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702】高伟:做了,我不后悔

标签:
李海燕iclv4c近视手术高度近视 |
分类: 眼科故事汇 |
【征文702】高伟:做了,我不后悔
也许是因我我是多血质和B型血的缘故吧,多愁善感,缺乏魄力和勇气,每逢在这个一叶落而知秋的季节,三十几岁的我就无形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太阳不再炙热,花草不再有颜色,这一年又接近尾声了,我又老了一岁等一些失落的话语。如今又逢金秋季节,也就是2016年的这个秋天,我却心情开朗,究其原因,愿与你们一起分享。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心宽体胖,要学会心字头上一把刀“忍”等这些大道理,从小父母和老师都灌输我们,但有一件事让我遗憾莫及,那就是近视了。并且是1000度的高度近视和50度的散光,有人评价说近视是三等残疾,因深有体会,我不否认,确实如此。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条件差,点蜡烛写字,姿势不正确文盲的父母也不会提醒。一到八年级视力一直很好的我开始走下坡路,九年级我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情非得已,我戴上了框架眼镜。一开始验光就是250度,当时验光设备有限,这个度数未必恰当,一年后,我的视力飙升到500度,一路走来,上了大学,眼睛近视到了1000度,虽然又厚又沉的玻璃镜片变成了板材好的树脂镜片,1000度也是相当厚相当沉,对于我一个鼻梁低的人来说,用手托眼镜已经成了我的职业习惯,皮肤敏感的我曾被铁质框架磨出血来。
由于近视,生活中的小插曲也是接二连三。一次寒假回家爸爸用摩托车载着我路经外婆家附近时,一位高高瘦瘦的老爷子站在路中央,形似我的姥爷(外公)。“姥爷,我放假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亮开嗓门喊。对方没有应声,敏感的我觉察到我有认错人了,爸爸故意放慢了车速从老人身边驶过,我定睛一看,一张陌生的脸。“以后看清了再打招呼。”爸爸责备道。我脸羞得很烫。
有一次去饭店吃饭,散场后各回各家,我却向着门口旁的一块大玻璃走去,迎面来的当然是玻璃将军把门,我瞬间知道走错了,刚想转身,几个亲戚过来了,劈头盖脸就问:“你怎么朝那边走了?”“哦,我……系鞋带。”我吓得惊慌失措,但还是挤出笑容回答他们。说完,我弯下腰想做一个系鞋带的动作,可怕啥来啥。“你的鞋子没鞋带啊?”他们还盯着我问。“啊,没鞋带?我还以为有鞋带呢。”我语无伦次地答道。那些人一脸的疑云,临走时还甩一句真搞不懂。我小声嘀咕了一句:“你们不近视永远也搞不懂。”
在等待晶体两个月的过程中,每一天我都充满了期待。2015年10月18日,在星尚频道《X诊所》节目中,李海燕博士有条不紊地把治疗近视眼的演变史一一列举了出来。让我瞬间感到任何一种物种的起源和变化,任何一种事物的现状和发展都在默默地不停地为我们人类做着或多或少的贡献,也许我们还不曾觉察。比如我做这个V4C,也算是目前在眼科界抓住了时代的前沿。
2015年10月24、25这两天,对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两天,我按照和医院约好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在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如愿以偿地成功地做了近视眼手术。从原来双眼戴1000度的眼镜瞬间恢复到1.0,这不能不说是质的飞跃。第三天我顺利地办了出院手续,我的近视眼暂且告一段落,摘了眼镜,像马儿脱离了缰绳,肆意撒欢;还像凤凰涅槃获得了新生。家人劝我坐出租车回家,我却执意坐地铁,这样我可以看到更多的人,更多的风景。东看看,西瞧瞧原来看来平面的脸都变成了立体的了。两个字——神奇。比吃了蜂蜜还甜,比老公买了心爱的礼物还开心。有人说眼见为实,此刻的我却觉得这句话不对,因为太兴奋了。20年的框架束缚没有了,20年的烦恼也随之远去。感激的话不必多说,技术的高超也不言而喻。目前我最先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第二次光明。守护他们,爱护他们。
最后我也想对像我一样高度近视的人来说,一但近视了也不要自责和害怕,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技术,好医生,他们会兢兢业业的为你圆梦。做了,我不后悔,如果你和我一样,还等什么呢?明媚的阳光正等着你,背起你的行囊出发吧!
【李海燕医生小结】分享自己的故事,需要勇气。然而,分享,是美丽的,是让更多人了解近视手术,这是一种善举。每个高度近视的朋友的内心里面,总有一些不尽如意。高度近视,未必是用眼过度引起,大多数还是与自己的体质有关。也许是命运,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身体。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屈光手术,我觉得就是一种生活态度。选择,就意味着胜利。我们一起祝福高伟吧,也为她加油打气,希望她的阅读量能够达到理想的目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这是一次喜悦地分享!
欢迎各位近视手术后的朋友参加“美丽新视界”征文活动,常年举行,随时可投稿。投稿可发送到我的邮箱:eyedocto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