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定天威申请破产重整 央企不败金身告破

(2015-10-11 15:40:27)

 

保定天威申请破产重整 央企不败金身告破

 

 

保定天威发布公告称,集团及旗下三家子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拟申请破产重整。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这意味着央企不败金身告破。今年4月,保定天威未能支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成为首只国企债券违约

 

该公司公告称,自2011年起,受全球经济放缓、整个新能源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天威集团及部分下属新能源企业逐渐陷入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且日趋严重。目前,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本部)、保定天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和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资金已枯竭,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停产已超过两年,资金已枯竭,对到期的债务已无偿还能力。

 

公告表示,根据《破产法》相关规定,天威集团及上述三家子公司已具备破产重整的条件,经上级批准,拟申请破产重整。我公司将积极配合主承销商召开持有人会议,商讨破产重整后续相关事项。

 

保定天威集团发行过两笔债券,分别是发行额10亿元,期限5年的“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债券简称“11天威MTN1”、债券代码“1182040”、2011年2月23日发行);发行额15亿元,期限5年的“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债券简称“11天威MTN2”、债券代码“1182127”、2011年4月20日发行)。

 

今年4月,保定天威曾发布公告确认,因发生巨额亏损,公司未能按期支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这使得保定天威的这笔债券成为首只违约的国企债券。

 

所谓破产重整,是指针对可能或已经存在破产原因但仍具备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经由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券调整,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的法律制度。

 

破产重整的目的是恢复其营业能力,因此不是清算。若重整失败,企业将受到清算。根据法律经验,破产重整周期一般在为6个月

 

 

母公司不兜底 刻意重组弃天威

 

4月21日下午5点06分,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威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发生巨额亏损,无法按期兑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11天威MTN2,债券代码:1182127)本年利息,成为首只违约的国企债券。

 

4月21日早晨,天威集团发布利息偿付不确定性公告,公告表示,截止本公告发布之时,尚未筹措到付息资金,付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某券商人士告诉财新记者,“11天威MTN2违约,对市场的冲击要比11超日债、ST湘鄂债影响大。后两者是民企违约,11天威MTN2牵涉央企,它背后有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称“兵装集团”)。而且,超日债最后甩掉了债务,但是从天威债目前情况看,后期还要面临集中债务兑付问题,所需资金数额更大。”

 

4月21日,中票品种多数下跌,包括11神华MTN1、14蒙高新MTN001等10只下跌超过100个BP,隔夜SHIBOR之下下跌8.50个BP,七天期SHIBOR下跌11.20个BP。11天威MTN2从4月17日起开始停牌,停牌前报90.76元,跌幅0.98%,成交5000万。

 

利息违约8550万

 

11天威MTN2债券4月21应付利息共计8550万元。早在此前的4月14日晚间,天威集团已发布公告提示利息偿付不确定性风险,公告表示,2014年天威集团合并报表累计利润总额-101.4亿。

 

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天威集团新能源行业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产品价格走低等情况仍未明显好转,收入成本倒挂现象严重,天威集团年度经营性亏损均来自新能源产业。二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天威集团对合并财报范围内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3.4亿元,同比增加减值30.2亿元。

 

2014年初,超日债因无法偿还8980万元到期应付利息,成为中国首单违约债券。2014年7月,金泰私募债3300万本息违约;2015年,ST湘鄂债因无法按时、足额筹集资金偿付应付利息及回售款项,已构成实质违约。债市违约,自李克强总理表态“中国允许个案金融风险”后,已经慢慢变得常态化。如果天威集团债券违约,债市违约,将覆盖几乎所有金融产品

 

2011年以来,天威集团信用风险在逐年增加。评级机构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已多次调降天威集团的主体信用等级和“11天威MTN1”和“11天威MTN2”的债项等级:发行时联合资信评级为AA+,12年8月展望调至负面,13年4月下调至AA/稳定,7月展望再次调至负面,14年7月下调至A/负面,12月下调至BBB/负面,15年3月下调至BB/负面,15年4月由下调至B/负面。

