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艺术赏析 |
分类: 流年风雨 |
杜甫《望岳》,沐斋,秋分
每个人都有一种颜色,都属于一个时间,色彩无穷,时间无止,人性无限。作为诗人的杜甫,在我眼里是苍褐色的,深邃、肃穆、沉郁、激荡,他属于秋天。
老杜诗,让人读而生悲,不是纳兰容若式的小感伤,而是人间世的大悲喜,是壮阔的慈悲,看似高远、激越和苍郁,却弥漫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身边和眼底。他的诗是符合八大山人笔下的线条和气息的,或者反过来说亦如此——杜诗如狂草,却不飞扬跋扈;如金刚杵,却流动多变、生生不息;如印印泥,却全印在你心里,温柔得使人悲壮,豪迈得让人感伤。
八大书法的特点,需要读杜诗去领会。八大的线条并不生冷沉寂,相反,它们是律动的,是奔放的,充满了不可遏制的激情。只不过并不容易察觉——荡胸生层云,便是这个意思。胸中有巨澜,而表面波平如镜。如果你一味从孤寂清冷甚至荒败颓唐处去寻求八大书法门径,那将是致命的错误。至少我认为是如此——八大的性格里充满了机巧诙谐、风趣幽默,他们表现在笔下,同样是谈锋健胜,至于命运,这是无所紧要的。它们自然地生发在作品里,哪是你寻得的呢?
有人以秃笔写八大,不亦魔障乎。此言陆游早有论,不赘述也。八大写有《洞庭秋》,如老杜之《秋兴》,苍郁悲壮,沉毅飘逸,化于方寸。秋为金,色为白,主西方,皆伪道学说,然二老之作,五彩斑斓尽隐藏奔突于黑白二色间,纯之又纯;激情澎湃悉隐遁熔铸于轻描淡写中,炼之益炼。
视己之小小,仰月之曒曒,师之则心悲。风清云静,良人莫不怀远;月洁天空,幽士因而解忧。秋分,秋意降临的时分,笔墨渗透进血脉里,思愁流淌在纸纤中,他们俩那不朽的名字,我一遍遍地抄写,一定有窗外的某个遥远的地点,月光如水水如天。
前一篇:新士人“迎十七大”聚会(一)
后一篇:新士人中秋大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