铁矿石:
节前矿价走势较强,5、9合约均创近期高点,5-9价差一度扩大至20元/吨。
随着铁水恢复,铁矿自身4月份压力预计不大,港口铁矿石库存预计降幅500-700万吨。矿价短期逻辑仍然跟随成材。疫情持续扰动粗钢供应端,市场整体情绪偏强。供应端持续未能恢复,地产底部预期强烈,市场反复交易供应收缩和需求预期好转。
但从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来看,下游非常脆弱,能够接受的钢价涨幅有限。时刻警惕市场逻辑从供应端到需求端的切换。考虑钢厂复产节奏,预计供应端完全恢复时点要到4月中下旬。但此次国内疫情范围较广,持续期略超市场预期。前期唐山地区短暂停产后已经陆续恢复正常,但华东地区因运输严格限制,整体物流受阻,东北地区同样因疫情少量减产。疫情拐点仍需要观察。
矿价跟随成材短期偏强,但持续性支撑难见,警惕高位风险。
焦煤、焦炭:
本周双焦盘面价格继续上涨,现货价格持稳,5-9价差走扩。
焦煤供应方面,国产生产正常。进口方面,蒙煤通关短期没有仍在低位,因海关检测出蒙煤内氟含量过高,查干哈达堆煤场至甘其毛都口岸短盘运输受限,策克口岸有望于四月中旬恢复开关。但下游采购意愿不佳。库存方面,焦煤总库存低位继续去化,下游库存下降。
焦炭方面,现货价格持稳,部分焦化厂提涨。焦企开工率稳定,但由于疫情影响运输,焦化厂库存累积。下游高炉开工增加,钢厂焦炭持续补库。
后期来看,基本面偏紧的仍为焦煤,同时焦煤库存低位继续去化。目前下游仍在提产中,虽钢厂开工率提升,但下游接受程度一般,疫情下需求未恢复,焦煤虽偏紧但价格继续提涨传导较难,因此疫情拐点未显现前,双焦高位震荡,警惕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动力煤:
3月最后一周,国内外煤价持续走弱,港口煤价从前一周1500元/吨回落至1300元/吨。需求季节性走弱,叠加海外煤价高位调整,预计短期煤价维持弱势,下一轮启动等待下游补库周期。
需求方面,电厂日耗3月份以来持续负增长,CCTD口径的电厂库存天数维持16-17天。下游电厂库存整体呈现中性,港口库存同样小幅回升。考虑日耗环比4月份将明显回落,下游心态不一,整体采购情绪放缓。海外煤价同样偏弱,日韩等煤炭进口国日耗与我们类似,叠加印尼斋月,整体4月份交投热情预计不高。
供应方面,前期发改委要求的3亿吨核增产能开始推进。3月末开始,部分煤矿已经确定核增指标,但流程和产量释放时点尚不明确。另一方面,环保、安监严格执行、疫情等都对短期的供应释放有所限制。东航事故后,全国大范围进行安监检查,陕西地区已经开始涉及。长期核增量释放点不确定,短期供应扰动较多。供应端暂难看到明显增量。
供应增量尚未看到,需求季节性走弱,煤价短期回调。等待下游启动补库后新一轮上涨。
集装箱运价:
中国出口集装箱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运价维持稳定。
国内疫情仍处在加速恶化阶段,上海新增病例持续攀升,并对其他省市造成严重外溢影响,管控环比收紧,制造业和道路运输状况进一步恶化。虽然上海码头运行基本正常,但出口前端物流受到较大冲击,预计3、4月出口环比将有大幅走弱。欧美需求表现继续分化,俄乌冲突加剧能源紧缺,欧洲通胀压力继续攀升,加上欧洲前期政策力度本身有所不足,经济需求侧环比继续走弱,但美国方面仍需担心加息对消费的负面影响。
美西港口等泊集装箱维持在66艘左右,拥堵向美东和美湾转移。美西码头劳工谈判临近,美国进口商已经将部分订单提前,且物流陆续转向美东航线,美东和美湾港口拥堵还将继续恶化。虽然经过淡季调整和疫情回落,美国交运就业人数和码头设备利用率出现疫情改善,但就业和设备缺口仍然较大,港口的瓶颈仍然存在。一旦国内疫情趋缓,出口集中释放,美国供应链问题将再次恶化,集装箱供应承压。国内方面,疫情并未引起严重的拥堵问题,港口仍然维持正常运作,等泊和码头作业时间正常,但由于前后端物流存在瓶颈,部分航线有跳港情况出现,但疫情的影响更多在需求侧。
短期市场受国内疫情冲击较大,运价短期仍有回调可能,但供需面预期偏紧,运价中长期仍维持偏强震荡。
本周钢价延续强势,期价依然强于现货,基差整体走弱,5-10价差也有进一步的下降。同时,市场交易钢厂复产逻辑,盘面利润也略有收缩。
本周钢材库存转而小幅下降,需求没有进一步回落,螺纹周表需小幅回升到310万吨。随着华南和华北地区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需求预计会逐渐开始释放,加上其他区域需求的季节性回升,对于钢材需求略有提振。另外,本周成材产量有所回落,日均铁水产量下降到226万吨,体现出疫情对于钢厂原料补库和生产的影响。而随着唐山地区疫情趋于平稳,港口运输预计会有所恢复,对于供应的影响时间不会太长。钢厂复产补库的预期也是近期拉动原料价格和成本上移的主要原因。
