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船听雨、博尔赫斯和辛弃疾

(2007-12-29 12:45:21)
标签:

文化

分类: 流年风雨
画船听雨眠经典小.jpg 
(四尺豆绿色宣)
 
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五代词中精品佳构。语句有尽而意无尽。诗中有画,正当此誉。如今杭州政府满城的招标宣传牌上,都借用这首词,“住在杭州”,一句“游人只合江南老”真是绝好的广告。
 
生活在杭州,人自然是幸福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再快,环境再喧嚣,在杭州,总能轻易寻得安静的去处。不像北京,“听雨”实在很轻易地沦为奢侈。“画船听雨眠”的意境,人人都可领会。但是“画船”太艳,不若一叶扁舟。躺在乌篷船里,泊在近岸,听湖上春雨,斟酌几许黄酒,那才有兴味。
 
古往今来,敏感多思的人们的心里,在雨天会想些什么呢?有闲情逸致,有相思春愁,这些都是在江南婉约的细雨中。所以才有花间词,有南唐调。在那猛烈的暴雨中,所谓的春愁早已灰飞烟灭。然而一切终究在于人性,李煜在国破家亡的关头,依旧浅吟低唱的,仍是他哀怨的心曲,无边丝雨细如愁。
 
同样面对细雨,博尔赫斯在雨里吟出了深刻。这深刻来自博尔赫斯心底的那片黄昏:“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照亮黄昏的,是雨,更是时间的潮汐,是荷马、是俄狄浦斯们的目光。如同贝多芬的耳朵,在音乐的旋律中变得聪颖,博尔赫斯的眼睛,在黄昏的雨幕中,无比清澈。有些事物并未死去,死去的只是你心中的时间雕刻的幻影。
 
金刚经偈语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露也罢,电也罢,雨也罢,都是一场梦。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梦中喧哗以此寻得生命的意义,有的人在梦中比现实更安静,他们知道什么是永恒也因此拒绝意义,微笑面对那并不存在的永恒。
 
时间是一场春雨,我们是雨中的镜像。
 
因为这雨天带给我们的无所谓的意义,人生的惆怅和认真的虚无,都在闪亮的黑色的葡萄架面前,显得可笑。辛弃疾是个狠角色,他手上的剑和心里的剑一样淬炼。他终于开始大量地写词,却与文学无关。因为无关,所以直达本质的彼岸。“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稼轩真的在望穿烟雨吗?那只是小文人们单纯幼稚的渴盼。辛弃疾心底的长剑,早已划破苍穹,是晴是雨,谁真的在乎,有什么关系!
 
“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于天也。”非大文人,何出此言。博尔赫斯那老人样深沉的目光才能够与辛弃疾挥斥如电的长剑交汇、握手。韦庄的词固然好,再好也落入打湿春愁的疏雨里,“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句“断肠”,博尔赫斯和辛弃疾都笑了。
 
这世间,只有痛哭的表情,没有断肠的声音。
 
画船听雨眠局部.jpg
局部
画船听雨眠局部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