 

联合资信关注到,天威集团亏损规模持续扩大,资不抵债状态进一步加剧,债务偿付压力巨大,公司多笔债务逾期并涉及诉讼,相关债务的偿付已极度依赖外部支持,“11天威MTN1”和“11天威MTN2”本息偿付的不确定性加大。

 

2015年4月17日,联合资信再次发布公告,决定将天威集团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B,评级展望负面,并将“11天威MTN1”和“11天威MTN2”的债项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B。

 

兵装集团不兜底

 

天威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保定变压器厂,1995年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包括输变电设备及光伏、风电设备生产,主要业务板块包括输变电产业、新能源产业。

 

4月14日天威集团发布公告后,财新记者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行”)负责天威集团债券承销人士处获悉,天威集团为按时偿付利息,已成立应急小组积极筹措资金,并向其母公司兵装集团请求援助。

 

兵装集团,为国资委旗下全资大型央企,主要从事军工生产、光电仪器、化工产品、车辆制造、兵器工程及技术研究服务等,旗下拥有全资和控股二级子公司56家,其中上市公司超过10家。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兵装集团2012年合并财报显示,2012年底资产总额2787.28亿元,当年实现营收3026.40亿元。

 

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将天威集团无偿划拨至兵装集团,兵装集团100%控股天威集团。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以兵装集团如此强大的背景,偿付几千万元利息援助天威集团并非难事,但兵装集团并未对其债务进行“兜底”,很可能已经放弃天威集团。

 

“如果兵装集团愿意救,也不会等到天威集团发布利息偿付不确定性公告。天威集团窟窿太大了,亏损一百多亿,兵装集团要救的话,需要付出非常高的成本。兵装集团不想再要这块,干脆违约算了。”上述人士表示。

 

财新记者了解到,兵装集团此前曾因为债务问题,“撕破脸皮”将天威集团诉上法庭。

 

2014年1月28日,天威集团与兵装集团旗下财务公司4笔贷款合计3.7亿元贷款逾期违约,兵装财务公司于2014年1月30日将天威集团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

 

2014年2月12日,兵装集团宣布18笔共计11.5亿元的委托贷款全部提前到期,并要求天威集团立即偿付11.5亿元委托贷款全部本息余额,随即将天威集团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

 

上述两起诉讼使得天威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保变电气”)股票共计 3.5亿股被冻结,天威集团通过减持上市公司保变电气股票筹集资金偿债的希望就此破灭

 

刻意的重组

 

为了保住保变电气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兵装集团在2013年10月份,对保变电气与天威集团进行了资产重组,将光伏、风电等过剩新能源产业全部剥离出上市公司,置换到天威集团

 

2013年10月,在兵装集团的主导下,天威保变与天威集团进行了资产置换,以天威保变持有公司持有的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保定天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100%股权、天威新能源(长春)有限公司100%股权、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公司100%股权,与天威集团持有的保定天威电气设备结构有限公司100%股权、保定天威变压器工程技术咨询维修有限公司100%股权、保定保菱变压器有限公司66%股权、保定多田冷却设备有限公司49%股权、保定惠斯普高压电气有限公司39%股权、三菱电机天威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10%股权以及部分商标、专利、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进行置换。

 

据财新记者了解,置换入天威集团的新能源资产2012年以来已连续亏损。

 

2014年12月,天威保变再次剥离不良资产,将天威英利7%的股权以3.89亿元出售给天威集团。财新记者了解到,2012年度、2013年度及2014年1-9月,天威英利分别实现净利润-6.5亿元、-4.4亿元、-2.0亿元;天威英利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8亿元、-1.3亿元、-0.2亿元。

 

2013末开始,天威保变合并范围内已无新能源类子公司,变成比较干净的输变电设备生产商,2014年以来顺利扭亏,股票已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债券也已恢复上市。而相应的,天威集团则因新能源业务盈利恶化及计提减值而亏损幅度加大,直至资不抵债

