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个以前的稿子:宣科

(2006-11-10 14:54:09)

宣科和他的贵族气

 

宣科和他的纳西古乐好久没新闻了,不过大家肯定还都记得他们吧。

这两天我正在丽江呢,跟这个城市一个人都不认识,朋友们都劝我不要来,游人太多太闹了。我想无所谓,反正我这些天肯定是要窝在宾馆里写东西,而且宾馆由于某种原因还是免费的,干吗不来呢。结果十一长假开始了没两天,我那长篇小说就提前修改完了,后面的时间怎么办呢?景点肯定去不得,更可怕的是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一直要耗到游人们回去上班了才好出来玩儿,所以情绪很不好,每天一个人喝茶,一个人在古城里转来转去,随口跟身边的陌生人聊聊天,全是一帮小商人、小白领、学生仔,无趣得紧。

穷极无聊之际买了票去看宣科跟他的古乐队演出——宣科在演出开始前特意表白了几句,说我们这个不是古乐队,我们这个是古乐会,什么叫“会”呢?就是几个有头有脸的老哥们儿一起玩儿一起研究,琴棋书画,音乐上的演出只是我们这个“会”的一部分,你们看看这几位老人,他们解放前都是货真价实的地主和资本家,我宣科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是个贵族,当年家里的管家是德国人和英国人……

实话说,就是这几句话把我吸引住了,并且在其后的演出中津津有味的想了许多事儿,而且还料定,宣科这个投机分子要是去世了(他今年已经77岁了),这个古乐会差不多也就完蛋了。

实际上从古音乐保护价值来说,纳西古乐并非我们一般所想象得那么独一无二,就我知道需要保护的,中国民间更原始更珍贵的(并且如今依然能听到的)音乐品种不计其数,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只要想想原生态民歌和各种深山沟里的器乐曲就知道了);发源于汉民族大乐队形式而来的民族交响乐(不是建国后以西方交响乐队形式组织的民族交响乐队,是以前那种原汁原味的),我在现场亲耳听过的比宣科这个乐团演出水准更高的乐队也有好几支,比如客家细乐和江南丝竹方面就有许多非常好的民间乐队。

那么为什么我那么钦佩宣科呢?因为这个家伙说自己是贵族,跟其他旨在保护古乐的民间乐团在文化上就划清了界线。原汁原味的汉民族交响乐只有一个发源地:老爷太太们的后花园。这种令人昏昏欲睡的音乐形式,以及它的乐队编制是彻头彻尾的贵族音乐,听听那个胡琴和笛子领导的主旋律,后花园里那股百无聊赖和聊胜于无之感油然而生。无论是建国后对汉民族乐队的改编还是现在地方上各种民间乐团的保护,都没有记住“贵族气”这几个字,使用老乐器和老乐谱并不能把这种音乐真正的气质保留下来,连宣科组织的这个纳西古乐会也没有。宣科自己虽然记得自己是个贵族,但在实际上,他的乐队成员自二十年前重新集结那一刻起,就早已沦为普通老百姓了,他们每天在丽江古城最繁华的街上为游客演出,无非是争个辛苦钱。虽然之前已经无数次听过他们的录音(我家里大概有三、四盘该乐团的cd和磁带),vcd现场也看过,但是当我真的在丽江看了他们的演出之后,我只能说没有人享受音乐,连宣科自己都早已痛恨这种每天周而复始的演出了。

而宣科给自己找的接班人,根本算不上什么接班人,无非是个普通话和英文都挺标准的、年轻漂亮的女报幕员。当宣科这个多少还能演一下贵族的人离开舞台,这个乐队沦为货真价实的旅游景点的时候也就到了。还是挺令人惋惜的,他们不该每天演出。

 

祁又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有人在msn里说
后一篇:自行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