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瑶池璧——玉海棠

标签:
兰花兰文化兰画文化 |
分类: 花气薰人 |
玉海棠
别名:碧玉衔月
门派:梅
品级:上上品
地位:春剑梅门顶级品,与皇梅分庭伉礼。
历史:产于四川通江巴山
叶材:株型高峻挺拔,叶姿刚柔并济,叶片斜立,色泽苍翠。叶质细腻宽厚,长达70cm,宽2cm左右,叶脉明显,叶缘锯齿,叶端渐尖。
花貌:每莛开花2-6朵,花朵较大,为国兰中最圆之梅瓣花。外三瓣短圆阔大,收根紧边,几达极致;内三瓣极力收缩,蚕蛾捧,短平舌,中宫紧结,与外三瓣形成极端之对比。单花翠色欲滴,温润如玉,形如海棠,神采奕奕;整株雄健超迈,玉树临风,赏之如饮甘醴,心旷神怡。
点评:这是一款大气与温婉并存的极品,株型极其豪迈,花朵尽其温雅。其花瓣之圆满胜于真梅,其优势在此,为人诟病处也在于此——内外瓣之对比已达极致,遂有过分夸张之讥。
一枝春带雨,
桃李黯无光。
温润瑶池璧,
风流玉海棠。
巴山多圣草,
冰魄并梅皇。[1]
不忍一枝折,
长揖敬月芗。[2]
兰花本是江南风物,江浙、闽粤、台湾、川滇、两湖乃至皖赣,养兰艺兰代不乏人,历史悠久,尤其江浙沪,更为国兰文化重镇,多少兰艺大家都由此出。当今时代,交通便利,信息发达,才使我辈北人心慕此道,后进求学,有幸消受兰蕙王香。
然而,兰花之滋长虽宜于江南气候,北国养之也照样根繁叶茂,岁岁幽芳。兰所以为君子,品性之坚毅,意志之顽强,可见一斑。而且,对于北人来说,最宜植兰。何出此言?因为北国寒暑分明,兰蕙四季常青,种兰于一室之内而时时尽享其香。对北人来讲实在是莫大的欣悦和荣幸,从而心内免遭秋冬百花凋零,满眼寒怆枯败之苦。这份美好的感受又恐比南人更为浓郁强烈。
一年的大半时间我都是身居北方,写书、作画之余,莳弄一盆盆兰草,守候他们萌芽,期盼他们开花,实在是最美好的事。南朝的隐士陶弘景曾经用一首诗婉拒皇帝萧道成出仕之邀,他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太小气,说什么白云啊看得见够不着的东西,山中除了白云,更有遍野的兰花,兰花不但可以“自愉悦”,更可以“持赠君”,他倒是瞒着不说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无关主题的话,意在弥补上一篇“皇梅”文字感性成分的不足。因为在我看来,皇梅和玉海棠实在密不可分,是应该放到一处来说的。实际上,在平日里有空的时候,我也经常将这春剑梅门双骄摆在一处——不是为了去比较,而是近似童年时拿玩具来演人物故事的游戏心理,在心中将他们拟人化。同样地,“国兰双璧”也常被我并置一处,当然还有“四大天王”、“五朵金花”……
玉海棠,在兰友心中就像是春剑王国的中流砥柱。一来因为其韵格之高,二来在于其品相之绝,三来由于身材之伟。“高”是说他气韵生动,华美而非俗艳,清丽而能高雅;“绝”是说他完美的瓣型,不是梅花胜于梅花,圆满光洁,独一无二;“伟”是其胸襟体魄,其株型壮硕豪迈,如奇男子、伟丈夫,碧叶凌空,飘然不群。
玉海棠雄健挺拔的身姿,确似形貌俊伟的奇男子,风流倜傥,又胸怀锦绣;一旦花开,又温润清和,满面春风,玉人含羞,娇不自胜。自古人们视海棠为群芳谱中的绝色美女,“绝世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玉海棠比海棠更多了一份优雅高致,如美人多才,知书达礼,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妙玉,锦心绣口,腹有诗书,清新天然,丰美高贵。
有人说玉海棠瓣型虽然“完美”,但有点过了头。此话是有几分道理,他的捧瓣雄性化过甚,过于硬挺紧结,如此一来虽然益加彰显外瓣之浑圆丰硕,却也导致内外瓣对比过于强烈,有碍传统瓣型说所倡导的儒学中和慰藉之道。相比之下,皇梅更具王者之尊,圣人之相,不偏不倚,持道中庸,恰到好处。
但玉海棠之品绝不在皇梅之下,因为他的中宫虽显过于紧凑,却仍能“五瓣分窠”——这正是顶级梅瓣的标志,而非那些“分头合背”式的梅瓣名品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