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京报》刊载潜翔书评《温雅背后是张狂》

(2009-11-02 10:54:26)
标签:

《温文尔雅》

文化

分类: 温文尔雅

《新京报》刊载潜翔书评《温雅背后是张狂》

(2009年10月31日周六版:http://comment.bjnews.com.cn/2009/1031/14626.shtml

温雅背后是张狂

文/潜翔

沐斋这些年来钟情于描摹草木花鸟虫鱼,描摹的工具有两件,一件是键盘,另一件是毛笔,诉诸文本,前者码成了一篇篇白纸黑字,后者挥洒出一幅幅笔墨丹青。如今这些长短不一的可爱文字和匠心独运的美妙书画终于结集成书了。

《温文尔雅》是本什么样的书?说法林林总总:名物随笔、休闲学术、语言文字、书画册、新散文……于是有了不同的解读;我觉得这是本抒发怀抱的“情书”,风子(更习惯于这个称呼)实在是通过这本书扣舷独啸、托物言志。

初识沐斋,缘于当年他发表于《新京报》的一篇借由“80后”概念讨伐时代浮躁之弊的鲁迅式“檄文”,署名宁风子,同时公布在沐斋的新浪博客上,文章甫出即招致波澜一片,毁誉不绝。大概从那以后,便几乎不再见风子有类似的杂文,没多久,风子改用“风云”、“移白”、“泊之”等字号,自谓“少说话,多作画”,文章渐趋简约清和,字画也渐入佳境。风子虽然易名风云,却不再谈“风云”,而转入“风月”;虽则转入“风月”,文风却毫无颓放的纸醉金迷,我想这是因为风子的内心深处,从未放下“风云”。

据我的印象,敢自称“风子”的就没有一个凡人。风子作品不同凡响,文字清丽,亦庄亦谐,花鸟画自成一家,出自大写意,却自有一股奇崛而温文尔雅的劲儿,外表的形式易得,内里的精、气、神却是天生的。

最初尚只见他画花鸟,旁及山水,这几年偶涉人物,竟一发不可收拾,乃至整本《温文尔雅》的文章配图尽是“宁氏人物画”。个人感觉,他的人物比花鸟好,花鸟大写意齐白石已走到了极致,想突破很难,风子的花鸟里也常见白石的影子。但是他的人物,自成一格,直抒胸臆,相对于花鸟,人物画更能表达风子的情怀和境界。他的人物,一律是中老年男人,面色黝黑,穿花格子衬衣,或很优雅舒适地攀树、折花、捉虫、看报;或是一脸落寞地立于街头天桥、深山车畔、甚或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持一支烟,于红尘俗世中取得片刻的安宁,这些画活化了一个在梦想与现实间挣扎的宁风子。

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但是这些作品画出了我的心声。有过童年山野生活的荡涤,对自然的爱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无论红尘怎样地汹涌澎湃,都无法抹去心中那一抹沁人的翠绿,总想着有一天要回到那心灵之乡、梦中的桃花源,但是现实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喧嚣的城市、险恶的人情。虽无法逃离城市,幸好我们还可以在风子的画中“卧游”。

纵观整部《温文尔雅》的文章,还是最喜欢《狂》,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就像老白干,酒下去,汗出来,解衣磅礴,可发一啸。一篇《狂》,可以说是“宁风子”三字的注脚,也是风子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期许。纪录片《江南》说徐渭:“当他在心理上狂时,他的身上就激荡出一种特别的创造力,发而为诗,发而为文,发而为书,发而为画”,风子也庶几近之吧?这次发的是《温文尔雅》,而总领这一本《温文尔雅》的就是《狂》,虽然排在了全书的近末,但是依然难以掩盖它灼目的光芒。按照沐斋自己的分类,风子应该属于阴狂,所以他要把《狂》放在后面,与“儒表法里”的道理相近,封面上的四个大字是“温文尔雅”,但是它的内核却是一个“狂”字,一个张扬不屈的灵魂,一个有着鸿鹄之志的“燕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岁寒三友记
后一篇:膝下有阿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