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11-02-20 09:30:00)
标签: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分类: 人生智慧

                          
      创新,顾名思义,即创造新的东西,含有始创、首创之意。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前人没有创过的,这就是创新。《论语.宪问》:“裨谌草创之”;《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精辟论述,深蕴着中华民族先贤勇于创新、重视创新的思想。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创新中,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我们正处在风云变幻和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深蕴创新精神、亟须创新实践的时代。无论国际格局的新变化,还是社会实践的新发展,都迫切要求我们更加具有创新品格,更加弘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释义】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释义】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变化和创新是永恒的大道理。从原始的生命进化为人类,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而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都是在变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古人说“日新”是天地人伦的“盛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释义】到了尽头就会发生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了就能长久。这一简单的话语说出了一个真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个人都是这样。在事物发展到衰落阶段时,就要寻求变化以谋出路。如果一味坚持原来的旧规矩而不思变化,只能僵化致死;反之,如果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策略,革故鼎新,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释义】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据说这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刻在浴具上的铭文,旨在激励自己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所作为。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释义】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北宋的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他强调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的守旧心理。这句话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德贵日新。
          ——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释义】最可贵的品德是每天都要更新。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他这里所说的“德”,内涵广泛,既有道德、品行之意,又有志向之意,还可以包括德育的内容。

        
      惟进取也故日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释义】只有不断地进取,所以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惟进取也故日新”,是梁启超这位近代改良主义者对少年人的期望,也是对当时少年中国的期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释义】青色染料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是荀子在《劝学》一文中所作的精当比喻,和下文“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样,旨在强调学习的功效。学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一代人都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从蛮荒步入文明。因此,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不断超越和不断求新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释义】君子在学习上必定会日日更新,日日更新的人才会每天都有进步。不能日日更新的人就会日日退步,从来没有不进也不退的人。这段话表达了学习中“进”与“退”的辩证关系。古人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学过的东西,除了极少的一部分,大多会被遗忘。只有靠不时地温习,才能牢记于心。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释义】做学问必须常常觉悟到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有所超越,日有所改,月有所变,就是有所长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鹊楼》
      【释义】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这两句诗表面上抒发登高望远的心情,深层意义是推崇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也在不断地进步,每一个人要想追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新自己,就像要想眺望遥远的地方必须站在更高的楼层上一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沉船旁边,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树面前,成千上万的树木生机盎然。这两句诗的含义指随着旧制度、旧传统的消亡,社会更生机勃勃地前进,新生事物如千帆竞发、万木争荣,它们不因沉舟和病树而停止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