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年风雨 |
(从房间后窗望去)
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这里的,我的目光伸向遥远的魏晋,于是我不计较今日兰亭的所在。
从萧山机场接我们的汽车我驶上了山阴道——那个深深烙印在历代文人心中的文化符号,那个王羲之、王献之直至鲁迅终生念念不忘为之喋喋不休的悠远旅程,如今面目全非。“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古人的溢美之辞早已被满眼的水泥、柏油和电线遮蔽。同行者戏说:“此乃山阴大道也”,众人大笑。
然而当我们到达了终点,伫立在这个书法圣地的怀抱,所有的抱怨和讥笑都即刻消停。首先是满眼的群山,随即是扑鼻的清香,一股亘古的幽氛把我们包围。“这才是所谓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啊。”我感慨道,众人欣然应和,纷纷下车,徜徉在晚秋兰亭的秀色中。
天地沉寂,山川幽静,据说这里常年有无数白鹭栖息,在山野间公路旁游弋散步,也毫不惧人。可惜已近黄昏,我还未及见到。在大厅签字报到,匆匆进了入住的房间,曲廊回合,草木苍翠,远山在目,粉墙黛瓦,最要命的,是空气里无所不在的清香,我开始疑惑,随后猛然醒悟:久违的桂花香啊!是的,的确是桂花,那种典雅的,浓馥的香气,是只属于桂花的。
如果不是这些桂香,我似乎遗忘了这曾是我熟悉的江南。我一个人在山阴庭院里行走,看后人摹写的兰亭石刻,看山岭间飘荡的流云,嗅着那花香,脑海里一下子回响起书圣的声音:“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不必再瞻仰洋洋洒洒的兰亭序,也不必俯临曲水和鹅池,闭上眼,单是这沁人的香氛和静谧的天地,已让我如痴如醉,心摇神驰。
晚宴吃的都是绍兴地方菜,喝的当然是黄酒。邱振中先生与大家碰杯欢聚,五湖四海的道友们趁着酒热,聊得兴起。明天的论坛才正式开始,大家谈书论道,也聊时事家常,老酒催红颜,新语伴华发,席散,纷纷结伴聚众深谈。我悄悄回到房间,在电脑上码字,以记录下我初到兰亭的足迹,也不管文字工拙美丑,仅仅是个记号。
旅途上,我带了一本书,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一个生于斯殁于斯的伟大诗人,一个绍兴文人。一处风景,一个名胜,一个地域,权仗那些文人的名字而永存。“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是贺知章的诗句。
同样是广义上的绍兴人,作为诗人的贺老,官运要比放翁好得多;作为艺术家的王羲之,幸福指数要比徐文长高得多;作为作家的鲁迅,名声要比其弟周作人强得多……是耶非耶,福兮祸兮,任千古风流,雨打风吹,凭谁人说?
(银桂飘香)
(暮色山路)
(群山环绕)
(宾客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