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庄子 |
曰:“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问题1:“介”有三种说法:一独脚,二独特,一说“介”当作“兀”,受刑失去一足的意思。
问题2:第二句是谁说的?是公文轩的自问自答,还是右师辩解?
[j2]
[j3]不过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人为的?后面罗嗦的补充可窥端倪。
1。人之貌有与也。人都有从众心理、求赞誉的心态。
2。“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凭这个知道我是天生的。
3。泽雉的选择是天性使然。
所以即使不是先天的,右师还是会认为那是天使之然。这是因为1。所谓后天人为就是近刑,就是有违“为恶无近刑”的原则,然而右师不认为世俗之恶是真正的恶,他是为所当为,所以有这么个结果是天使之然,2。右师确实认为自己的“独”是若命,见独而不屑于“有与”,因为如果顺从世俗的价值观,就算能有与的话,“神虽王,不善也”
[j4]结论不在是天是人,而在于自己如何对待这种“介”。在面对逆来横祸的时候,你是认为这是命运的考验还是一次命运的安排?什么时候该安之若命?什么时候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