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五灯会元》)
能够用语言说清楚的问题,不算大问题;能够花钱搞定的事儿,都不算啥事儿。天机无法言传,所以禅宗讲究“不立文字”,佛曰“不可说”。就连平日网上聊天时有些话都说不得,万语千言只能用一个图像表情来代替,何况是禅理佛说?所以问道者请教“祖师西来意”,高僧们要么不置可否,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左右一拳、横竖一脚,抛砖掷瓦、当头棒喝。
赵州和尚敦厚。当有人向他请教:“大师啊,佛法是什么呢?”,他只轻描淡写的一句:
“庭前柏树子呀!”
然而学人不悟,还友情提醒:“和尚您可不要拿‘境’来忽悠我喔?!”赵州也仍旧老老实实地回答:
“放心吧,我不忽悠。”
于是学人执著追问:“大师啊,佛法是什么呢?”,赵州态度真好,恐怕连回答的语调都不变:
“庭前柏树子呀!”
公案记载到此结束,也不知那位问道学人是否开悟,或者抓狂了没有。
赵州和尚抓住柏树子不放,前后回答雷同,看似了无新意,然而这才见出大和尚的厉害,力道雄浑,不卑不亢,好似绵里裹铁,锦里藏针。这最末一句“柏树子”之意义更甚于前一句。看官至此方知赵州的“老实”是“相”,以不变应万变的是老衲的“破执”之愿力,真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赵州这一把柏树子,撒向尘世里,便各具因缘,落地生根,参天拿云。
任他曹孟德盖世枭雄,孙仲谋一代英主,遇见刘皇叔,那也是无可奈何。玄德先生深契柏树子之意,仁义之下,进退揖让,少言寡语,不乱阵脚。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欲无欲不在己,在乎他人之眼耳,无非皆是个“境”,所以不论他是否“造境”,刘皇叔都无往而不利——他的远志是柏树子,他的仁德是柏树子,他的沉默是柏树子,他的眼泪也是一颗颗的柏树子。
佛法要人们消除分别心,无论善恶。善恶尚可不论,遑论其他虚幻之境。你来问祖师之意,赵州说柏树子可以,说一片云可以,说干屎橛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然而毕竟“柏树子”要雅致些,文雅而又响亮,所以能在俗世里流传千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