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祁又一
祁又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66
  • 关注人气:8,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了滚石的演出

(2006-04-10 00:39:38)
侥幸心理到底还是要不得,就像斗地主的时候,永远别指望底牌里有两张猫儿等着你。这个道理我心里当然知道,但真打起牌来就控制不住自己啦,要不说我总是输钱……哦对,说的是滚石)……像这次去看滚石就是个好例子,冲动是魔鬼啊朋友们。
说来惭愧,我是听进去蓝调以及之后的蓝调摇滚之后才觉得滚石的唱片好听的,当补课似的听过有数的一点儿,基本没留下什么印象。这次去上海看滚石,原因就是觉得既然是干这一行的,既然老在外面吹牛逼说我看现场有多勤,既然我9日在上海而演出是8日,那我怎么能不去呢?然后到了那里,听下来的感受就是沮丧:我原先还觉得自己挺洋的,看了那么多洋书、听了那么多洋歌、自学了那么多洋历史、接受了那么多洋思想之后,天真的以为自己跟那些洋人在某些方面会感同身受,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啦……
人家自有一个文化脉络,你不生长在那个文化环境之下,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就像是如果有个老外说他喜欢京剧或者相声,那最多就是猎奇,或者有某种文化认同倾向,这个是可以后天喜欢并且精通的,他或许还能给你讲讲徽班进京和相声发展史什么的。但如果你让他去搞搞京韵大鼓、皮黄戏、秦腔或者数来宝,那大概就有些难度了,我在滚石现场感受到的就是这些。
音乐本身不打动我就算了,那只能说明我傻逼不是人家滚石傻逼,可惜的是现场的表现力也没有打动我。吉他即兴的段落出类拔萃,尤其是Keith Richards和Ron Wood飚琴的时候,帅极了,根正苗红。但除此以外基本就没什么了,虽然气氛足够之热烈,但是明显可能出现的第二次返场没有出现,大概是老哥几个在后台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无非是一年近百场演出中观众人数最少的一场,还是多歇歇吧。摇滚乐现场跟放电影不一样,甚至跟演话剧都不一样,摇滚乐演出时,如果乐手把演出干成了行活儿,如果他们把演出当成工作,如果他们自己其实不激动的话,那么摇滚乐现场真正的魅力就不会展现出来。那些癫狂与混乱,激情勃发与挑战自己生理极限的乐趣,任何人大概都坚持不了几十年……几十年太多了,即便是音乐史上的伟人,能坚持十年也够恐怖的了。
有些时候,那东西就像是你的青春期。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总是能遇上比你上一个妞儿更好的妞儿,就像你还在向上的时候你总是会遇上更大的场子和更爱你的观众。当你睡过了玛丽莲·梦露(我就是打个比方啊,这方面肯定每个人标准不同,连我自己都不是这个标准),当玛丽莲·梦露拜倒在你脚下说“求求你别离开我”的时候,你还会为下一个女人激动吗?这几个60多岁的老爷子也是一样,他们足够敬业了,看过3次滚石现场的郝舫说这次跟前两次的水准一模一样,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令人钦佩了。同时,某些种类的摇滚乐(比如滚石这种)真的是个青春活儿,60多岁了,40多年了,作为行为艺术观看的话感人至深,但那其实跟音乐没什么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歌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