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弃录造假状元是对社会负责
(2009-07-04 01:17:33)
标签:
教育高考状元何川洋北大 |
分类: 天下杂谈 |
当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这位文科状元的前途问题。如果以上所提及的两所学校都不录取他的话,这位高考状元将很有可能面临无书可读的尴尬局面。无论是复读还是屈居其它学校,对他来说都将是不小的打击。但是在给予人道同情的同时,如何冷静看待作假问题才是当下之关键。何川洋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高考非公平性的冰山一角。北大对造假高考状元的弃录是对高考的负责,对公平原则的负责,同时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对于高考的各种造假作假手段,历年就一直存在,只是近几年来变得变本加厉。对此相关当事人与机构单位都心照不宣,而通常局外人也持事不关己的态度。枪手作弊、伪造身份、跨省考试、篡改民族成分等违规违法行为似乎成了公开的秘密、裸露的潜规则。只不过何川洋事件由于高考状元和知名大学的牵涉其中而使原本普遍的事实被无限放大,才导致了一场关于高考反思的大讨论。
在这件事上面,北大的决定是没有问题的。网络调查表明,多数人希望北大对这位高考状元网开一面,不能因为父母的错误而误了他的前程。可是不要忘了还有另外一个更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高考状元的前程固然重要,但其他孩子的前程也是前程,他们也需要一个通过公平的手段获得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如果像这样行为我们都可以放任,还有什么我们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势必又要引发新一轮的公愤,滋养更多一部分人对于高考现状的对立情绪。而更为实际的是,作为决定人生的最重要的一次大考,其公平性受到严重质疑的高考又如何给社会一个交代,如何立住脚跟?
我一直不认为参与高考作假是人品的问题,何川洋不是人品问题,他的父母也不是人品问题,甚至更多的曾经参与作假或者帮助他人作假的人,他们同样没有人品问题。人的品质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可是难以避免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可能做出与其品质不相符的事迹。在弄虚作假现象普遍存在,众人都为沽名钓誉而活着的社会里,如果突然给你一个机会,又有几个能控制自己?
给作假者一些宽容而不是纵容,出来混,该还的还是要还。何川洋付出了从头再来的代价,北大还高考一片纯净的天空。然而,事情过后,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思,权威的高考,如何把好第一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