 

2014年,兵装集团又增持保变电气股份至33%的份额,超越天威集团股权比例成为大股东,天威集团就此丧失了对保变电气的控股权

 

有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兵装集团前任领导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性很高,但是新上任领导想甩掉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因此导致兵装集团对天威集团的救助并不积极。

 

据财新此前报道,唐登杰在2013年1月31日接替徐斌任兵装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并继续兼任总经理,从而全面接掌兵装集团。(见财新网“唐登杰全面接掌兵装集团”)

 

财新记者了解到,国家审计署2014年对兵装集团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其所属天威集团新能源等投资存在决策不规范、效益不佳甚至严重亏损等问题。

 

2008年至2012年,天威集团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20个未经董事会会议审议等法定程序,涉及投资152.75亿元。

 

2010年至2012年,天威集团未经发展改革委批准擅自上调投资计划,实施的境外新能源投资项目因设计缺陷等原因被迫停工、破产清算。

 

至2012年底,天威集团有3个投资项目超计划投资2.85亿元,未按规定报经主管部门审批;11个项目未经兵装集团审批即开工建设,设计投资额24.85亿元

 

天威集团盲目的新能源投资造成负债规模和经营风险快速增长。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天威集团资不抵债的困局,不能简单地以新能源行业低迷来解释,更多的原因是天威集团轻率投资造成。

 

 

天威集团中票利息偿付遇波折,债券违约能否蔓延至国企?

 

4月14日晚间,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2015年付息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

 

公告称,由于2014年度发生巨额亏损,因此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2015年4月21日利息偿付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目前正在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偿债资金。

 

从天威集团之前发布的公告来看,2015年4月13日,天威集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在农业银行的存款被农业银行保定分行自行扣划,用于抵消天威集团在农行的部分债务。此举可能打乱了天威集团的资金使用计划,造成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导致此次利息偿付出现不确定性

 

考虑到,2015年2月份第一期中票的付息工作是顺利完成的,天威集团应该不太愿意对中票付息违约,因此预计近期天威集团仍会努力寻找资金。

 

2014年天威集团合并报表累计利润总额-101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新能源行业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产品价格走低等情况仍未明显好转,收入成本倒挂现象严重,公司下属新能源企业采取减产、限产等各种控亏措施,加强风险控制,部份新能源公司处于停产状态。公司年度经营性亏损均来自于新能源产业。二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天威集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83亿元。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天威集团总资产约129亿元,总负债约20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约-58亿元,天威集团已资不抵债。

 

另外,2014年以来,除债券债权人外,银行、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债权人早已对天威集团进行债务追偿,主要事件包括:

 

2014年1月28日,天威集团与兵装财务公司4笔贷款合计3.7亿贷款逾期违约,2014年1月30日,兵装财务公司向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要求法院对天威集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法院冻结了天威集团持有的天威保变股票2014年2月12日,兵器集团宣布18笔共计11.5亿元的委托贷款全部提前到期,并要求天威集团立即偿付上述11.5亿元委托贷款全部本息余额2014年4月14日,法院判决天威集团偿还与兵装财务公司签订的4笔借款本金合计人民币3.7亿元,并承担相应的利息罚息、利息逾期复利,兵装财务公司有权以天威集团持有的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7000万股股权、名下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江城路318号15处房产和持有的7家子公司股权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前述资产所得价款在本判决确定的债权限额内优先受偿。2014年5月29日,法院判决天威集团偿还与兵装财务公司签订的18 笔《委托贷款借款合同》项下借款本金合计人民币11.5 亿元,并承担相应的利息、利息罚息和手续费,兵装财务公司有权以天威集团质押的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8200 万股股权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股权所得价款在本判决确定的债权范围内优先受偿

 

