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放日报》最新书评:《温文方能“尔雅”》

(2009-10-31 20:37:54)
标签:

《温文尔雅》

解放日报

文化

分类: 温文尔雅

《解放日报》最新书评:《温文方能“尔雅”》

温文方能尔雅

文/曹静

一只苹果可以让牛顿豁然开朗。一只苹果也可以让一个人浮想联翩,回忆起故乡山坡上一望无际的苹果树,那些“春日里开花,夏日里结果,秋日里金红,冬日里伸张着枝桠”的苹果树。当然,如果仅仅是单纯怀想,苹果的香气便也只弥散于一个人心中。如果也有那么灵光一现,迸发出“苹果为何叫‘苹果’”、“苹果从何而来”的疑问,以此为出发,追根溯源,则开启了一次别有趣味的探寻之旅。
  作这次旅行的,是本名宁锐,自称沐斋的年轻人。他引经据典,从柳如是“桐花最哀怨,碧柰空参差”中的“柰”,徐文长《频婆诗》所赞颂的“频婆”,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描述的“林檎”,乃至清人洪亮吉描绘的新疆伊犁“苹果”,一一考证,将“苹果”一词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交待得清清楚楚。
  类似的“纸上旅行”多了,便有了《温文尔雅》一书。古有《尔雅》,乃训诂学渊薮,汇集了对各种物事的解释。沐斋的《温文尔雅》,则从《尔雅》出发,就历来训诂家对草木鸟兽鱼虫等的解说敷衍引申。
  文如书名,温文尔雅,从容道来。常人皆知,文采之斐然,并非华丽词藻的堆砌,而在于语态的典雅适度、心平气和。作者在纷繁的古代典籍中慢慢爬梳,搜索点点滴滴的趣味,串在一起,一一道来,无须太多雕琢,读者眼前便已一片缤纷,进而为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折服,为他的学识和洞见赞叹。
  再细看其文,散淡的笔触中有着悠悠的清隽之美,细观其画,充满文人画的雅韵禅趣,方知作者不仅熟读古籍,更是师魏碑、学苏黄、临八大,左手诗文,右手书画,陶冶于一炉,难怪自有一种中国传统士人的斯文与风流。
  不过,假如仅仅充满了夫子式的自道,才子式的自得,读者也难免审美疲劳加审古疲劳。不要忘记,作者尽管是当代新士人,但也是确确实实的“70后”,年轻人的俏皮时尚自然掩盖不住。优雅的行文中,也能常见“pose”、“靠不住”等流行语汇镶嵌其中,有趣,但不突兀。如此的古典“混搭”时尚,也是别具一格。
  “对这书里写的画的物事,我是真的喜欢。”作者如是说。若说《尔雅》是一板一眼的工具书,《温文尔雅》中则除有个人独特品位外,还有深刻的情感烙印。这与作者在农村度过的童年不无关系。“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老屋后的窗外,经春历夏满目的绿槐……屋檐下的萱草、矮墙边的马蔺、水井旁的黄刺玫、篱笆上的牵牛……”诸多描述,酷似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儿时的记忆,往往成为一生的情结。如今,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只能坐谈花鸟鱼虫,对自然事物的喜爱却被迫远离,亦是种淡淡乡愁。
  自然,乡愁不仅是对自然的远离,也是对传统的疏离和向往。这也注定此书并非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小品文———作者钟情万物,并非在考证名物,而是意将其转化为诗情、禅境和文学,追求其背后积淀的文化传统。他在古文中寻找着传统的趣味,骨子里摆脱不了的是对现实的凝视和批判。
  于是乎,作者缘情言志,析理论事,温和的文字中,往往蕴藏着老辣,连那些流行语汇也不仅仅为博君一笑,而是暗有机锋。譬如,从《尔雅》“狂,茅鸱”的解释,作者引发出对明狂、阳狂、阴狂三种“狂”的阐释和论述,十分精彩。而作者继续引申,对眼下形形色色的“大师”略作针砭,点到为止,意犹未尽。

而最为道尽作者心绪的,当属“蝌蚪”这章。蝌蚪古名“活东”。而广州有个著名的娱乐场所叫做“荷里活东”,令人首先联想到那首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荷里活”在粤语地区,就是“好莱坞”。“荷里活东”全称东方好莱坞明星舞会,曾经风靡上世纪八十年代,震耳欲聋的“荷东”曾是当年时尚青年疯狂追捧的最爱。
  作者如此写道:
  “荷东的嘶吼,粉碎了古乐府的清梦……如今,‘荷里活东’的咆哮依然可以在都市的水泥夹缝中听到一些残鸣,80年代的青山绿水,却消失在环而不保的市场经济洪流中。于是,活东的身影越来越难见到,小蝌蚪藏在我们童年的梦境里,偶尔动一动,动一动。”

 

(后记:刚才在线遇到中国书法家网站站长齐玉新兄,齐兄在上海参加会议,说有张照片要给我。于是在线传来,一看,原来是他等飞机时候偶然翻看到的当日解放日报,上面刊载斯文。未知作者为谁,道吾心曲,发前所未发,我心感愧怍。在此感谢此作者,感谢齐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岁寒三友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