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欧洲随笔 |
从农贸市场出来,往我们住的地方走,会途经一处古董市场。
说是古董市场,其实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家一家铁皮店铺形成方方正正的几行,仔细转起来却颇费功夫。这里卖什么东西的都有,横七竖八的古董家具、水晶吊灯、几十年前的报刊杂志、dior的老首饰、针头线脑、甚至一整墙老衣服上的纽扣。
1、满墙的纽扣
2、爵士乐时代的名牌首饰,比较显眼的有dior和tiffany
3、买了几个便宜但是造型奇特的小东西,回来送朋友了
卖东西的人也有意思。有一家店,华丽极了,里面都是各种色彩鲜艳的灯和大件家居装饰,摆的挂的,应有尽有。而店家本人,是一个画着浓妆、披着红色披风的老太太,按咱们中国人的说法是有范儿,说得更明确些,这店小归小破归破,却是店家个人风格的扩展延续。你能感觉到她经营此店不惟赚钱,将此处布置为生活态度的展示之处更是追求。
4、很有风格的一个老式灯具店,其实价格不算贵,买点儿这样的老东西回家装修才是正理。
我在一个老爷子的店里看上了一个福建产的外销瓷首饰盒,青花画的粗笨质朴,很有清末民初时期福建手工作坊里糊弄老外的气质。打开盒盖,背面款识写的是“闽制陶瓷”,应该已经是从作坊转到“陶瓷厂”这个概念后的出品。年代不早,却能让人遥遥想到民国期间那些搞实业的南派商人们,棉布厂、面粉厂、卖给洋人赚外汇的陶瓷厂……那时候的商人经商也为赚钱,赚得却有品格,心里都装着一份中国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豪气。
老爷子那一家店里几乎所有的陶瓷都是假货、英国人仿中国陶瓷的劣质品,唯有这首饰盒摆在显眼位置,开价50欧,其实也不算贵。拿起来放下,转一圈回来再问,砍价,老爷子说:“你们中国人有钱,不在乎这点儿的!”我说:“我们是年轻人,穷还是穷的。”
5、看见那个青花瓷双喜首饰盒了吗,不远万里从福建来到了欧洲,又被我们不远万里带回去,现在跟我家书柜上摆着呢
最后我媳妇出马使出感情攻势,说您看这上面是双喜,中国人结婚用的,我们俩这次来欧洲是蜜月旅行的……最后老爷子以30欧卖给我了,并笑着叮嘱我们:“我这是卖给这位美丽的小姑娘的,可不是卖给你的小伙子!”
老爷子一边包首饰盒,一边跟我们聊,说我1978年去过北京,当时是机械工程师,去做技术支援,修某种水管,也可能是什么灌溉设施,没有听明白。“那时候北京街道上没有什么汽车,可是自行车真多!我看电视,说现在北京到处都是汽车停在马路上,我老了,不明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我不明白,那时候中国的物价那么便宜,为什么在饭馆吃饭却那么贵,有一次我在一家餐厅吃饭要了一盘饺子,服务员向我收了300元人民币,我不知道那盘饺子为什么会那么贵。”
“我真喜欢中国,真的,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中国,长安街那么宽阔,像是另一个星球的建筑;人们也热情,走到哪儿去大家都那么友善,人们对我好极了,而我那时候正是年轻健壮的时候;不,我老了,回不去啦,我也没有精力再做长途旅行了。我想念那个地方。”
翡冷翠的人愿意跟外人聊天,也愿意好好聊,这对一个外乡客来说,恐怕是翡冷翠最最可贵的地方了。
6、卖我们首饰盒的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