2014年1月24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向法院申请依法对天威集团2亿元的银行存款或等值的其它财产采取诉前保全措施。2014年3月31日,法院冻结、查封天威集团下列资产:三菱电机天威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10%股权、保定多田冷却设备有限公司49%股权、保定市土地使用权、保定市两座厂房、天威集团名下房产、天威薄膜名下保定市土地使用权。2014年7月18日,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向保定市新市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撤销天威集团向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转让天威保变股票的行为和向天威保变转让保定天威线材制造有限公司股份的行为。2014年8月13日,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向法院申请依法对天威集团2亿元的银行存款或等值的其它财产采取诉前保全措施。2014年10月8日,法院裁定驳回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关于“申请撤销天威集团向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转让天威保变股票的行为和向天威保变转让保定天威线材制造有限公司股份的行为”起诉。2014年12月10日,法院要求天威集团向中信银行偿还人民币2 亿元,并承担相应的利息、罚息。2015年3月6日,法院对中信银行与天威集团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做出立案执行,执行通知书要求天威集团向中信银行偿还人民币2亿元,并承担相应的利息、罚息。

 

2014年2月28日,中国银行向法院申请对天威集团、天威薄膜、天威保变名下2.5亿元的银行存款或同等价值的其他财产采取诉前保全措施。2014年3月6日,天威集团公告其持有的天威保变股票被轮候冻结。2014年6月17日,天威集团持有天威保变股票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冻结期限2年。2014年10月21日,法院判决天威薄膜偿还中行借款本金及利息,天威集团对天威薄膜的上述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014年10月24日,中国银行保定分行向保定市新市区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申请撤销天威薄膜、天威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2015年1月6日,中国银行向保定市新市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确认天威薄膜、天威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无效。2015年3月16日,中国银行向保定市新市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确认天威集团与天威保变签订的资产置换合同无效。

 

 

 

天威违约的下场:债权人要求严惩天威集团

 

5月20日,天威集团发布了“11天威MTN1”持有人会议决议公告,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1、确定并授权受托管理人为建设银行,推举律师事务所为大成律师事务所。

 

2、要求天威集团11天威MTN2加速到期。

 

3、要求追加天威集团母公司兵装集团对“11天威MTN2”提供无条件担保。

 

4、对天威集团及相关方采取民事诉讼。

 

5、就天威集团“11天威MTN2”违约事项提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进行以下三方面行动。

 

提请交易商协会对天威集团此次违约行为进行公开谴责。

 

提请交易商协会对兵装集团及其子公司在存续期内的债务融资工具提示风险;暂停兵装集团及其子公司发行全部债务融资工具。

 

提请交易商协会将天威集团此次违约行为反馈其他监管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发改委、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

 

6,要求天威集团向“11天威MTN2”债券持有人公开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相关文件。

 

天威集团兵败新能源母公司兵装集团黯然退出

 

天威集团每年需要偿还巨额债务,过去还可以靠借新债还旧债勉力维持。4月初,2014年报公布,天威集团资不抵债,这可能让其母公司丧失了维持下去的耐心,因而未提供及时帮助,任由天威集团债券违约

 

因为成为中国首家公募债券违约的国企,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威集团)近日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5年4月21日本来是天威集团为“11天威MTN2”支付利息的日子,债权人在这天收到的却是“未按期付息的公告”。天威中票违约事件的解决目前尚未尘埃落定,主承销商建设银行(7.14,0.16,2.29%)将召集持有人于5月13日举行会议,协商相关事宜。

 

天威集团是最终筹措资金还本付息,还是破产重组,尚未可知。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天威集团都已成为打破公募债券刚性兑付的第一个国有企业

 

天威集团是央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称兵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2011年发行了两期共25亿元中期票据(MTN),在2012年和2013年又发行共20亿元定向工具(PPN),当时它的信用评级为AA+。但从2011年起,天威集团净利润开始亏损,且亏损金额不断扩大,2014年亏损额达到101亿元,其中83亿元是由资产减值损失导致,还有11亿元用于支付利息,相比之下,经营导致的亏损并不算多。

