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官员复出揭示权力真相
(2009-05-08 07:41:33)
标签:
用九文化 |
分类: 感受社会 |
中国经营网消息,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国务院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的原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今年五一前已经回京赴任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据称该任命已“经国家质检总局会议研究决定”,并已通过人事司履行了相关任命手续。此前,身背记大过处分的鲍俊凯曾于2008年12月调任安徽出入境监督检验局局长、党组书记,较其在质检总局时升了半级。
近几个月来,类似鲍俊凯这样的问题官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出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由此引发的震动,丝毫不亚于当初发生的问责事件本身,充分说明以纪律处分取代法律制裁在对社会造成伤害的同时,也让公众从权力的更叠中认识到我国官场的一些潜规则。
其实,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政府及其官员充其量不过是管理社会或者国家事务的代表,与公众相比,由于他们掌管了社会权力,因而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多一些,相应地法律法规对他们的约束也就应该更大,一旦社会和公众失去了对权力主体的控制,家天下或者党天下的形成也就不可避免。
从目前情形来看,一些公众事件之所以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及其官员的不作为或随意作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法规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约束过小。
以纪律处分取代法律制裁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从近年来对在公众事件中失职渎职官员的处理来看,真正绳之以法的少之又少,多数代之以纪律处分。其结果一是暴露出纪律处分的虚伪性,并且很可能使纪律处分演变成权力机关在面对社会舆论时,不得已采取的权宜之计,维护的是政府及其官员的利益,不仅助长了官员的失职渎职行为,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权力的崇尚;二是法律的权威被践踏,法治社会难以真正建立。人们从中看到的,与长期以来所接受的宣传和教育恰恰相反,权力似乎已经完全沦为既得利益者谋取私利的工具,权力的更叠也只能发生在体制之内,即使他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体制外的要想参与其中,多数只能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或途径。
也许鲍俊凯其人其事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官场的潜规则,毕竟他只是受到了行政记大过处分而没有撤职,相对而言,发生在两年前的黑砖窑事件,其社会影响及危害可谓历历在目,而作为父母官的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却能在被撤职后的几天之内,以县长助理的身份开始工作,不能不说是滑天下之大稽。对于此事,用洪洞县组织部部长的话说,是因为王振俊“对于工业特别熟悉,这样的官员不用就是浪费人才”。
是不是浪费人才,本文不作论述,何况中国本就地大物博,对工业特别熟悉的绝不会只有王振俊一个人,但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与他们头上的乌纱帽相比,法律的尊严和公众的人权在他们眼里是何等的渺小。我想即使我们不能像有些国家那样,一旦官员出了这种事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基本结束,但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明目张胆地起用问题官员并公开为他们辩护,这种行为即使不能说是草菅人命,至少也算得上是助纣为虐。因为以他们这样一种心态和意识,且不说法律的权威,就是在面对事件中的受害者,他们竟能如此心安理得,不能不让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