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纸上做戏 |

作品:〈塞纳河〉
作者:宁风子
模仿:高更
想法:印象派作品与中国画有通感之处,虽然二者不可混淆也不可简单地比较。以国画技法临油画作品,实际上是再度创作。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宣纸的独特性能,通过国画的笔墨方法,以及水的运用,强化或者解构西方那些可能被再创造的经典作品。HOWEVER,作为作者的我,必须心存敬意。

高更的作品《伊埃纳桥的塞纳河》,应该算不上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作,但是我很喜欢那份恬淡的感觉。包括凡高的一些作品,杏花,桃花那些,都让人读出一种宁静和“哀而不伤”的滋味。
蒙田说:“我是属于最少忧伤的人,尽管人们对这种情感推崇备至,可我一点都不喜欢也不欣赏……因为伤感从来是一种有害而荒唐、怯懦而卑鄙的情感。”
我认识的很多人,很不幸,按照蒙田的意见,他们,有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包括我,都深深怀有这种卑鄙的情感,属于这种可怜的不幸之群。
但是一方面,我坚信我不是多愁善感的人,我的性格时常展现出这样的一面,但是骨子里其实我不是,即便按照星座的说法,土象的魔羯与那些水象的鱼儿蝎子和螃蟹也是迥异的;另一方面,我鄙视蒙田的态度,强烈反对他的胡话。
假使真如蒙田自己所描述的那样,那么他确实是个值得同情的可怜的家伙。人所以为人便是由于人有感情(况且据动物学家观察发现动物也是有情感的)。情感自然包含了悲伤和忧愁。按宗教的意思,只有佛才脱离了人间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于我何有哉。
但是一次一位朋友问我:佛也有感情吗?我回答她说:有。那是一种大慈悲。佛自然不会计较于儿女情长的小情感。但是,如地藏菩萨那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度化芸芸众生,难道不是当怀有一种宝相庄严的情感吗?纵然和凡人不同,那也是一种大情怀了,而且更以“悲”命名。那么俗世的“悲”,不值得赞许和尊重吗!
生活往往充满着麻木和荒唐、冷酷和无聊。倘若再无情感的共鸣,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和关爱,此生又有什么意义!因为有爱,才有痛,因为有悲,才懂得什么是幸福。如欲享受人间欢乐,须备敏感之心,恻隐之怀。至少体会一次切肤之痛的恋情,才学会坚强和成长。
朋友之间,便是聚散离合。天涯咫尺,恍若比邻,这是古人早有的体会。每次,我都渴望着与亲友们的重逢和团聚,每次,我都在曲终人散后的光影里咀嚼着璀璨和音响的余香。也许孤独感此刻会席卷了我,让我深刻地感到寂寞和惶恐,几分失落也不期而至。但是人生的常态便是“易”。〈易经〉为何以易作题目,是大有品味之处的。
人类因为具备悲伤的情感而高贵,因为感伤同时带给我们坚强的毅力,让男儿一身热血,让女儿侠骨柔肠。因为有伤感,人们可以欣赏艺术,并从中汲取无可名状的心灵震撼和潜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