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东西】向日葵

(2007-06-21 17:11:41)
分类: 矮纸湖山
【不是东西】向日葵 
 
金黄色的向日葵深植入人们心里的时候,他的主人已经死去。一株植物、一朵花的不朽,全依仗种植它的人,而人的出现也完全是偶然。没有什么植物是天然高贵的、充满文化意味的,仅仅是由于一种历史阶段性的集体意识和有限时间所容纳的文化认知,是culturally embeded的东西,或者什么也不是,所谓东西,不是东西。
 
这是“东西”的时间内涵。因为时间的延展性和无限性,注定一种事物从诞生到衰亡到消灭,而随之陨落的是它的精神。物质与精神终究同样归于消亡,不存在不朽这个字眼。因为精神寄托于物质,物质总是渺小的,人类更是不值一提。所以不朽不能够永垂。
 
而且不朽的指向物永远变动不居。
 
梅花——国画的范式题材,文化意味最足备的花朵,人文精神似乎是不朽的了。然而它的第一次亮相,即它第一次在文化视野里的诞生,并不在于花朵的传奇。《诗经》:“摽有梅,其实七兮。”说的仅仅是果实,与我们认为的那傲雪的红白花朵,毫无关系。梅花作为一种品格,似乎仅仅是在五代宋元时期。
 
还有牡丹,国色天香的花王历史,到如今其实也不过一千年。牡丹的被珍爱,始于唐代,盛行在明皇和杨贵妃的情意哝哝间。
 
梅花和牡丹是“不朽花”中的年轻晚辈。不朽的名单里,还有朽的引证。比如芍药,比如棠棣,比如杨柳,比如萱草。它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来作为下列人类感情和文化元素的象征:定情、手足、送别、母爱。但是今天已无人问津。不是人的情感干涸了,而是时间将它们遗忘。而遗忘的本质更加脆弱,因为连精神也是幻灭的。于是它们不再是那个“东西”。
 
东西还是一个注脚,就是空间。东方视野里的植物,与西方视野里的花卉,交叠、矛盾和并作。在国画里,一种素材的定型与更新,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事。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模型化本身就是空间有限性的证明。所以通过不断的重复为不朽佐证。西方人开始意识不到这一点,妄图寄希望于创造。创造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新的樊笼。无休止的反复。
 
向日葵不是“不朽花”,它在东方视野里是没有文化意味的东西。但这不妨碍它今天变成有意味的东西。因为那个叫做梵高的人。毛笔用来写什么东西都可以,一旦摆脱文化的阴影,素描也是色彩,色彩也无非是黑白。
 
所以,一切有为法,一切东西,其实都无所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端的是端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