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董是在高中的时候认识的,在说到我们的事情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我们当时所在的那个县城。其实只是说一下,谈不上介绍。因为它跟所有这个国家的小县城一样,肮脏,混乱,腐败并且落后着。灰头土脸的街道,灰头土脸的建筑还有灰头土脸的人们。他们已经在这方土地生活了若干个世纪,安静的干着不太忙的工作,拿着不太高的收入,打着不太贵的麻将,日复一日,没有惊喜,没有改变……
我们的父辈们总有着一个一致的想法:自己的孩子要是能考个好的大学,将来就能有个好的工作,直接的好处就是享受着好的福利,进而就可以取个好的老婆(亦或是嫁个好的老公),然后就能过上好的生活。而我们这些小的们就应该为此而努力,没有原因,天经地义!很不幸,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居然会有一所省重点高中,大学升学率很是不错。这就使得这一观点更加得以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我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来到这所重点中学的,刚去报道的那天我绝对是满目的神圣。只要是个老师我都会不自觉的把他抽象成饱读诗书的老学者,恨不得每个人都长个二十厘米长的白胡子。看见每个学生都感觉这人以后一定就是清华北大的高才生,当然,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我自己!
为了方便逃课,每每在班上安排座位时,我都会主动申请坐在最后一排且靠门的位置。也就是因为这个位置,才有了我对老董的特殊的第一印象!事情是这样的,在那个学校,每个寄宿生都会有自己的一张牌牌,上面写了你的班次和名字。学生凭此牌去打饭,很显然有不听话的学生在一餐饭中对这个牌牌进行了二次利用,并且被学校知道了。于是改革,学生在打饭时必须把牌牌交给打饭的师傅,待饭后的上课时间,由食堂派人依照班次再把牌牌还给大家,以便下一餐使用。当时我的桌子离教室门最近,食堂的那个师傅每次都会把这些牌牌随意撒到我的桌上,每个上面都会有名字,看上去活像一片公墓的墓碑!因为刚开学,我根本就不知道班上各位同学的名字,天性使然,我就在那一堆公墓里面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让我能够产生联想的芳名,于是我看到了“卢肖琴”三个字,顿觉惊艳!首先,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四大才艺中,琴是第一位的。并且,此女子敢直接把“琴”字放在自己的名字当中,可谓琴艺出众,才会有这般勇气,必定才女无疑!至于前面那个不解风情的“肖”字,我则固执的认为是某位刻墓碑的人把“小”或者“晓”给弄错了。顿时脑中浮想联翩,忙把这名字与班上几位容貌较为出众的女同学对号入座……
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大的让人难以接受。第一节语文课,老师要我们自我介绍。我苦等的“卢小琴”伴随着一个突兀的背影和一声粗矿的声音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