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
蒲公英对温度的适应性广,既耐寒又耐热。早春地温达1-2摄氏度时即可萌发。其根在露地越冬,可耐-40摄氏度的低温。但生长最适温度为15-22摄氏度。
蒲公英又耐旱、耐酸碱,可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但在带有沙质的土壤中生长最好。其抗湿能力也较强,且耐阴。
蒲公英为短日照植物,在高温短日照下有利于抽薹开花。所以开花期在春末长日照来临之前,多于5-6月份开花结果,6-7月份种子成熟脱落。种子休眠1周后,条件适宜时即可萌发,当年长出5-7片叶,越冬后再萌芽、抽薹、开花、结实。
性能
苦,甘,寒。
应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目赤咽肿,口舌生疮。热毒疮疡,乳痈肿痛,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营养价值
蒲公英的营养成分极其丰富。每100克鲜品中含碳水化合物11克、蛋白质3.6克、脂肪1.2克、粗纤维2.1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C47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39毫克、尼克酸1.9毫克、钙216毫克、磷115毫克、铁12.4毫克、其含铁量之多列野菜之前茅。
化学成分
全草含有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苷、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蒲公英甾醇等;根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甾醇、香树脂醇、豆甾醇、谷甾醇、胆碱、果糖、蔗糖及亚油酸;叶含有叶黄素、蝴蝶梅黄素、叶绿醌等;花中含有毛茛黄素、山金车二醇、叶黄素等;花粉中含有谷甾醇、5a豆甾-7烯-3醇及叶酸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