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2021-05-22 07:14:55)
分类: 孙式太极拳道功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

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惠 鑫 

编者声明:

(1)本篇为书院行功完结篇。所谓完结,只是关于太极书院的文解介绍暂告一段落,同时本篇将笔者目前所理解的孙式太极拳道功作一系统梳理。(2)书院行功系列文章共19期,均根据张大辉先生著作《孙式太极拳心解——三十年道功修习体悟》及相关文章整理编辑,故系列文章作者署名为孙式太极拳心解,仅少量文字为编者添加。特此声明。*----------------*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作者和张大辉先生

一、前言
张大辉先生从1992年随孙剑云先生学习孙式太极拳的三拳三剑,后又进一步学习孙式太极拳道功。到了道功学习阶段,一天在剑云先生家中,剑云先生说,当年在东北徐世昌老先生的总督府中,经徐世昌老先生介绍,孙禄堂老先生结识了许多俄国人和日本人,其中,有许多日本人对中华文化很有认知,在后来的交往中,日本的文化学者认为,孙禄堂先生由武学出发,经儒释道陶冶,会同当时涌入中华之各派学术辩证究竟,而至国内外中华文化学者共同认可。至此,由日本文化学者提出“文武两道三大雄”之称谓,来评价孙禄堂这位修养身心文化圣人。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编者认为,孙禄堂老先生获得国内外中华文化界共同认可,特别是“文武两道三大雄”之称谓的最关键因素,正是孙式太极拳道功。张大辉先生曾指出,孙式太极拳道功是孙式太极拳的核心机密。大家伙想想,孙禄堂老先生被他那个时代视为圣贤一样的人物,难道仅仅孙禄堂老先生所流传的五本拳学著作《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八卦剑学》《拳意述真》《太极拳学》就能够代表孙禄堂老先生的全部学术成就吗?


二、孙式太极拳道功概述

孙禄堂先生于1919年前后创立孙式太极拳,晚年又在以往著述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制孙式太极拳道功道功的三个源头:孙禄堂先生、徐世昌先生、蒙古密法)。接由孙剑云先生丰富完满。再由张大辉先生潜心隐索三十年后和弟子门人执笔形成系列稿件,徐图在社会流传,自2015年始至今约有7年。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所谓道功,实质上是拳功的再进一步。太极拳是关于意和形关系的实践活动。道功是在意和形进一步详细刻画基础上的提升和总结。此种提升总结,行之有度,定能健益身心。所谓健益身心,不过培养情怀成就风格

孙式太极拳道功由无极禅定太极冥想书院行功三部分组成。无极禅定当求绝对之净,共分两层八种境界,是谓静穆来袭、和思澄澈、洗心涤虑、一任静寂,混沌初成、杳杳冥冥、空空洞洞、有无纷呈等,是向天地求意。 太极冥想力求相对之静,共分三种状态,是谓闲庭散步、鱼翔浅底、凌波微步等,是向人贤求意正形,据形证意,希冀得意。 书院行功阶段,是为身心择地而居,是为身心相融而来,当追求自如之敬,应由着熟、懂劲而阶及神明。

孙式太极拳道功的载体是太极书院


三、太极书院构造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太极书院构造(第3版)

左众右单当面双,

背后文武两相帮。

文有行逻辑恰,

武须方问清爽。

再探源头众数

单骑方思来详。

就教高人喻多,

天下当闻道功香。

剑云先生曾亲口对说张大辉先生说,这套说辞是老先生(孙禄堂先生)与徐世昌老先生共同写就,这也是孙式太极拳13个开合手的最初源头(如果无法理解,就当传奇看好了)。后来,在剑云先生指导下,书院行功据此创制。

太极书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耕读堂、临观阁、开合殿、演武厅、军机处、龙虎堂等(6)建筑。左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博思楼、诸葛庐、将军署、独危阁、紫云庭等(5)建筑。右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沧浪亭、天地祠、高义庐、贞德馆、望远楼、自在楼、遐思阁等(7)建筑。可见,太极书院,共十八座建筑(耕读、临观、开合、演武、望远、贞德、诸葛、将军、独危、自在、博思、紫云、沧浪、天地、遐思、高义、军机、龙虎等),可谓十八种情怀。共十二种类(楼、堂、馆、阁、殿、祠、庐、署、庭、厅、亭、处等),可比十二样风格

