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斋词话】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标签:
当代书画沐斋文化 |
分类: 流年风雨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古今大才,皆浑然天成,非人力可为。所谓才情天纵也。人生有才、有气、有运、有命。有命未必有运,有才未必有气,反之亦然,数者兼得者鲜矣。
天但使稼轩成文豪,不许他做英雄。然幸与不幸,不可一言以蔽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乃稼轩名篇,百代咏之,荡气回肠。此词作时,稼轩三十四岁,正当壮年,文韬武略才志双全却沉于下僚,是天纵其才而抑其气,抱负不得伸张,所以下笔愤慨,沉郁纵横。
词眼是三个字:登临意。什么登临意?下阕便尽是锦绣铺陈的用典,虽用典却毫无斧凿痕,经由古人故事极自然地写出胸中无限的登临意。
刘概、张翰、丁谓、王琪、许汜、刘备、桓温……古今人物的荣辱是非,在稼轩眼底都已“水随天去秋无际”。
虽然如此,今日的词人依然经历与先人一样的心路遭遇——同天资绝俗的刘概一起“栏杆拍遍”,同刘备一起鄙视“求田问舍”之辈,也同桓温一起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垂泪。
若说豪放,苏轼偏于放,稼轩重在豪。然而不论豪放与否,苏辛皆以内在渊博典雅为先。没有这个底子的放是狂放,豪也是粗豪。
词到了稼轩这里才真正被赋予了豪放的精神。所谓豪放与婉约,不过是大略言之,其实差异不过是在于词人的气格,进而造就了词作不同的境象。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此等词语,岂是倚红偎翠、蛾眉宛转的花间词人辈所能梦见?
读高境象之词,首要观其大概,悟其道,感其气,如得意忘象、得鱼忘筌。无须字斟句酌、条条考据,如科学实验一般条分缕析,硬是将神品从天上拉回人间、拖入花间。
所以我想,文人画,亦应作如是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正所谓: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