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礼》 结束语:约之以新礼[道德]

(2011-09-30 09:13:43)
标签:

道德

道德重建

道纪

克己复礼

孔子

老子

论语

社会

文化

分类: 复礼

结束语:约之以新礼[道德]

 

关于复礼的讨论就要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习惯用“礼”来替代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道德],是否已经习惯了看到复礼这个词就知道它说的是[道德重建]。经历了如此长时间的探讨,我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的转变。尽管如此,在本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想再一次将这个带方括弧的[道德]呈现出来,以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需要由礼来替换的词汇。

在关于复礼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礼的特点,看到了社会向上发展阶段复礼的必然选择,看到了礼的三层结构以及各个结构各自的特征,看到了礼的共性层和个性层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冲击下所具有的变化规律。当我们了解了礼的这些特点之后,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建设自己的人文空间就成为了可能。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用建设好的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越界。然而就是这个“约之以礼”也不是很简单就可以做到的。

人性之中有一个是“倾向无为”,它会使得一个人不假思索按照习惯做事。习惯需要一定时间的养成,而且习惯性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建立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无为的行为是建立在某种礼的结构之上的。例如,公共场合的吸烟问题,在以前是没有特殊要求的,烟民们习惯了想抽就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行为已经是自动的、无为的,他们没有觉得这样会给他人带来困扰。然而,如今对于在公共场所抽烟有害他人健康已经逐步获得了大家的共识,公共场所禁烟也越来越严。但是,对于那些在任何场合想抽就抽的人就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因此我说:“约之以新礼”。将一个习惯戒除掉,并建立另一个习惯是需要自己刻意地对行为进行控制,在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控制之后,就会形成新的习惯。这是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老子将这样的过程描绘得很清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对于新的礼我们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每天的学习,使得自己对新礼的理解增加。了解了礼的新变化后,就需要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让其逐渐成为身体自动的反应。这样的事情不能急,而是坚持不懈地每天去做,这就是为道日损,就是将新礼的规范逐渐“损”至身体的各个部分。经历了一定时间这样的“损”,最后将新礼融化于身体,成为不假思索的自动行为。此时,约之以新礼的工作才宣告完成。

以上只说到对于新礼的适应,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期,新的复礼需求会随时到来,新的礼随时会变成旧的礼,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更新一代的礼会随时出现。此时,再一次的复礼过程,再一次的礼的建设,使得刚刚完成适应上一次新礼的我们不得不再一次的启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社会的快速发展会使得礼很快就不适应社会的现状。如果我们懒于进行再一次的复礼,并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旧规范,那么礼又被绝对化了,绝对空间很快又回到刚刚进行完复礼过程的我们身上。为了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不停歇的礼的重建是完全必要的。这就需要克服我们自身的惰性,克服自己那些一劳永逸的想法。这不能不说是“克己”的又一层含义。然而,是忍受建设之乱,还是克制自己的惰性,无论是哪一种类的“克己”,都是“复礼”所需的要素。“克己”和“复礼”总是如影随形的。

 

(全文完)

 

(欢迎继续阅读:后记 独立思考的乐趣

 

 

后记先于书稿完成,当时读完《大设计》,结合正在写作的《复礼》,有很多感触,先行写出来和各位朋友分享。

自夏初《复礼》完稿至此,已过中秋,网络连载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在此表达我由衷的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