从基本面来看,预计后续钢厂供应和需求都会有所恢复,但供应恢复的速度大概率会快于需求。东北和上海疫情尚未明显得到控制,需求短期难以恢复。同时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可能趋严,整体也不利于需求的释放。整体来看,后续需求提升的强度不宜预期过高,这对于现货价格仍有压制。不过,弱现实强预期的交易逻辑仍会持续。尤其是国常会再度强调今年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也使得市场对政策放松有进一步的预期。钢价上行的驱动尚未转变,建议回调偏多的思路。
铁矿石:
节前矿价走势较强,5、9合约均创近期高点,5-9价差一度扩大至20元/吨。
随着铁水恢复,铁矿自身4月份压力预计不大,港口铁矿石库存预计降幅500-700万吨。矿价短期逻辑仍然跟随成材。疫情持续扰动粗钢供应端,市场整体情绪偏强。供应端持续未能恢复,地产底部预期强烈,市场反复交易供应收缩和需求预期好转。
但从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来看,下游非常脆弱,能够接受的钢价涨幅有限。时刻警惕市场逻辑从供应端到需求端的切换。考虑钢厂复产节奏,预计供应端完全恢复时点要到4月中下旬。但此次国内疫情范围较广,持续期略超市场预期。前期唐山地区短暂停产后已经陆续恢复正常,但华东地区因运输严格限制,整体物流受阻,东北地区同样因疫情少量减产。疫情拐点仍需要观察。
矿价跟随成材短期偏强,但持续性支撑难见,警惕高位风险。
焦煤、焦炭:
本周双焦盘面价格继续上涨,现货价格持稳,5-9价差走扩。
焦煤供应方面,国产生产正常。进口方面,蒙煤通关短期没有仍在低位,因海关检测出蒙煤内氟含量过高,查干哈达堆煤场至甘其毛都口岸短盘运输受限,策克口岸有望于四月中旬恢复开关。但下游采购意愿不佳。库存方面,焦煤总库存低位继续去化,下游库存下降。
焦炭方面,现货价格持稳,部分焦化厂提涨。焦企开工率稳定,但由于疫情影响运输,焦化厂库存累积。下游高炉开工增加,钢厂焦炭持续补库。
后期来看,基本面偏紧的仍为焦煤,同时焦煤库存低位继续去化。目前下游仍在提产中,虽钢厂开工率提升,但下游接受程度一般,疫情下需求未恢复,焦煤虽偏紧但价格继续提涨传导较难,因此疫情拐点未显现前,双焦高位震荡,警惕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动力煤:
3月最后一周,国内外煤价持续走弱,港口煤价从前一周1500元/吨回落至1300元/吨。需求季节性走弱,叠加海外煤价高位调整,预计短期煤价维持弱势,下一轮启动等待下游补库周期。
需求方面,电厂日耗3月份以来持续负增长,CCTD口径的电厂库存天数维持16-17天。下游电厂库存整体呈现中性,港口库存同样小幅回升。考虑日耗环比4月份将明显回落,下游心态不一,整体采购情绪放缓。海外煤价同样偏弱,日韩等煤炭进口国日耗与我们类似,叠加印尼斋月,整体4月份交投热情预计不高。
供应方面,前期发改委要求的3亿吨核增产能开始推进。3月末开始,部分煤矿已经确定核增指标,但流程和产量释放时点尚不明确。另一方面,环保、安监严格执行、疫情等都对短期的供应释放有所限制。东航事故后,全国大范围进行安监检查,陕西地区已经开始涉及。长期核增量释放点不确定,短期供应扰动较多。供应端暂难看到明显增量。
供应增量尚未看到,需求季节性走弱,煤价短期回调。等待下游启动补库后新一轮上涨。
集装箱运价:
中国出口集装箱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运价维持稳定。
国内疫情仍处在加速恶化阶段,上海新增病例持续攀升,并对其他省市造成严重外溢影响,管控环比收紧,制造业和道路运输状况进一步恶化。虽然上海码头运行基本正常,但出口前端物流受到较大冲击,预计3、4月出口环比将有大幅走弱。欧美需求表现继续分化,俄乌冲突加剧能源紧缺,欧洲通胀压力继续攀升,加上欧洲前期政策力度本身有所不足,经济需求侧环比继续走弱,但美国方面仍需担心加息对消费的负面影响。
美西港口等泊集装箱维持在66艘左右,拥堵向美东和美湾转移。美西码头劳工谈判临近,美国进口商已经将部分订单提前,且物流陆续转向美东航线,美东和美湾港口拥堵还将继续恶化。虽然经过淡季调整和疫情回落,美国交运就业人数和码头设备利用率出现疫情改善,但就业和设备缺口仍然较大,港口的瓶颈仍然存在。一旦国内疫情趋缓,出口集中释放,美国供应链问题将再次恶化,集装箱供应承压。国内方面,疫情并未引起严重的拥堵问题,港口仍然维持正常运作,等泊和码头作业时间正常,但由于前后端物流存在瓶颈,部分航线有跳港情况出现,但疫情的影响更多在需求侧。
短期市场受国内疫情冲击较大,运价短期仍有回调可能,但供需面预期偏紧,运价中长期仍维持偏强震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