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过了元宵节,随着夜里霹雳啪吧的鞭炮声,中国人的过年也就正式结束了。3月1号,也是新的一个月,祝愿大家在工作中像过年一样开心快乐,但也要集中精力做工作了。
今天先与大家分享几个与医生患者有关的笑话。这几个笑话,看上去并不是特别好笑,但仔细想一下,总是和现在的医疗工作遇见的事情有些相通之处,所以,先看笑话,我再稍作几句点评。

1、骨科的奇迹
病人:「大夫,我的手动过手术后能弹钢琴吗?」
医生:「当然可以。」
病人:「那好,之前我是不能弹钢琴的...」
2、足科的反问
医生:「您已90高龄,身体功能逐渐退化,您右脚的毛病不可能恢复得像以前一样。」
老先生不服:「但是,我左脚好得很,它也90高龄啊!」
3、牙医的委屈
牙医诊室传来一阵惨叫声,小孩的妈妈急忙冲进去,责怪牙医:「你不是刚答应我,绝不会弄痛我儿子吗?」
牙医很委屈:「痛死我了!还没开始呢,他就咬我!」
【博主感言】第一则笑话,使我想到了患者的手术预期。每个人的疾病特征都不一样,而且之前的基础条件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手术后的预期应该与自己的基础条件相吻合。在眼科手术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基础条件不好的患者。比如有患者的近视度数是1900度,术前戴上1900的眼镜也只能看到0.1的视力,这样的情况,只能考虑眼内晶体植入手术,手术费用比较高,但手术后的矫正视力能够恢复到0.1或0.2就很不错了。这就是与手术前的条件有关。如果手术前不能弹钢琴,手术后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变成能够弹钢琴的。手术预期需要与每个人的基础条件相符合,对于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医生应该进行解释,必须在术前有了客观的合理的预期,才可以进行手术。
第二则笑话,讲到了左脚和右脚,我不禁联想起左眼和右眼。我们的确会在临床工作中遇见一些屈光手术后的患者,说“我的左眼和右眼的视力怎么不一样啊?”其实,人的双眼,从来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有些人手术前可能没有特意注意过双眼的差别,手术后经常检查眼睛,经常自己挡住一只眼睛测视力,发现双眼间的差别也是很常见的。人的左眼和右眼,有一只眼睛是主视眼,另一只眼睛是辅助眼,这样,双眼才能够建立立体视觉。所以,双眼有一点小的差别,一般是正常的。当然,如果差别很大,则可能是有一些问题了。和笑话里面的患者发现的一样,人的双眼虽然是同样年龄,但发病未必同步。比如,老年性白内障与年龄有关,但并不是双眼同步发病。
第三个笑话,倒是让我想起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其实,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关注,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预期。国家的医疗制度,也应该同时关注医生和患者的合法权益。过于偏重于一方,就会带来不平衡,因为,医患双方都是平等主体,也都是活生生的人。
好了,不多聊了,祝大家新的一个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感谢光临眼科博士李海燕的博客:眼睛与健康。欢迎浏览博主的更多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