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参加了新浪博客大赛,感谢大家能投上一票,
请点击:http://publish.sina.com.cn/poll.php?p_id=41&t_id=2835,投票,谢谢各位博友支持
实行黄金周,这已是第七个年头了,在这七年中,本意是让人放松享受的黄金周,却让很多人感到特别的劳累.
在这七年的五一,我虽然很少去热门的旅游景点,但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痛苦的回忆.记得是2001年的五一,约几个朋友去西安玩,但一到火车站,就懵了.郑州火车站广场上人头攒动,我们上火车是被人流挤上去的,在火车车厢内,座位是肯定没有的,如果有一个宽松的能站的位置,就已经非常的幸福了.在路上,我的一条腿站的有些麻木,提起腿来想换一换姿势,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的那条腿的位置就被别人占用,再也无法放下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从郑州占到了西安.
有了这次痛苦的经历后,我就很少在五一期间去旅游,一般选择呆在家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人的流量绝不会少于往年.据公路部门传出的消息说,继5月1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纪录后,5月2日、3日,全国铁路部门又分别发送旅客462.2万人和452.4万人,连续3天突破450万人,3天共发送旅客1383万人,再创五一黄金周新纪录。
当然黄金周的旅游热潮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旅游时,已经不再是一种享受,在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都塞满了人,说是去旅游不如说是去看别人的后脑勺.住宿、交通等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今年五一在桂林由于游客太多,就出现了无法住宿的情况,一些没有预定房间又没有及时找到住房的游客,只能在按摩房、网吧过夜,少数游客还在桂林市中心广场等处露宿街头。
其实在这几年的媒体上一直有景点人满为患的报道,在一些论坛中讲述五一旅游受到折磨的帖子也不计其数,那么为什么人们还一窝蜂地向旅游景点涌。
如果把责任一股脑地把造成这一局面的责任都推卸到游客们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平时我也和多人交谈过黄金周期间究竟应该如何度过,进行过交流。但许多人都说,黄金周如果不出去旅游,那么去干什么,呆在家里也是非常无聊的一件事情,再说如果想平常出去旅游,没有人能给你这个时间。
听起来这些话很有道理,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把五一黄金周变成“五一劳累周”的呢?
我认为首先应该说说政府的责任,也许政府在推出黄金周时,就把拉动旅游经济,刺激消费当成了一个主要目的,这样政府就人为地为黄金周贴上了黄金周就是“旅游周”和“购物周”的标签,在政府的引导下,使人们产生了不去旅游,不去购物,自己的这个黄金周就失了意义。
除政府人为地推动旅游过热外,造成黄金周成了“受累周”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中国的旅游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观光游当然能让游客获得一些知识,愉悦人的身心,但旅游的更高境界应该是追求休闲。解决人们不再黄金周受累的途径不仅仅是实行带薪休假这一条路,鼓励休闲游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能进行休闲的场所要比观光的地方要多的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休闲的方式也要比单纯观光要丰富的多,到一个地方去休闲和到一个地方去观光相比,游客停留的时间会更长,对当地的经济拉动作用也会更大,于是旅游部门也应该转变观念,尽快地从门票经济中走出来,而去推动休闲经济,这样一个观念在去年我曾向郑州附近的环翠峪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我对他们说,就环翠峪这个旅游区,没有什么著名的景点,但有山有水,离郑州市区较近,比较适合休闲游,但高达38元的门票却会阻挡一批游客的到来,如果把门票能降到10元左右,同时努力发展农家乐项目,环翠峪所得到的经济收入肯定不会少于主要靠门票收入的模式。
转变一些人的旅游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政府应该尽量地缩短这种过程。在黄金周期间,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指数的同时,还应该把人们在黄金周的幸福指数和舒适指数考虑进来。
说了这么多,也许还有人对于休闲的理解过于狭窄,其实休闲不仅仅和旅游结合起来才能休闲,人们休闲的方式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政府的责任就是为人们进行休闲多提供一些场所和条件,最近两年一些地方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有人把休闲大致归纳为六种,第一种就是渐趋普遍化的城郊类休闲
,最近一两年内,郊区“农家乐”呈爆炸式增长,主要对应周末需求。专家估计全国至少有10万家城郊“农家乐”。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且拉动城郊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通过举办“农家乐”致富。
第二种就是新兴的滨海度假、山地度假、温泉度假等度假类休闲,对应的是长假期和中高端市场,度假类休闲目前还不够成熟,现在虽然全国很多地方修了很多度假村,但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度假概念,还是城郊类的周末休闲。
此外还有运动类休闲,业内人士认为,应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对于郑州来说,可以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多举办一些社区体育活动,多开放一些体育场馆。
文化类休闲虽没有形成轰轰烈烈的高潮,但它的形式很丰富,比起其他休闲也更加的多样化。这几年,博物馆越来越热,很多地方不仅在大力建设公共博物馆,很多私人博物馆也开始不断涌现,北京博物馆总量就已经超过了100个。再如观看电影电视、去图书馆、收藏市场……这些都是文化类休闲。
发展多样化的休闲的目的也应该非常的明确,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提升人们在五一黄金周的幸福指数。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长假能否使各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是衡量其休闲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各群体不同需求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建设,可以逐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学习、旅游的需要,降低集中出游等传统形式对旅游、交通等行业造成的负担,也有利于各行业乃至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请点击:http://publish.sina.com.cn/poll.php?p_id=41&t_id=2835,投票,谢谢各位博友支持
实行黄金周,这已是第七个年头了,在这七年中,本意是让人放松享受的黄金周,却让很多人感到特别的劳累.
