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评 |
操心也没用,少操心
By祁又一
前些天在姑娘A某的博客里看见她说看了《致女儿书》,说书里写的都是她从来没想过的事,颇为感慨,“不过呢,要是有人硬塞给我,我还真不要”。这“有人”差不离说的就是我。于是我就很想看看王老师这新书,然后下午就拿着了,然后没断篇儿地看完了。看完之后果然拧着了自己,发现散仙若王老师,一样避免不了人性上的某些脆弱,就比如把人生最大的一块情感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那个人你控制不了,于是自己就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想要更多更清晰的表达——文学说到底不就是表达吗。所谓言之有物说的就是有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书很好看。
在认识小A之前,我一直不太相信男人会把自己女朋友当女儿喜欢,更何况我这么年轻,自己这点儿破情绪还处理不好呢,怎么可能喜欢上一个孩子。可小A不太一样,她跟以前的我简直一模一样,我看着她做着之前我做过的事、说着我之前说过的话、可爱着我之前的可爱、混蛋着我之前的混蛋,不由自主地就想照顾她,希望她一切都好,能够成功避过我所遇上过的那些沟沟坎坎。作为一个以自私见长的独生子女,我和小A在一起的那段时间,头一次体验到全心全意照顾一个人、对一个人无条件的好,看着一件又一件的小礼物让她高兴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儿。
我也给小A写过很多信,都是些很普通的信,没聊家族史、也没聊high大了之后对世界的新认识,唯独一点是相像的:我们聊的都是些一厢情愿的话,把自己最想说的说了出来,告诉她一些我认为会对她有用的人生经验,告诉她我是爱她的,而且在感情上依赖于她,恳请她能知道我是爱她的,至于女儿是不是能够明白、是不是对她真的有帮助没多想,也想不了。王老师比我运气,他依赖的是他自己的女儿,即便远在大洋彼岸女儿毕竟还是女儿,即便恨他,即便她懒得看这些信,这中间的联系也是若即若离存在着的。
所聊的范围很广。就比如说诚实。诚实确实是一个高贵的品质,但它不是一个可以依赖并推而广之的品质,更年轻些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以为诚实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高尚的可以被量化的准则——在这个准则之上就可以令自己满意,在这个准则之下就不能让自己满意——生活上的道理哪儿有这么简单易行的,要是真有,人生于世就都容易了。再比如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俗世那么无聊,我们更年轻些的时候,把那么多可贵的精力、情感、智慧投入其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回头想想觉得特别亏,有那功夫还不如多喝两口茶、多打会儿电子游戏呢。还有最重要的,爱是付出,也是和小A在一起的时候才明白的。
这个层面上的掏心窝子,读者根本不存在,人跟人之间是距离那么大,你以为她是你的镜子,而她看到的你却是个她所不能了解的人,那些貌似诚实有用的话写给普天之下的读者还成——茫茫人海总有那么一两个和你有共同经历、共同逻辑的人吧?——写给自己的镜子没用,她不会了解的,你给她讲了这些她不会相信,她不喜欢你,看了你的这些经验之谈,反而会让她的人生向完全相反的轨迹上走。
我哪里是硬塞给你,我以为我已经说得够入情入理循循善诱了。但是没有用,更年轻的人像当年的我们那样鲁莽、愚蠢、残酷、且拒绝责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唯独一点令人神伤,我们爱她,希望她一切都好,但她会向着另外一个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大踏步前进,前路艰险世事难料。我们在走自己的路时遇上过一些事情,险些全线崩溃但最终勉强扛过去了,她那么柔弱,过得去吗?万一过不去了怎么办?有时候半夜里想起来不由得担心——照她这个路子,要是变成了XX或者XXX那德行可怎么办!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磕跘自己走出来的,关键时刻搭把手,其他少操心吧。书蛮好看,此次王老师复出后拿出来的东西,数这个小册子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