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航
李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34
  • 关注人气:6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全文解说 第三十二章:像道一样去创造

(2014-07-17 11:35:34)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道纪

人生

成长

分类: 老子全文解说

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三十二章:像道一样去创造


    从我们知道人是与道并列的一大,心里就隐隐约约存着一丝渴望: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道那样去创造。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像道那样去创造,就不能称之为一大。在人生旅程走到第三十二个年头时,我们真真切切地迎来了自己的创造时间。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
    道为什么有创造能力呢?那是因为道没有自己确切的形态,因此也没有确切的名字。如果说道是一种建筑材料,那么它可以是非常小的。道的形象——能量就是这样,可以被分成非常小的份额,小到普朗克常数量级。尽管作为万物之建设材料的道可以小到极致,但我们并没有办法把它变成我们的奴隶。这是因为道有汇聚、聚合的能力,用最小的单元可以汇聚成无坚不摧的巨大能量。不仅是我们,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让道臣服。只有这样由细小元素构成的、无法被降伏的东西才有可能从事创造事业。一个在黄金年龄段走到这一年的人有着君临天下能力和机遇,如果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道的这个特点,他们就是时代的掌控者,犹如时代的侯王。强健的身体条件,加上熟知道的运行特点,这样的人会使得万物自动成为宾客,从而使得自己成为时代的主角。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从这一年开始,那些能够守住道的人就已经具备了像道一样的创造能力。
    说到创造力,不免使我们想到当今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家长们都非常希望自己孩子拥有创造力。不仅如此,这样的现象中还隐含着一个观点,那就是西方的人比起我们更具有创造力。当然,这几百年的科技进步都是西方领导的,他们更多地显示了创新能力。于是,一个看似合理的推论就在社会中流传开来,西方人比起我们(中国人)更具备创造力。接下来,一个看似更为合理的推论就被大家广泛接受了,那就是西方人的创造力来源于他们的教育。用这样的推论来看中国的教育,人们就会发现诸多遏制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体制。这样一个由于西方科技领先,进而认为中国的教育毁灭孩子的创造力的观点就在社会中广为流传了。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家长们就会不遗余力在他们的孩子之人文系统还处于实习期、甚至成长期时就有意地去激发其创造力。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啦,道赋予人的创造力要等到31岁这一年才能够发挥出来。由此可见,我们对教育与创造力这种直接关联的认识是有偏颇之处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让我们看看创造力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一个社会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人就如同身处建设好的人类聚居区最外圈的人,他们面对旷野,整天与荆棘为伍,如何披荆斩棘、开辟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是他们每天都在想、都在做的事。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所谓礼乐,就是人文秩序,走在秩序前面的人是那些面对荆棘,并将这些荆棘转变为秩序的人。这样的人由于生存于秩序与荆棘的交界处,因此被称为野人。正是这些野人,他们走在社会发展的前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路,他们是社会中最具创造力的人。由此可见,导致创造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他有什么教育背景,而是他是否身处社会发展的最前端。按照这样的推理,多年以来中国人显得比西方人缺乏创造力,其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国的教育如何制约孩子的创造力,而是中国人还没有走到世界发展的最前端。现在,当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各领域发展前沿的时候,创造力会由于自身所处位置的变化而自然发挥出来。道纪宇宙观中人文空间是完全相对的,没有哪个人比他人更特殊,也没有哪个民族比其他民族更为特殊。只要我们的民族在追赶世界发展的道路上走到了野人的位置,那么那些年龄超过31岁的人们,其创造力就会自然地发挥出来。
    在讨论人的创造能力时,我们要先看看道是如何创造的。道创生了与自己并列的天和地,之所以能够与创生者并列,那是因为天和地都是可以独立运行的系统。在第二十五章我们讨论过,天指的是物理空间,地球由于给我们提供的是空间,因此也属于天。而地所代表的是承载,类似于有别于硬件的操作系统。地的承载作用主要是通过时间呈现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四季的变换感受到地的承载,同时也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天和地这两个独立运行的系统相互作用、融合就是时空的交融,就能够产生新的事物。这种由天地相合而产生的事物就如同甘露一样对万物的发展都有着滋润的作用。这样的滋润挥洒到社会中,会使得社会中生活的民众不需要加以政令就自动均衡。常识告诉我们,均衡的社会是和谐的。好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什么是道的创造,道又赋予我们什么样的创造能力。在二十五章涉及的四大之中,除了道之外还有天、地和人。他们之所以成为与道并列之一大,源于他们是独立运行的系统,他们有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特性。现在我们看到了,可以导致犹如甘露一样的创造来自于两个独立系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就如同天地相合一样,拥有创造能力的人,其创造的方向来自于天人相合、地人相合、以及人人相合。换个说法就是,通过人与空间、人与时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永无尽头的创造。科技创新中就既有来自于人与空间融合的创造,也有来自于人与时间融合的创造。而来自于人与人、人与时空相互作用、融合的创造带来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所有这些创造总和起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而文化之于人文社会就如同甘露之于自然。在甘露普降的自然里,万物可以自动地均衡生长。同样,在文化普降的人文社会中,人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的空间,不需要任何政令的干预。
    既然人们在这个年龄拥有了创造能力,我们就需要了解被自己创造的那个事物的特点。这个需要了解的特点非常简单,那就是事物的边界性质。当一个事物被创造出来后,就有了名字;有了名字的东西就成为了有;成为了有就是有限的;是有限的就会有边界。因此,面对我们创造出来的事物,最为重要的是了解其边界,这种行为叫做“知止”。了解事物的边界性质有什么用吗?作用太大了,“知止”可以使得我们将自己创造的事物发展到极致,而在它的发展抵达极致之前可以放胆去推动它,这样就可以使得它不停歇的运动,也就是“不殆”。在二十五章我们所了解的道的特性中有一点是“周行而不殆”。现在我们看到了,要想将道的特性赋予被我们创生出的事物之上,其关键一点是了解它的边界在哪,有什么特点。了解的边界特性(知止)就可以使得这个事物一直处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不殆)。被创生出的事物有了道的不殆特性后就会不停地发展和运动,这就如同水流向深川深谷,正是由于有川、谷的存在,才导致了江海之中水的运动。因此,道对于天下万物,就如同川谷对于江河湖海。
    处在人生这个年头的人应该有着无比的快乐和自豪,因为他已经像道一样有能力从两个独立系统的交汇、融合中创造新事物了。对自己创造的东西加以了解,赋予其不殆的特性是我们在自己的创造之外需要关注的事情。创造一个事物,不能仅仅停留于创造,创造之后就弃之不理叫做始乱终弃。而只有了解那个自己创造的事物之界限所在,才能使得我们可以游刃有余地推动其发展。对于我们自己创造的事物,我们要像道一样,做类似于江海中的川谷,成为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欢迎继续阅读:第三十三章 旅途加油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