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的传家宝【二】

(2010-04-24 19:43:27)
标签:

育儿

分类: 良心良语

在苦难中磨砺---我给儿女的传家宝

我的儿子女儿都是在农村长大的。“三躺六坐八爬”,两个孩子长到八个月时便开始练习爬行。女儿开始爬行时,正值八月,暑期刚过,衣着单薄,膝盖常常磨得通红。我跟妻不太在意,母亲却心疼得不得了;儿子爬行时,正值春天,衣着较厚,儿子在地上爬行如同鱼儿在海里徜徉。那时,母亲年事已高,只要能抬头看到在地上爬行的孙子,老人家也不太顾及地上的卫生。儿子充满好奇心,地上的羊粪,他误以为是花生米,经常往嘴里塞。妻子发现后很不高兴。

我觉得爬行是重要的成长阶段。人的一生真正能面对大地的时间,恐怕也只有这三四个月。长大后,恨不能越飞越高,但终究要回到大地上来。我们的祖先爬行了数万年,才能站起来。孩子们爬行不到四个月便可直立行走,这痛苦的经历缩短了太多!“不干不净不长病”,这是农村的俗语。对待成长中的孩子,父母在适当的时候完全可以放手,摔个跟头流点血算不了什么。

我的两个孩子小时并未攫取多少营养。女儿一周岁时,我的月工资不到三百,奶粉也供不应求;儿子一周岁时,经济条件虽然有所改观,可惜儿子肠子粗。别人的孩子喝奶粉时,我儿子已经津津有味的开了“家常便饭”的荤。现在,“小巨人”越来越多,但我的两个孩子都是“瘦肉型”的。他们埋怨我心太狠,小时未给他们补充足够的营养。因此,两个孩子经常对我采取报复,单位下发的福利常常被他们洗劫一空。 仲秋节发了七斤月饼,我藏在贮藏室。走亲时想去取,却只剩下一个空空的包装盒:女儿吃了四斤、儿子吃了三斤;每年春节,亲友至少送来五六箱牛奶、饮料,儿子女儿以二天一箱的速度,不废吹灰之力便消灭掉。每当我想惩罚他们时,大娘便在一旁开解:“这两个孩子自小跟着你吃尽了苦头,现在宽松了,应该补养一下…….”。

我们所受的苦,又由谁来“补养”呢?

一九八零年以前,我根本没有吃到细粮。能以地瓜、野菜、粗粮填饱肚子已经相当不错了!上小学时,我感冒上火,父亲花了五分钱买了一支冰棍,偷偷的塞给我,并让我发誓不让二哥知道;一九八七年,我在沙厂打工赚取学费,每装一吨沙便可赚五毛钱。一天能赚到四元钱已经相当不错了。那阵子,我在窑场出过苦力,跟着建筑队打拼过。直到今天,我身体的硬伤,都是那段日子的后遗症-----这些苦楚,又该如何“补养”呢?

尽管生活清苦,但我对孩子的爱并未贬值。女儿喜欢吃豆角仁,我便先把豆角皮吃掉,将豆角仁一个一个放到她嘴里;女儿喜欢吃鱼,我便把鱼刺剔除干净,将鱼肉一块一块塞进她的嘴里。儿子喜欢吃“烧烤”,我便买来各种鸡翅、鸡肘,为他加工。我的溺爱,助长了孩子的恶习。直到今天,女儿吃鱼总是吃中间,把带刺的扔到一边;儿子吃排骨时,光挑瘦的。那些难啃的骨头,儿子咬一下便扔到一边。

每当看到他们如此“浪费”,我便勃然大怒,铁青着脸训他们。女儿性子倔,常常被我训得落泪。我经常用我的痛苦的经历给孩子们补课,渐渐的,他们也产生了厌倦、抵触情绪。某次我带领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听说女儿学习成绩优秀,不停的夸她。面对着满桌的美味,两个孩子失去了风度。儿子啃起骨头来像狼吃羊,女儿吃起鱼来也像吹口琴。我举着筷子不知道往哪个碗里放。当着朋友的面,我把儿子女儿吃剩下的鱼和骨头又吃了一遍。朋友异样的看着我,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我开始教训他们。儿子女儿也结成统一阵线跟我抵抗。女儿说:“你不要拿你父亲跟你比,也不要拿你跟我们比!”。

女儿上六年级时,我曾经为此惩罚过她一次。我冻结了对他们的经济援助。女儿便伙同儿子搞“勤工俭学”:四处收集破烂,捞了一笔“大钱”后跟儿子去拉面馆狠撮了一顿;我发誓不再为他们炒菜做饭,中午故意不回家。十一岁的女儿便亲自下厨房,炒了一盘土豆丝:直径不少于0.5厘米,美其名曰“土豆棒”。“土豆棒”炒得很过火,很适合老年人吃。儿子向我连声夸耀女儿的手艺,我哭笑不得------这段经历,应该令孩子们终生难忘。“男儿十一,自挣自吃”,这是农村流行的俗语。我常常以此质问孩子们:“假如我和你妈远走高飞,你们自食其力,最多能活多少天?”。

孩子们不热爱劳动,是我最大的担忧。现在农村土地急剧减少,能供孩子们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常常告诫孩子们:“你们是老农的后代不是‘富二代’,必须植根于土地。别人家的孩子能干的,你们也会干;别人不会干的,你们要好好学!”。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真想带领两个孩子去庄稼地里插秧、收割,去沙场里挥铁锨、去窑场里出苦力!近日我准备回趟老家,为两个孩子联系好“劳动实践基地”。家中还有许多亲友在务农,我的两个孩子也有足够的力气从事田间劳作。当然,届时我也会以身作则。

在学习上,我一直采取压迫式的“家教”。我父亲很少教育我,所以我也很少教育孩子。我十二岁时父亲离开了我。现在两个孩子都已经过了十二岁,我教不教无所谓。一九九五年,我迫于生计,晚上加班写春联,白天让妻子去集市上卖。当时二周岁的女儿踩着凳子观摩。我给她的任务便是将写好的春联拿走。二零零八年,女儿参加了山东省书画等级考试,获得了硬笔“高级五级”证书(最高级为“六级”)。据女儿自己回忆,她对书法的兴趣,源于那时对“春联”的观摩。女儿遇到数学难题,我很少指导她。让她自己闷在屋里思考。我的理由就是:“我父亲没教过我数学,所以我也不教你!”------不是我狠心,因为我也有相似的经历。我读高三时,喜欢钻牛角。遇到难题,老师在我身旁转来转去,我就是不向他请教。老师最终忍不住了,说:“我教教你吧?”。我马上拒绝。经过三四天后,终于找到了思路,禁不住手舞足蹈!那种幸福感,是别人无法领略的------我以此种方式,磨炼女儿的韧劲,希望她能做到“愈挫愈强”、“知难而进”。儿子在学习上缺乏这种韧劲,缺乏必要的自尊,所以我很不喜欢他。

我也曾想把祖上的“书香、墨香”两大传家宝传给孩子们,女儿在歪打正着中走上了“正轨”,儿子则背道而驰。我不以女儿为荣、不以儿子为耻。因为,我发现当今的孩子普遍缺乏苦难的经历。抗击打能力太差。好逸恶劳、相互攀比。人生如自劣至优串成的葡萄,有人喜欢从最好的那一颗吃起,那么他接下来吃到的每一颗,都是最不好的;有人喜欢从最不好的那一颗吃起,那么他接下来吃到的每一颗,都是最好的。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名牌大学生、文学家、书法家,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做一个正常的人,能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苦难中不断磨砺自己。

---------这,就是我给孩子的“传家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