在这七年的五一,我虽然很少去热门的旅游景点,但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痛苦的回忆.记得是2001年的五一,约几个朋友去西安玩,但一到火车站,就懵了.郑州火车站广场上人头攒动,我们上火车是被人流挤上去的,在火车车厢内,座位是肯定没有的,如果有一个宽松的能站的位置,就已经非常的幸福了.在路上,我的一条腿站的有些麻木,提起腿来想换一换姿势,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的那条腿的位置就被别人占用,再也无法放下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从郑州占到了西安.
有了这次痛苦的经历后,我就很少在五一期间去旅游,一般选择呆在家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人的流量绝不会少于往年.据公路部门传出的消息说,继5月1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纪录后,5月2日、3日,全国铁路部门又分别发送旅客462.2万人和452.4万人,连续3天突破450万人,3天共发送旅客1383万人,再创五一黄金周新纪录。
当然黄金周的旅游热潮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旅游时,已经不再是一种享受,在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都塞满了人,说是去旅游不如说是去看别人的后脑勺.住宿、交通等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今年五一在桂林由于游客太多,就出现了无法住宿的情况,一些没有预定房间又没有及时找到住房的游客,只能在按摩房、网吧过夜,少数游客还在桂林市中心广场等处露宿街头。
其实在这几年的媒体上一直有景点人满为患的报道,在一些论坛中讲述五一旅游受到折磨的帖子也不计其数,那么为什么人们还一窝蜂地向旅游景点涌。
如果把责任一股脑地把造成这一局面的责任都推卸到游客们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平时我也和多人交谈过黄金周期间究竟应该如何度过,进行过交流。但许多人都说,黄金周如果不出去旅游,那么去干什么,呆在家里也是非常无聊的一件事情,再说如果想平常出去旅游,没有人能给你这个时间。
听起来这些话很有道理,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把五一黄金周变成“五一劳累周”的呢?
我认为首先应该说说政府的责任,也许政府在推出黄金周时,就把拉动旅游经济,刺激消费当成了一个主要目的,这样政府就人为地为黄金周贴上了黄金周就是“旅游周”和“购物周”的标签,在政府的引导下,使人们产生了不去旅游,不去购物,自己的这个黄金周就失了意义。
除政府人为地推动旅游过热外,造成黄金周成了“受累周”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中国的旅游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观光游当然能让游客获得一些知识,愉悦人的身心,但旅游的更高境界应该是追求休闲。解决人们不再黄金周受累的途径不仅仅是实行带薪休假这一条路,鼓励休闲游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能进行休闲的场所要比观光的地方要多的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休闲的方式也要比单纯观光要丰富的多,到一个地方去休闲和到一个地方去观光相比,游客停留的时间会更长,对当地的经济拉动作用也会更大,于是旅游部门也应该转变观念,尽快地从门票经济中走出来,而去推动休闲经济,这样一个观念在去年我曾向郑州附近的环翠峪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我对他们说,就环翠峪这个旅游区,没有什么著名的景点,但有山有水,离郑州市区较近,比较适合休闲游,但高达38元的门票却会阻挡一批游客的到来,如果把门票能降到10元左右,同时努力发展农家乐项目,环翠峪所得到的经济收入肯定不会少于主要靠门票收入的模式。
转变一些人的旅游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政府应该尽量地缩短这种过程。在黄金周期间,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指数的同时,还应该把人们在黄金周的幸福指数和舒适指数考虑进来。
说了这么多,也许还有人对于休闲的理解过于狭窄,其实休闲不仅仅和旅游结合起来才能休闲,人们休闲的方式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政府的责任就是为人们进行休闲多提供一些场所和条件,最近两年一些地方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有人把休闲大致归纳为六种,第一种就是渐趋普遍化的城郊类休闲
,最近一两年内,郊区“农家乐”呈爆炸式增长,主要对应周末需求。专家估计全国至少有10万家城郊“农家乐”。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且拉动城郊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通过举办“农家乐”致富。
第二种就是新兴的滨海度假、山地度假、温泉度假等度假类休闲,对应的是长假期和中高端市场,度假类休闲目前还不够成熟,现在虽然全国很多地方修了很多度假村,但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度假概念,还是城郊类的周末休闲。
此外还有运动类休闲,业内人士认为,应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对于郑州来说,可以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多举办一些社区体育活动,多开放一些体育场馆。
文化类休闲虽没有形成轰轰烈烈的高潮,但它的形式很丰富,比起其他休闲也更加的多样化。这几年,博物馆越来越热,很多地方不仅在大力建设公共博物馆,很多私人博物馆也开始不断涌现,北京博物馆总量就已经超过了100个。再如观看电影电视、去图书馆、收藏市场……这些都是文化类休闲。
发展多样化的休闲的目的也应该非常的明确,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提升人们在五一黄金周的幸福指数。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长假能否使各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是衡量其休闲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各群体不同需求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建设,可以逐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学习、旅游的需要,降低集中出游等传统形式对旅游、交通等行业造成的负担,也有利于各行业乃至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前一篇:别把山羊不当劳力
后一篇:项城农民造飞机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