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痛悼念劳远琇教授!

(2013-03-26 19:34:30)
标签:

劳远琇

协和

眼科教授

健康

分类: 人生大看台

    

沉痛悼念劳远琇教授!



     惊闻劳远琇教授逝世的消息,心中无限伤痛!

 

     劳远琇教授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著名眼科专家,在眼科领域,尤其是视野学研究中,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北京协和医院读书的时间,有幸跟劳远琇教授学习,听到她的精彩的讲课,并且有时候能够跟她出门诊。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劳远琇教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却始终是那么深刻。我在协和的时候,劳教授已经80多岁了,但她的精神面貌却一定也不像80多岁的老人,尤其是讲课的时候,她对视野理论的介绍,以及颅脑结构的清晰记忆,让我们年轻的医生都自叹弗如。

 

    劳远琇一生为眼科事业鞠躬尽瘁。记得有一年,科室出版了一本《劳远琇文集》,我们每位医生都发了一本。厚厚的一大本书记录着劳教授一生为眼科学事业辛勤付出的汗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张照片,是劳教授和大概几十人在邮轮的合影,那是在抗美援朝的年代,劳教授和一大批热血青年,毅然从美国几经周转回到北京,立志报效祖国。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在以后的年代经历了文革,知识分子都遭受了极不公平的待遇。但劳教授和一大批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一腔热血为祖国建设的精神,至今让我们深深感动不已。

 

   劳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都是视野学的范畴。她早年的研究都是用最简单的视野计,耐心为患者检查,并且通过视野的改变,推断眼科疾病和颅内病变的位置。如今,随着各种影像学设备的发展,这样的研究方法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很多人对视野学的概念也不是那么强烈了,甚至也有很多眼科医生,并太熟悉劳远琇教授和她的专业。但是,越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记住老一辈专家教授们的钻研精神,时刻保留着勇于钻研的学术精神。

 

    如今,劳教授离我们远去了,但她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今天的眼科医生,让我们不辱前辈们的努力付出,倾尽心血,为中国的眼科学发展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希望我们今天工作着的眼科医生们,永远记得劳教授那种报效祖国的求学精神,记得劳教授精益求精的学术风格。因为不能去北京送劳教授最后一程,只能在博客里遥寄哀思,祝愿劳教授在天国安宁!

 

       为了更多人了解劳远琇教授,我把网上找到的劳教授的资料,复制如下:

     
     劳远琇教授191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中学教师家庭。1944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眼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兼助教。1949年获得美国大学妇女协会奖学金及中美文化基金会奖学金赴美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在国际著名教授F.Adler及H.G.Scheie等导师严格培训下,眼科基础理论及实用知识扎实广博。她热爱祖国,抗美援朝期间,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北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院第一位全职眼科医生。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历任眼科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中心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临床学术委员。并曾多年兼任国家科委发明评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眼科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北京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及《眼科研究》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国际视野学会会员、并为《华夏妇女名人词典》编入。1987年美国大学妇女协会会刊上报导了她的工作。
   
      在眼科临床工作的同时,并担任各级医师及进修生教学任务包括眼科基础课及视野学全课程。1959年受卫生部委派参加4人讲学团,并担任团秘书,到西北新疆青海等地手术示范临床咨询及专题讲课,效果良好。
她从医逾六十年,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多年来更专攻“神经视野学”。视野学与人体器官联系广泛,除多种眼科疾病外,与颅内疾患和周身中毒性疾病尤为密切。视野学对协助临床诊断及追踪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54年她在协和医院创建了全国唯一的“神经视野学”专业组,开展医、教、研工作,多年来招收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专业进修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视野专业人才,她编著并修订再版的《临床视野学》一书,27万余字。在1978年全国卫生医药科学大会上获奖,该书填补了我国这个领域的空白,深受读者欢迎,撰写有关“神经视野学”方面的论文60余篇,多为我国首次报导,并达国际先进水平。劳教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独到见解,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指导研究生,从血运供养探讨视交叉疾患发生视野缺损的机理,内容非常新颖,见解独特,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并获1987年卫生部科研成果进步奖。她参加医院“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该课题1991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3—1977年在国务院计划生育的科研工作中,她主持女用口服避孕药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1985年参加卫生部防疫司召开的“水体污染慢性甲基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审议会,她详述了汞中毒对大脑视皮质的特殊损伤及出现的特殊视野改变,得到重视和认可。
 
      她曾编著《眼科学讲义》一书(1971年),并参加编写多项参考书中的有关神经视野学篇章, 1951年参加胡正详主编的《病理学》中的《眼的病理》一章,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由于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在医学界特别是眼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81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奖(二项);1984年获北京市高教局颁发的“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三十年”奖状;1987年被协和医院评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1987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协和医科大学颁发的“为院校作贡献”奖状;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为高校教育及科技事业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奖状;1990年获医科院及协和医科大学颁发“在研究生教育事业上成绩显著”奖状;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医院颁发的“卓越贡献奖”;2009年获医院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