从左到右,由西向东,三条轴线,建筑数分别是:五、六、七。五是数,六是数,七是数。喻示太极书院风生水起众贤秀,实乃社会人才汇聚之所。进一步讲,太极书院为古今中外先贤之理想处所,使意形结合相融于此,一朝或可得太极之意形,是谓太极拳道功此孙禄堂老先生创拳之旨归,亦如古今中外先贤学业之所意旨。


四、太极书院要义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耕读要义何在?人在耕读,静穆来袭常伴,跃然于形常有,摆荡周折常在,悄平寻奇常具,仍寻旧迹常思,扪心自问常态,千里之行常想,躬身侍亲常做,转关出奇常得,回身思量常为,翻手为云常禁,拨云观海常持。故曰耕读堂为天下第一堂耕读十二贤,群贤毕至。

耕读有成,宜当临观。临观三士,以海为大,以潮为盼。自慕太公,不畏踽踽。

其后,初有开合,以养成,以用始。以此得开合,共计十三。开合四帅终归一开合,以思得,以众成,以广强,以容大。

其后,演武用事。演武二英携鞭初探,定形开鞭。

其后,望远观事。望远二杰,思之再三,凉棚观远。

此中,贞德六事有成,观瞻寻贞,一苇独德,及岸贞德。观镜认贞,僧敲问德。情怀之本,惟此贞德。

而后,诸葛八智虑事,踌躇思绪,七上八下,持平在心,拨草寻蛇,清风过耳,特立独行,瞻前顾后,繁华落幕,此智者之常态。

而后,将军二令行事,重整河山,逡巡而进。古今不易之道。

此间,独危七形系事,一枝独秀,亢龙有悔,退避三舍,虑定思沉,蓄势待机,临渊履冰,势定乾坤。凡此种种,居安思危。

间或,不忘自在,自在九老平衡心态。渭水钓叟,挑灯看剑,临渊羡鱼,退而结网,花港观鱼,斜阳草树等。其要自在。

间或,当及博思。所谓博思,不惟读书,宜在有为。旁敲侧击,趋炎附势,顶天立地,俯首甘为,扬鞭指远,乾坤挪移,迎头相对,一退再退,上下同进,毅然决然等。博思十德,乃利事成。

间或,紫云二十五景右式周旋左式周旋,周旋转关,前后周旋,全身而退,千般寻机,伺机而动,数度捧宝,垂手肃立,寒江独钓,老僧枯禅,凤凰展翅,清风激面,二度迎风,俯身探涧,背倚松石,弹衣抖露,二度弹衣,凭栏望山,侧耳听风,临崖涉险,左右逢源,负笈问教,百步九折,投石问路等。情形多多,紫云评说。

间或,沧浪二奇行止。声东击西,徘徊不前。

间或,天地五祭,腹里乾坤,嫦娥织锦,娲皇补天,缤纷散去,协力托天。

间或,遐思五情成就。庄严本相,谛听多多,临崖观瀑,闲庭散步,登高望远。

临事,高义九举为本。前后照应,牛刀小试,杀机暗藏,十足亮相,惊鸿照影,鹰击弱水,捧书思亲,心系桑梓,叶落归根等。

事前,军机七要当思。和盘托出,策马疾行,按辔徐行,城下之盟,陈仓暗度,罗汉伏虎,驭虎而行,不一而足。

终究,性成龙虎,满堂精英。故曰龙虎堂为天下第二堂龙虎十一杰,千般万象,不一而呈。


五、太极书院数理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孙式太极拳道功共18种精神,计分六代。所谓三代定一事,六代成一业。其内在数理简述如下:

耕读精神为高祖(第一代)。所谓耕读精神,实为世界各族第一精神。此耕读堂,为人类第一等永恒居所。

临观精神为太宗(第二代)三祖之一。概因各族人民终究有冲动之意,故而临观阁中,约以贞德馆训,示险独危阁里,以临观、贞德、独危为第二代精神。

开合精神为世祖,为第三代独有;世祖者,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开合者,万物生长之枢纽,人类智慧之密钥。

第四代文宗武宗各一,开合殿中,约以三入两出,两出为文武各一出,文出诸葛庐,武出演武厅,以诸葛、演武为第四代精神,以为接续发扬,光大所有,文武相统,与时偕进。此际,无极初孕,混沌有成,太极方显,闲庭得据,书院轮廓,日出东方。

第五代,武宗有八子,为望远、为自在、为紫云、为沧浪、为天地、为遐思、为高义、为军机等八种精神;文宗有二子,为将军、为博思等两种精神。第五代繁盛空前,共计十种精神,所谓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也。

第六代单一龙虎精神,名义单一,实则复杂,喻人间龙虎像,万邦事业基。此际,龙虎遍地,事业流苏,和光同尘矣!