 

天威集团2014年末的总资产为129亿元,总负债约209亿元。4月21日需要支付的债券利息为8550万元,金额并不算高,但对于负债累累的天威集团来说,这一捆稻草足以压垮骆驼。

 

这次天威中票违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来看,违约也有必然性。这或许是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危机,在一家具体的企业身上最终呈现出来。

 

在信贷宽松、国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天威集团在国内国外大幅度投资建厂,但是由于国内光伏产品严重过剩、欧美“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以及自身不够慎重的投资决策,最终促使该公司形势急转,大幅投资非但没有收回,留下巨大的债务亏空。天威集团也因此成为继中国铝业、东方航空和中国远洋之后,亏损破百亿的国企。

 

天威集团每年需要偿还巨额债务,过去还可以靠借新债还旧债勉力维持。4月初,2014年报公布,天威集团资不抵债,这可能让其母公司丧失了维持下去的耐心,因而未提供及时帮助,任由天威集团债券违约。

 

从风险教育的角度,业内不少人士认为,天威中票无法偿息,打破了债券刚性兑付的惯例,促使投资者形成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观念,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

 

违约意料之中

 

在河北保定市,天威集团和当地名吃驴肉火烧一样出名。三条以“天威”命名的道路(天威东路、天威中路、天威西路)横贯城区,当地人曾以在天威集团工作为荣。

 

天威集团前身为保定变压器厂,成立于1958年,是输变电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2002年,上市之后的天威集团涉足刚刚兴起的新能源行业,入股了保定当地一家民营光伏企业,但是后来控制权旁落。

 

2008年初,天威集团正式成为央企兵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背靠央企,天威集团在新能源行业的布局狂飙突进,但是此时国内新能源行业已初现虚火之状。在同行看来,天威集团兵败新能源是因为“没有踩准点”,就好比在股票最高点时入场,最终成为接盘者。

 

早在两年前,兵装集团就已决意重整天威集团。

 

2013年9月,兵装集团财务部主任邓腾江出任天威集团董事长。对于这家债务缠身、筹资压力巨大的公司来说,有着十多年财务审计部门工作经历的邓腾江,是十分合适的人选

 

当时57岁的邓腾江年近退休,执掌天威集团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公司逐步丢掉新能源产业带来的包袱。现在看来,其主要思路是将天威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去“天威化”,旗下的新能源业务、资产剥离到天威集团,通过非公开增发等措施,将上市公司大股东逐步变为兵装集团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亏损严重的新能源产业全部集中到天威集团,百亿级的债务等待逐步消化。在此之前,该公司出现多起银行贷款逾期未还情况,故此次出现债券付息违约可谓伏笔已久。

 

从产业关联度来看,光伏发电和输变电存在一定关联度,早期其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均是以天威保变的名义,即输变电和新能源同在天威这一个锅内煮。新能源版块的亏损,连累到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公司不断减值,弥补账面亏损,最终面临从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的风险。

 

邓腾江曾在2013年底的一次公司经营分析会议上说,天威保变的经营状况是新能源产业减值和亏损导致的,两个产业交织在一起给天威保变带来了很重的负担,所以必须尽快清理干净,才能保证输变电产业轻装前进,才能真正做到回归主业

 

2014年前,天威集团曾多次向兵装集团财务公司抵押贷款用于偿债,抵押物便是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2014年末,天威保变(*ST天威)向兵装集团非公开发行1.6亿股,兵装集团对天威保变的持股比例达到33.47%,成为第一大股东。

 

这一举动的意图十分明显,即稀释原大股东天威集团的持股比例,使之不能再从上市公司调配资金“输血”,进而保住上市公司的壳

 

2015年3月17日,天威保变发布了撤销退市风险警告的公告,2014财政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8.9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达到6770万元,*ST天威宣布成功摘帽。摘帽后去掉了“天威”二字,更名为保变电气,切割之意十分明显。

 

