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纸上做戏 |

富春山上的云
黄公望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据说他后来成了仙。他信奉全真教,活得很长久。但是这跟他的名字没关系。实际上他是一个孤儿,收养他的人家没有子嗣,所以见到这个容貌俊朗的孩子,老翁惊喜道:公望子久矣!于是取名公望,字子久。但是他后来又给自己起了很多名字,比如大痴、一峰。
黄作为元四家之一,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明代大匠董其昌在获得他的墨宝之后连声大喊:这不正是我的老师吗!这不正是我的老师吗!黄的作品或浑朴或润秀,多用渴笔皴擦,稍事点染,意完气足。如果谈论起元代绘画,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黄公望闻名于世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据说黄居住在富春山,那个地方我曾经去过两次,一次是到莲姐的富春别墅做客,一次是去富春江边采访。那里山色朗润,造化神秀。关于富春一带的风物,黄子久一定画了又画,现在留下来的相关作品除了《富春山居》,还有《剩山图》(乃前者之一部分残卷),以及这幅《富春大岭图》。
从这幅作品来看,可以明显看出,我以前所学习的八大山人的山水作品,是出自黄子久。也就是说,八大山人在山水画的取法上,充分借鉴了元人尤其是黄子久的笔墨。八大的字画学董其昌,而董也正是学习黄子久的。
于是我想起八大的一幅山水册页,寥寥几笔,简洁明净。正与此图笔法同脉。其后八大自题诗道:
净云四三里,
秋高为森爽。
比之黄一峰,
家住富阳上。
这首诗我记得很深刻,如今回念个中滋味,可以想见八大对大痴的喜爱和尊崇。大痴先生的书法,世人皆以画掩之。然细观其笔法,正从晋人来,而平添几分简洁、疏朗,正好协调他的画。八大作画的章法、题款的样式也同样从黄氏这里受益良深。
追摹先人画迹,才能更深体验和感喟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贫瘠。内心也充满了高山仰止的情怀,先人们的谦逊、博学、坦荡和执着,这正是我们当代人多么缺乏的精神啊!
现代人的狂妄和浅薄,难道不是无知的表现吗?浏览过一个网络话题的讨论,一个人说:鄙视齐白石,因为他说的那句“青藤门下走狗”,影响国人一味厚古薄今,老是一副奴才相。
齐老当然没有奴颜,相反他敢于公开和日本侵略者作对。(今天的艺术家和别的什么家有几人能够做到?)而青藤门下走狗这话是郑板桥说的,那是他的一方印。实际上齐老说的话比板桥还“奴才”:
青藤雪个远凡胎,
缶老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泉为走狗。
三家门下转轮来。
这不是奴相,而是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伟大的艺术前辈的无限钦服和向往。郁达夫怀念鲁迅时早已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落到个人,同样如此。文人相轻,从来笑柄。然而,真正面对杰出的人和他的作品时,实在不由你不崇敬和赞叹。在这个时刻,菲薄和轻蔑乃是无能和卑鄙的表现。
如今,同样面对先人的杰作,你越是深入它,越才能了解它,对它们的景仰又岂止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呢。我想起了富阳,想到了富春江,想起漫步在江边的无限月色,又想起了郁达夫自豪的咏叹:
家在严陵滩下住,
秦时风物晋山川。
碧桃三月花如锦,
来往春江有钓船。
一幅画图中的山水,是天人合一的胜境;山水蕴涵的历史况味,是那富春山上若即若离的流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