六、道功87式功架要素解析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编者认为,对于列表的左面,有传统太极(武式、杨氏、吴氏、赵堡太极)套路动作编排的身影,谓之旧甁”。但对于列表右面,则赋予传统太极拳全新的道学内涵与文化依附,也就是说,以太极书院为载体,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构。同时,道功的动作也升华到技艺的层面,精到无比,任一要素完备包含元、理、母、用四式。编者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体会,如有偏颇,敬请谅解。以摆荡周折为例试做如下评说:(1)太极冥想之后,为首要素,非摆荡周折不能承当。(2)摆荡周折,其动静一如之元,其虚实转换之理,其朴拙充盈之母,其收放折叠之用,吾谓之要素“四美具”。(3)摆荡周折以至简形式道尽拳术珍秘,无奇平和中正玄妙,一画开天独领风骚,此等巧夺天工设计,真堪浮一大白!(4)归净见朗月湛明静形是桩,连动成江河奔流敬行为拳。


七、孙式太极拳道功修习主旨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无极禅定当求绝对之

太极冥想力求相对之

书院行功追求自如之

因“净”生自有,谓之天地人三才。

因“静”知有贤,谓之流转四象。

因“敬”识尊卑,谓之生克五行。

无极禅定是一大境界

太极冥想是一全境界

书院行功是一烦境界

故习得净、静、敬,圆满自随矣!

大境得净谓之

全境得静谓之

净意静形入境,

无极还原终得

以此敬意度生,

正宜修行踪往

由静穆来袭入手终窥大意由跃然于形起步始察大形,大意大形皆为可望不可及之地,无奈由摆荡周折始得营运自我,而有三才之境三才之境而不得三才之地,故籍十八情怀十二风格四象之景,春夏秋冬是也,人生之心态而已。完整洽和共计52环节,周年之数而及五行生克制化之势,地始得现实中,据六合、依七星、计八卦、仗九宫,谋天下之危,机由心生,案从众发,事业复兴,指日可望。如此修行有年,精进至此,孙式太极拳道功助修行得全矣!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八、尾声

(1)孙式太极拳道功是孙剑云先生的心血结晶,这门学术的基础是孙禄堂老先生的毕生武学实践,尤其是仙去前十年的文化总结,这些总结可以说没有包括在孙禄堂老先生的五本拳学著作之中。(2)孙式太极拳,特别是孙式太极拳道功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孙式太极拳,综合流派,沉思精酿。参武当,访少林。采形意,合八卦,证太极。据易品道,推陈出新,卓然独立,自成一家。孙式太极拳,与武与文,皆得要义。与武,头首肩肘胯膝足,“三九”安排,并和精神相协,可谓:联动备至,精到无比。与文,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要言之为九点论,可称:理法谨密,结构森严。文武相统,与时偕进。孙式太极拳,是武学,也是道学。(3)当代,有些孙禄堂先生文化思想研究者称,孙禄堂先生武学文化的真传已经丢失,张大辉先生并不完全赞同,孙禄堂老先生当年惊世骇俗的技击技艺或已不再,但武学文化和武学技艺是有区别的。当下,我们虽然还有诸多疑惑和不解,但多年修习孙式太极拳道功之无极禅定所追求的净,修习太极冥想所追求的静,和修习书院行功经历377个情形所追求的敬,让我们在当下工作生活学习中受益匪浅,或许正如孙禄堂先生晚年所说:跟我学拳,想打天下第一,您另请高明。若想健益身心,这套拳绰绰有余……

-------------

编后感:

今天回过头看,孙禄堂、徐世昌等文化圣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神农氏”。他们凭借个人卓越的远见,在最后一个能产生深厚国学底蕴学者的时代,创制了太极拳道功。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后来的中华民族会经受激荡巨变,而他们的文化重构成果,成为了中华文化为数不多的富含元气的“文明麦种”和“精神灵丹”。感恩孙剑云先生以毕生精力丰富完满,感恩张大辉先生远离江湖庙堂纷争潜心隐索三十年,太极道功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光彩。不然试问,缺少太极书院的承载,缺少道功情怀风格的点化,谁能想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能这般鲜活,不离我身,自在永恒?2021年5月21日

孙式太极拳道功通览——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惠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