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宋同学:教育不公下的牺牲品

(2006-04-05 22:46:51)
分类: 想说就说
上周在北京时,看到北京晨报上的一篇文章,心里格登了一下,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因为涉嫌高考移民,面临着被清退的危险.
看到这则新闻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看就要上一年了,怎能说清退就清退呢.再说清退的理由也非常的牵强,这位宋同学的出生地在青海,虽然小时侯他的户口曾一度迁到了河南的濮阳,但在10年前又迁回了青海.10年前办户口时也属于合法途径,户口迁出手续在河南有关部门还能查到,而青海方面就只因找不到户口迁入手续,就把一个青年才俊的前途给毁了.
如果说宋同学不是一个合格学生也就罢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可惜的,但宋同学单单就那么的优秀,在去年的高考中,不但考了青海省的第三名,在清华电子工程系某班,他不但学习好,在同学中的人缘也好,还是本班的副班长,这样的学生清华大学有什么资格去开除.
说到移民问题,其实根源还是高考不公造成的,河南凭什么就要比一些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高百余分.在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公民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而高考分数的巨大差异是不是在违反宪法.高考制度本来就不公平,只因为有了这种不公平才有了高考移民,国家为什么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高考移民问题,而是去牺牲一位考生的前途.
再说一些省份为了阻止外省考生进入本省参加高考,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这和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强是相违背的,目前许多省的户口都放开了,在短时间内在省与省之间换上几个工作,也属于正常.一些学生户口无论是随父母还是随祖父母等等,都应该是不违反政策的,但在不违反户口政策的情况下,你不一定不违反高考政策,说不定教育部门的一句话,就会把一些无辜考生定性为高考移民.如果是这样,一些人员在流动的时候,还要承担孩子成为高考移民的风险,如果是这样,社会还不如回到古代那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
看了新闻之后,我的心里就想了许多这样的问题,就决定趁在北京的时间,去清华大学采访这位宋同学,从长椿街出发,坐地铁不到40分钟就到了清华大学,但当我找到清华大学后,才得知宋同学已经不再学校读书了,虽然他的行李还在宿舍.对于记者的来访,他们的同班同学虽然在先前曾写了一封联名信,但此事,却什么都不愿意说.送同学的父母在上周也都到了北京,但对于媒体的采访,采取的也是躲避态度.
对于宋同学、家长和同学的这种态度,我很能理解。在宋同学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他们不敢有任何得罪对方的言行,他们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会采取这种谨慎的态度。对于这个结果,我也曾问过我自己,结果是如果是我本人,同样也会躲避媒体的采访,不去给有关部门难堪,不去刺激有关部门的神经。
   这几天,因为各方对这一事件,都在保持着沉默,事态的进展我们无法得知,但我祝愿宋同学能继续在清华大学读下去。我也求求有关部门,能为一名学生的前途去想想,即使他真的是一名高考移民,也不应该这样做,而是把高考移民堵在高考之前。此时如果要追究责任,也应该去追究高考报名把关人员的责任,而不应该去惩罚一个孩子。
   如果宋同学在这个事件中能有一个好结果,我不做稿子也罢。做为一名记者,就不能为写稿而写稿,如果媒体不再报道此事,能保住宋同学的学籍,我想我们媒体人都会感到欣慰。相反,如果是因为报道刺激了某些部门的神经,坚决清理掉宋同学,这一生,恐怕我们就会受到心灵的拷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