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欧洲随笔 |
14:威尼斯
1、火车站门口,现代建筑让人想起墨索里尼,旁边就是个社区教堂。
2、火车站正对面的小巷子,到处都是这样,真不知道该挑哪张图贴出来。
3、总觉得会从这种小巷子里面走出个电影里的人。
4、在威尼斯走一走,走到尽头常常就是个小码头,每每这个时候会在心里点点头,喔,真的来到水乡了。
5、刚朵拉的主要客户基本都是亚洲游客,亚洲人好像比较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
6、酒店里的电梯
7、酒店正门外面,左侧画外是圣马可广场
8、夜里的威尼斯小街
若用一句话一个词来形容威尼斯,想来想去实在难以免俗:这是个神奇的城市。
进入威尼斯之前,铁轨几乎与水平面齐平,火车不在陆上也不在桥上,就在一片烟波浩渺的水上跑。不错,简直就是《千与千寻》里千寻小姑娘坐的那种水上火车。
及至出了火车站,眼前便是运河、拱桥、从水里长出来的欧式建筑,人人都像是走在动画片里,而且人人安之若素。像所有依水而居的城市一样,这里的街道也歪歪斜斜的,小巷和水道密布,桥却少,以初来乍到者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大迷宫。我们手里明明攥着地图和指南针,中间还问过几次路,找预订的酒店竟然还绕来绕去找了好几个小时。(注1)
威尼斯的物价出了名的贵,这里地方虽然并不非常大,全球心向往之的游客却多。在国内看过一个BBC拍摄的旅游纪录片,导游兼主持人是威尼斯当地人弗朗西斯科,此人本职是位建筑师,祖上是威尼斯当地望族,自己家里的布局陈设简直就是旅游景点。据他说,威尼斯这个城市现在几乎没有什么本地住户了,物价地价都太高,他小时候的邻居们大多已经陆陆续续的搬走了——最简单的,在此处生活,菜市场和超市都很难找到。不大像一个活着的城市。
因为本地人少,走在街上,的确感到有些死气沉沉似的,街道两旁不怎么能看到闲坐的老人,密密麻麻的房屋窗户也大多紧闭。后来听一个搞旅游规划的朋友说,威尼斯曾经进行过一次很彻底的旧城改造,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出面将老城里的房子修缮、做上下水,然后公开高价转让给私人(有没有产权不晓得,也可能是长租),后面的维护工作便由这些私人负责。据说,这一方法后来成了全世界旧城改造的楷模,许多历史名城都照此法保护古民居。冷清真的是冷清了一些,比起罗马来,威尼斯像是一座已经“消亡”了的城市,因为没有住家了,让人感觉像是一大群游客在巨大的电影场景中游荡;但若和丽江那种热闹比起来——家家户户都是旅店和商铺——这样的清静就可贵的多了,至少是“消亡”而不是“堕落”。
威尼斯物价高昂,衣食住行都比较贵一些,别的都还可以节省,住店怎么办呢?我媳妇是精打细算的能手,她因工作之便攒下了一些酒店积分,便用在威尼斯了。我们住的那个酒店就在大运河边上,名字叫Regina,乃是隶属于westin旗下的一个老牌酒店。住进去时也没觉得怎么样,只是觉得他们那个铜纽的电梯古旧可爱。回国后看一个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电影,里面有个黑帮老大到了威尼斯,指使手下去找人,说“她那种人只会住在三个酒店”,说了三个名字,其中就有Regina——这样才知道,哦,原来我们住过的那个门庭窄小的酒店这么厉害。因为是旅游淡季,我们所住期间,基本没怎么碰上其他住客,只在第一天参观完水岸咖啡吧之后,碰上一中东青年大款摸样的人,拎着采购所得大包小包,来到面朝大运河的正门(我们都是走陆路的后门),叫了辆水上出租车回家过圣诞去了。
注1:
我以前自封北京认路王,去过没去过的地方,告诉我个大概方位,我基本都能摸到。因为北京路面正南正北,好认。至于去过一次的地方,无论如何下回一定可以自己找到,这也是我的自信之一。若是有一张地图一个指南针,以我来说,不可能找不到地方,而那次在威尼斯找酒店真的就难倒我了。
在以前,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酒店和一些显著建筑物的正门开在水面上,很多小巷的终点是一个小码头。威尼斯当年并不是为步行设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