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春》

(2008-04-24 16:40:20)
标签:

立春

知识获取

托斯卡

王彩铃

北京

祁又一

文化

昨晚去看了《立春》,非常好看的一个电影。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没看的赶紧去看,找碟看也成。

基本上以后我就是顾长卫、蒋雯丽夫妇的影迷了,尤其是顾长卫,真是个好导演。

这片子讲的基本就是一个长得非常难看的文艺女青年在一个了无生趣的城市当中的生活。她总是说自己就要被中央歌剧院调到北京去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她在北京深造过有北京关系,但其实对她来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假话。影片在刻画王彩铃这个人物上非常成功,当她演唱《托斯卡》的咏叹调《献身艺术献身爱情》时,那张丑得要死的脸宛若女神。不爱艺术的人,恐怕很难会喜欢这部影片,因为不会对剧中人物的苦恼感同身受;不爱音乐的人,恐怕很难理解导演抒情的方式,因为那是用艺术本身表现情感的,不是剧情和语言。

“我忘了那是三姐妹中的哪个,她会六国语言,她说像我这样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中,就好像手掌上第六只手指——我觉得我们在鹤阳也是这样。”

我女友总问我:“你为什么会觉得你书读得足够多了?这怎么可能,你应该再多读点儿书。”

怎么说呢,我想当你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俗世时,艺术和知识获取得太多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会成为一个负担。比如说,一个自认内心高贵的人,会羞于将肉麻的情话脱口而出;而生活中许多必要的技巧,也往往耻于实施——最终的结果就是称为一个大家眼中迂腐的人,或者被称作假清高和虚伪之类的,或者被女友质疑情感。就好像王彩铃遇到的麻烦一样,因为献身爱情与艺术,她渡过了几乎可以被称为悲惨的一生,当然,只是在现实生活这个层面上,在精神层面,她永远是那个小城最高贵的贵族。

艺术和知识永远不会是最好的粮食,真正的艺术和知识也永远不该被换算成钱财。从这个意义上说,献身艺术和爱情其实该是有闲有钱阶层的专利,身处底层的青年一旦决定献身艺术并且身体力行之,悲剧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发生一点儿,王彩铃那样的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身处底层而又向往高贵的文艺青年,其实都是些贪婪的人,他们渴望更好的内心和愚众渴望更好的物质生活在本质上其实差不多,王彩铃有一句台词说得有趣,“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她就是用这句话拒绝了一次务实的求婚,从此将自己推向孤苦伶仃,她长得虽然丑,心里却藏着高贵和与这高贵匹配的高标准严要求,这就是贪婪。这些人得到了更好的内心,被世人仰视,一转身又发现了现实的残酷,然后就开始哭泣,“我常把珠宝缀满了圣母的衣襟,把我的歌声献给上帝和天上灿烂的群星;在绝望的时刻,为何,为何,上帝啊,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 

悲剧大多都是这么产生的。形容一下,就好像贝壳串成的项链之于原始人类。你往山洞里扔一大堆贝壳项链,大家都很喜欢,各自戴了一点儿,其中有特比喜欢的戴了好多,结果打猎去的时候太累赘还有响动,影响了收成。其中一部分开始恨项链,觉得是万恶之源,摘下来扔在地上从此再也不戴它(就好像片中那个画家四宝);还有一部分慢慢戴不动了,留一两件当纪念,其他全扔掉(就比如王彩铃);还有的特别轴的一直戴着,戴到饿死(比如跳芭蕾舞的那个同性恋)。最稀奇古怪的就是那种特别会戴首饰戴着还特别好看的,最后被其他人养起来,当巫师或者祭祀去了,这毕竟是少数幸运儿。所以说,一个热爱艺术的人若是能靠艺术养活自己,那真是天大的幸运啊。堪称十全十美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