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指期货能否触动市场神经

(2009-04-16 07:53:28)
标签:

用九

股票

分类: 感受社会

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为日前召开的“期货监管工作座谈会”专门发来的书面讲话中指出,要继续围绕促进经济增长和服务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进期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在部署重点工作时表示,期货监管要做好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启动实施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深入做好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此前412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届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享有金融期货之父之称的利奥·梅拉 梅德先生认为,中国的市场处在一个资本膨胀的过程当中,需要股指期货的出台,这样就可以把股票市场以及期货市场连在一起,相互补助以及发展,并且表示,今年是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完美时间。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同时表示,虽然证监会研究中心最近没有建议立刻推出股指期货,但是已经开始立项。

 

股指期货作为一个话题,在我国已经被提了很多年,但是却一推再推。最近一段时间旧事重提,再次引起了各方关注,其出发点究竟在哪里,今年推出的概率又有多大,是不是真如利奥·梅拉梅德先生所说的那样今年是推出期指的完美时间呢?本文先撇开股指期货对市场利弊的讨论,仅就推出时机的选择和市场反应作一个粗略的分析。

 

我国股市经过前两年的暴涨暴跌,从去年下半年欧美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管理层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维持沪深股市的稳定发展,尽管本博认为这种思路及其做法多少有些荒谬,但毕竟人微言轻,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目前沪指经过近半年的上行,已经重新站上了2500点大关,较去年底的低点回升了近千点。

 

就目前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对基本面心存疑虑,入市意愿相对不足,随时都存在下跌的可能,在管理层看来,不仅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基础功能,甚至对拉动内需都有所影响。在中国现在欲救股市却没有很多可用手段的情况下,尽快推出股指期货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也就顺理成章,利奥·梅拉梅德先生所说完美时间也许正在于此。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世界股指期货诞生的历史,或许有助于加深理解。作为为市场提供风险对冲工具的股指期货,最早于1982年初在美国推出。当时的美国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缓慢,物价上涨,股市长期熊态不改。但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股市启动了长达约20年的大牛市。当然,造成股市大牛市有许多因素,但在一些专家看来,股指期货推出与牛市启动在时间上的重合,不能仅仅解释为时间上的巧合,至少不能排除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催生了牛市这样一种可能。

 

从周边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前夕,机构抢筹推高股指是个惯例。因为机构若持有大量的权重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股指定价的话语权,这将使其在即将到来的股指期货交易中获得更多主动。这些国家的经验同时也表明,如果股票市场处在高位,推出股指期货可能会拉低股指,如果市场处于低位,则会拉高股指,但这种影响大多都是短暂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长期来看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运行趋势。

 

对于这一点,从我国前几年有关股指期货的每一个消息以及股指期货筹备过程中的每一步动向,对沪深股市走势的影响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0610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股指期货2006年底或2007年初推出后,机构立即对股指期货标的股,即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尤其是权重股,展开了激烈争夺。其中当时的第一权重股工商银行在一个多月里股价翻番,权重股的暴涨,也使沪综指从2000点一路飙升至3000点附近。

 

之后,股指期货出台没有时间表的消息突袭市场,权重股转眼成了机构争相抛售的对象,沪综指也一度跌回到2500点关口。20073月,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宣布股指期货将于当年5月或是6月出台,市场再度上演了机构抢筹的所谓二八行情,沪综指重上3000点大关,并一路改写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权重指标股始终处于相对低迷的走势之中,其中甚至有不少跑输大盘,这种情况不能完全排除主流资金有压低吸筹的可能,尤其是目前经济的普遍不景气,造成多数企业资金紧张,筹码相对较为松动,更有利于主流资金实现这一目标。尽管市场今年面临限售股解禁压力的洪峰,但从市场对限售股解禁的表现来看,并不像去年那样恐惧,就不能不让市场怀疑主流资金利用筹码相对松动的有利时机,加紧低位吸筹的可能。这种情形会不会是主流资金配合股指期货的推出,而刻意所为,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