主要从事变压器生产销售的天威保变曾是天威集团的核心资产,现如今,已被兵装集团彻底拆分,剩下的是“一堆烂账”的天威集团。天威特变电气公司一位员工4月22日向《财经》记者强调,他所在的公司属于保变电气,而不是天威集团。

 

保住上市公司的壳固然令人高兴,但是这样的喜悦在天威集团,却意味着不一样的味道。

 

四天之后(2015年4月21日),天威集团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11天威MTN2)未能按期兑付8550万元利息。兵装集团和债券主承销商建设银行并未像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出手相救,最终成为国企在公募债券市场违约第一例。

 

触发此次违约的直接导火索,是农业银行保定分行在该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农行账户中的资金划扣,最终造成天威集团资金链断裂

 

天威集团与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3月27日签订了《信托贷款合同》,通过将三家子公司100%股权质押,融资2.6亿元。在贷款到期前的2015年3月25日,华宝信托将全部债权转移到农业银行河北分行,农行河北分行指定保定分行行使债权人权利,划扣了天威集团在农行账户中的资金。第二天上午,天威集团才收到债权转移及债权人变更的通知。

 

在此之前,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曾寻求司法途径,追缴逾期贷款。深陷债务危局的天威集团,从2014年三季度开始就已资不抵债,上市公司股权等优质资产也已被债权人冻结,此次农业银行的非常规讨债,将天威集团债务黑洞提前曝光,并成为天威债违约的导火索

 

公开的财务审计报告披露,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天威集团累计亏损高达102.71亿元,净资产为-80.35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那么,昔日的光伏明星是如何一步步深陷债务漩涡?

 

“玩家”兵装集团

 

天威集团董事长邓腾江的前任是董其宏、周舰,天威集团内部人士介绍说,两人任职时间较短,印象不深。对该集团影响深远的是更早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的丁强,目前他担任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

 

中国变压器行业在“八五”末期渐成气候,当时排名前三甲的是沈阳变压器厂、西安变压器厂、保定变压器厂,后来保定变压器厂发展迅速,成为国产变压器制造企业的领导者。

 

一直在该厂工作的丁强,于1999年出任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两年后,这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即刚刚摘帽的天威保变。

 

上市以后,天威保变资金充裕。2002年,丁强决定入股保定一家光伏企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天威保变出资4475万元,占股49%,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英利集团和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公司持股分别为45%、6%。

 

2004年之后,国际国内光伏产业热度空前,许多企业转行从事光伏电池生产。天威英利也举债上马二期工程,不过为了获得融资担保,英利集团掌门人苗连生让渡了2%的股份,天威保变占股比例达到51%,公司名称也变更为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

 

2007年6月,英利绿色能源在美国上市。为了绕开国有股赴美上市的政策障碍,天威保变与英利公司达成有条件让渡公司控制权的协议。丧失英利公司控制权的天威保变,所占股份被稀释至25.99%。

 

2008年,兵装集团击败国家电网,从保定市国资委手中收购天威集团100%股权。由于无法获得英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地位,兵装集团想利用该公司布局新能源行业的想法落空。

 

兵装集团另起炉灶,利用天威集团涉足风电,同时在光伏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央企具有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人脉、政策、资金优势,它的“彪悍”在兵装集团庞大的新能源投资计划可见一斑。按照计划,兵装集团在“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不少于150亿元(2007年至2008年批准项目的总投资额不少于100亿元),到“十二五”末,投入资金不少于300亿元。

 

光伏发电具有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在“十一五”期间国内发展十分迅速。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类似兵装集团这样的央企竞相角逐光伏市场。由此,一度产能严重过剩,这也为日后的遭遇反倾销调查埋下了伏笔。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并提出要在2015年前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家-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家-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中央部委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地方政府也用最优惠的政策招商,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市场和政府双重鼓噪下,产能急速扩张。

 

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以及保定天威相继黯然退场,留下的也是亏损不断,那么新能源产业真的是一条不归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